互聯網市場爲什麼漲薪這麼快?目前的市場供需情況?

價格圍繞價值波動,影響波動的因素主要是供需關係。那碼農的薪水取決於什麼?自然取決於供給和需求。那整個碼農市場供給幾多?需求幾多?這話題太大,估計只有教育部和人社部能回答。在此,我取個巧,建個簡單的模型。 
我的建模思路很簡單,社招不管怎麼折騰,都是在現有的人才池子裏做文章。我們只需看看新增需求和新增供給就行了,也就是說——看看校招情況就行了。(社招的情況,我們下週以移動互聯網行業爲例來單獨做個個案分析) 
  
(一)、每年的碼農都流去哪了? 
     最優質的碼農都去BAT了?錯,純論薪水,BAT最多隻能算是3、4等的offer。 
IT民工的畢業去處有哪幾類?就員工來說,我覺得按照待遇,大概可以分爲以下幾類:國外的offer、國內互聯網頂級offer(主要是遊戲公司)、銀行IT、互聯網、華爲、運營商、IT軟硬件外企、其它通信設備商、IT軟硬件內資公司。 
1、    最好的offer是哪? 
適合碼農發展的,薪水也高的,當然是Google、FB、Amazon、MS等總部的了;另外,還有一些薪水也不錯的,例如斯倫貝謝等跨領域的公司來大陸招人去海外工作的;HK等也有很多投行的IT中心,來大陸招人去HK、海外工作,這也算是很不錯的offer。 
這代表了哪批人?那批天才碼農,或者綜合素質很高的碼農。 
這些公司,加起來每年在大陸會發幾百個offer。 
  
另,八卦一個:據說國內極客氛圍很好的網易有道,是Google、FB非常喜歡的一個資源池。去了有道,可能等於打開了去國外的半個大門。我不知道這該是網易有道的榮耀還是悲傷。
在有道,一堆高智商的碼農沒有像360、去哪兒那樣接地氣。投了巨大力量做的有道搜索不得不改用360的資源。所幸,有道這兩年開始務實、接地氣起來。不知道過幾年會成爲另外一個接地氣的本土卓越互聯網公司,還是繼續做大家去Google、FB的跳板。 
2、其次是哪?國內互聯網的頂級offer: 
例如網易、完美、盛大的3、40W的offer(不是所有人都給這數,個別的),BAT的special offer,還包括MS、Google等外企中國區給的special offer。 
這代表哪批人?代表了那批很優秀的碼農,這批人,熱愛編程也很聰明,國內互聯網公司是大家很好的歸宿。這裏面實際有很多人也拿過美國的offer,只是不想去而已。 
這個市場,每年幾百個offer還是有的。 
3、再次是哪?BAT普通offer?NO,銀行IT等。 
每到年底、年初,互聯網公司總會迎來一撥校招的拒offer、毀約高潮,爲啥?因爲各個銀行軟開、科技部等發offer了。 
同樣素質的人,如果在銀行,80%的概率稅後收入比互聯網的稅前收入高。對,你沒看錯,就是人家稅後比我們稅前高。 
在大部分銀行,轉正後1、2年內稅後超20W很常見,更不用說民生銀行等高帥富了。一個是稅後20W,一個是稅前20W,高低立現。 
     而且,人家還解決北京戶口!@#~ 
這代表了哪批人?技術水平不錯,綜合能力也不錯,但是不太想做一線開發、不是特別熱愛編程的人,這些人一般會選擇去銀行。 
     這批一年發多少offer?北京的四大行,加上十幾家中小銀行、政策銀行,一年差不多有1、2k人的需求。 
  
插播一下:大家覺得他們拿的挺多是不是?錯!金融IT就該拿這個收入,甚至說,他們現在的收入還低了,國企對於IT還是不夠重視,銀行IT創造的價值遠高於客戶經理、高於櫃員。
看看光大證券的事情就知道了,圖便宜,不自建IT團隊,不花大價錢買IT服務。你以爲高盛、摩根忽悠客戶那麼多錢,靠的只是銷售和關係嘛?後臺也很重要。 
但是,在國內的體制下,他們只能拿這麼點。爲什麼這麼說,暫且按下不表。回頭第三部分,講整個社會,講整個大行業的時候再做分析。 
4、接下來:BAT等主流公司的一般offer 
BAT三家一年就有3、4K人的校招量,360、新浪、網易(含有道)、搜狐(含搜狗、搜狐視頻等)、完美、去哪兒等公司每家也有個上百的招聘量,也就是說,主流互聯網公司每年得有個5、6K的新增碼農需求量。這裏面據說能給北京的高校發出3、40%。 
這批人是哪批人?基礎紮實,也很聰明,很努力,熱愛編程的碼農。她們可能不如40W的大牛們那麼耀眼,但她們是各個公司最可靠的中堅力量。一個大公司,人力工作的關鍵就在於能招來多少這樣的碼農,並留住她們。 
這檔offer一般在20W左右,360、有道、搜狗、阿里、去哪兒一般會多給點,百度、騰訊等一般會少給點。 
  
插播: 
這裏面有種特別的offer,就是體制內的互聯網——人搜、盤古。前兩年爲什麼那麼多人去這兩家?大家不就是圖個戶口,收入也還不錯嘛,公司也還算行嘛。至於現在公司什麼情況,很重要嗎?乾的不爽交了戶口違約金接着跳嘛。 
有了戶口,起碼人家不用等兩年後工作居住證下來再買房子,不用交孩子上學的贊助費,光看這兩年房子漲的速度,也抵得上你在百度幹個5年10年了。 
什麼?你在這兩家工作,但是畢業後沒有立刻買房?我只能替你默哀下了。那你要了戶口乾嗎。。。 
  
5、再往下是誰?是華爲 
你看到的沒錯,我單獨把華爲當作一類跟行業平級的列出來,因爲華爲不招則以,一招就是1W、2W人地招,對市場的衝擊太大。華爲是中國最大的、最國際化的、最有競爭力的IT高科技企業,雖然我不喜歡華爲的作風,雖然華爲坑過我的獵頭費,不過不妨礙我們對他的認可。 
在這裏,我要強調的是,論應屆生收入,華爲只能甘居前幾類人的後面,但是同樣素質的人,如果你能適應華爲的文化,那麼工作5、6年後,前面的所有人一般會被華爲甩的連影子都看不見。 
     一個素質中規中矩的人,如果願意在華爲拼搏,去海外工作,4、5年下來,工資+分紅+獎金,4、50W是個很輕鬆的事情。在華爲,80後的國家首代已經很常見了。 
百萬年薪,在互聯網這邊真心算個高收入,在華爲真心不算啥,全國幾十個辦事處,哪個辦事處沒幾個這樣人的?全球上百個代表處,哪個代表處沒有幾個這樣的人? 
     每次有華爲海外的人諮詢我跳槽的事情,我第一句都問降薪5、60%考慮嗎? 
     爲什麼華爲能給這麼多錢?這個我們按下不表,在第三部分分析行業的時候再講。 
     至於華爲招多少人,那看心情,2011年是2W人?offer情況我就不說了。 
  
6、再往下是運營商及其它國企。 
北京這邊,CMCC、CT、CU三家的北分、研究院、設計院,加起來大概2K人左右。    這些公司基本都解決戶口,薪水基本都是15~20W(摺合到手10~15W左右)。 
不過,友情提醒,運營商一直在降薪,從未停止過。最近移動都被抓了快10個省公司老總了,前幾天廣東移動的老總也被抓了,爲啥?按集團某領導的說法:十年了,一直在降薪,能不出事嘛。。。 
     運營商爲什麼一直降薪?下次再說。 
  
另外,有大量的軍工企業,我不瞭解招聘規模、收入,不便評價,但是,北航每年大把的人放棄互聯網offer轉去航天五院等應該不僅僅是因爲對方解決戶口。 
  
7、再其次:IT外資公司、通信設備商、互聯網公司的二等offer、部分國內軟家公司: 
年薪10~15W左右,月薪8K~1W。 
愛立信、IBM、O記、阿朗、HP等,大批的互聯網公司就不說了。大部分外企,例如NSN、索尼、阿朗這種趕上總部要裁掉歐洲、美國、日本哪個產品線了,也會轉移幾十幾百個職位到中國來,否則萬年不招人。另外用友、金蝶、亞信等,前幾年年景好的時候,收入也不算差(起薪不高,獎金多)。 
這批公司中,很多公司的性價比比互聯網的更好。爲什麼?因爲工作輕鬆+戶口。 
首先,傳統行業嘛,沒那麼多競爭,就那麼幾家公司。其次戶口指標一般比互聯網公司多。爲什麼?因爲她們大多是銷售型企業,給北京的納稅多,像用友,2012年的銷售額也有42億,這是什麼概念?就是除了BAT、盛大、網易、搜狐、噹噹(這是賺了電商的優勢),其它的公司收入都比用友少,自然納稅也少多了。 
因此很多技術不錯的、綜合素質不錯的,也經常會選擇這類公司。其實每天9、10點上班,5、6點下班,沒事喝個下午茶,聊聊QQ也挺好的。 
這批offer有多少?一年上萬個? 
8、再最後,是那些做軟件外包、給政府、央企做項目的公司: 
中軟、東軟、海輝、軟通、各地的中小型爲政府、央企做項目的公司等,這個基本4、5K起了。這每年的量海的去了,幾萬幾十萬地招。 
  
(二)、靠譜的碼農到底有多少? 
中國每年有多少新增碼農?據熱心網友統計,23%的大學生都是學計算機、通信、電子相關專業的。也就是說,全國每年有160萬新增供給。可實際呢?合格的碼農呢?傳百度去年應屆生沒招滿,爲什麼?質量的問題,新增碼農中靠譜的碼農數量極少。 
1、    靠譜碼農多難找? 
我們不講BAT的需求,以華爲爲例吧,對比BAT,華爲的要求算低了。 
如果一個人大學的課程都認真學了,能考個70分,實驗課就算抄了也能看懂別人的代碼,這樣的人在技術上就可以滿足華爲的要求了。 
可就這樣,在很多211院校,華爲的offer就是一等一的offer了,一個班也就個別人能拿到。 
2、    靠譜碼農佔學生中的多少? 
那到底靠譜碼農佔學生比例多少?我們提升一下要求,以BAT爲標準,舉北郵爲例: 
刨去清北,北郵應該是北京最大的靠譜碼農池子了。(北航、中科院等院校碼農素質也很不錯,只是人沒有北郵多,因此以北郵做代表舉例。)那北郵有多少比例的靠譜碼農呢? 
北郵每年約3000名本碩畢業生找工作(估算,拋去考研出國的),其中約2000人是計算機、通信、電子相關專業,估計其中有1000~1500人跟計算機相關的。這1000~1500人裏可能7、80%的都投過百度,有多少人能拿到offer呢?據說是3~400個。 
也就是說,北郵的學生,只有30~50%的比例可以拿到百度的offer。 
上述數據只是估算,歡迎百度的親幫忙修正下數據。 
  
  
這讓我想起來去年一個百度的哥哥調侃校招,在北京招聘的時候,抱怨現在的應屆生素質怎麼一年不如一年。等到了外地,才發現,哦,北京的學生質量還挺好的。 
  
3、新增碼農的新增池子有多大? 
以北京地區爲例,北京每年,清北、北郵、中科院、北航、北交、北理、北科等幾所最主要的池子加起來,計算機、通信相關專業畢業要找工作的,也就8、9千人,這裏面就算有50%的靠譜碼農,也就4、5K人。這還是往高裏說的。 
但你看看我們上文列的招聘需求?雖然不是隻有小部分offer發給北京的學生了,但是北京市場的靠譜碼農顯然是供不應求的。 
另外,入學的學生每年都在減少,我國高校的招生規模已經連續5年下降了,而且這個學生人數減少的趨勢會一直繼續下去。。。 
  
大家算是明白招人有多難了吧。 
4、都誰在跟互聯網搶人? 
     其實上文已經說的很透徹了,這裏再多說兩句。 
A、    20W的童鞋都在猶豫去哪? 
     這檔童鞋技術都不錯,互聯網公司給20W,嗯,不少了。但是大部分互聯網公司不解決戶口,或者說,20W的這檔童鞋在大部分互聯網公司沒有肯定的把握拿到戶口。 
     但是,這批童鞋在很多IT公司,會被當作絕對主力看待,如果願意,公司會百分百願意幫給你在公司的戶口指標隊伍中排前列。 
     而且,相對而言,IT公司更爲輕鬆一些,性價比更高一些。 
     因此,很多通信、電子的童鞋會放棄互聯網的offer,轉投其它行業。 
  
B、15W左右的人在猶豫去哪? 
     這檔的同學,大多是基礎也挺不錯的,但是對於編程沒太多熱愛的童鞋,她們做互聯網、做通信、做IT其實差別不是很大。 
     通信、IT相對穩定、輕鬆,而且運營商還是甲方,工作心態不同。而且,運營商有戶口。且部分運營商的北分,以及部分研究院的收入並不低,稅後15W還是有的,比20W的稅前還略高一些。在這種情況下,大家何苦一定要去互聯網呢?能給戶口嗎?錢多很多嗎? 
      
C、內槓啊,內槓阿     
滿足要求的碼農就那麼點,各家互聯網公司還不往死裏面搶。哪個碼農手裏不是幾個offer?在這力,說個八卦。 
聽說,只是聽說,BAT的某司今年校招非常重視,量很給力,薪水一貫地給力。考慮到某司各個產品線業務量不斷翻倍,新業務不斷,看起來都很有前景,風頭正旺。而BAT的另外兩家,這兩年發展有點緩慢,校招的薪水如果再跟不上,那招聘堪憂阿。 
  
綜上: 
因此各位老闆、用人部門也別老苛求招聘HR們,別老說今年的簡歷質量不行,你們HR做的不夠。事實是,碼農的量一年比一年少。 
有本事多加點錢,多申請幾個戶口指標,多申請幾個工作證的指標。否則你們拿什麼跟銀行IT、運營商搶人,拿什麼跟友商搶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