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唐骏学几招儿

唐骏和他的东家们
  每当在《华尔街日报》上看到唐骏的名字,比尔 盖茨心里可能都会泛起些许复杂的感觉。终于有一天,他忍不住给这位曾经受雇于己的优秀经理人发了封E-mail,信上说:现在,我经常看到你的名字,你比在微软时更有名了。
  唐骏是有资格让比尔盖茨写这封信的。尽管某种意义上说,也正如他自己曾经动情的坦白——他仍然没有离开微软。当然,直到今天,他仍然是微软的荣誉总裁,一个微软之前从来没有过的崇高荣誉。
  

只有激情狂才能把学生蜕变为千万身价

  自作学生起,唐骏就经常做让别人口瞪目呆的事情。在北京邮电大学,他仅花一年半的时间完成了别人四年才完成的光纤通信课程,而且报考了这个专业的研究生,在几乎没有人对他抱有信心时,获光纤通第一名。可惜没有出国留学的资格,因为他从未当过三好学生。北京那一年一共有75个出国名额,英语题非常难,成绩合格的寥寥无几,像北邮这样的学校才只有5个,那么其他的学校呢?
 "老师,你肯不肯把多余的名额让给我?"外校接电话的人莫名其妙:"你捣什么乱啊?"也有怒气冲冲的:"我们自己的学生都不够呢,哪里轮得到你呢?"
  终于,居然北京广播学院的一个老师回话说:"我们可以帮你把材料报上去,看教育部批不批。"这个声音令唐骏终生不忘。
  能不能批下来呢?唐骏自己拿着介绍信,一大早,到教育部出国司办公的地方,对副司长点头微笑:"啊,您好,您上班了啊?"下午五六点,又准时呆在那里,跟副司长打招呼:"您下班了啊?"翻来覆去就这么两句话。
  副司长感动了。他获得赴日留学机会。
  1990年唐骏有赴美读博,来到美国的第一感觉就是那儿非常适合做事情。1990年恰好是美国经济开始复苏、腾飞的时期,唐骏攻读专业之外的惟一想法就是要自己创业、办公司。一直研究数字信号处理的唐骏想到了发明卡拉OK评分系统,他把自己的构思申请专利,没钱做芯片,找到三星。三星花8万美元买断了唐骏的专利。
  唐骏乐坏了,1993年成立一家名叫"双鹰"的软件公司。
  4年时间里唐骏先后创办了3家小公司,双鹰软件、好莱坞影业娱乐公司和第一移民事务所。这3家小作坊公司让唐骏忙得焦头烂额。但他有一个梦想就是要做大事,当时他觉得自己已经非常努力了,但企业不能做大。
  1994年的一天,唐骏忽然接到一个电话:"你好,我是微软公司,台式婚姻配对机是不是您的发明?产品显示了您杰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有没有兴趣加盟我们公司?"台式婚姻配对机是唐骏与一个日本公司合作的产品,日本的大龄青年男女很多,求偶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未婚的青年男女打开街头的电脑,就能够搜索他们感兴趣的资料。
  那时候比尔.盖茨是唐骏生活圈之外的一个人,但微软公司的成功和名气让唐骏在校园时就向往不已,"为什么不去大公司学点本事呢?要去就去美国总部,技术核心和管理核心都在总部。"唐骏毫不留情地把自己的三家公司送掉一家、转让一家、卖掉一家,决定去微软做程序员每年领几万美元的年薪。
  微软当时正在开发Windows,先做英文版,然后由一个300多人的大团队开发成其它语言版本。最初Windows英文版上市后9个月,中文版才上市;刚进微软几个月的唐骏觉得这种办法很愚蠢。能不能改一下?半年后,他写出几万行代码,反复运行,证明他的程序经得起检验,于是,原先的300人大团队一下缩到了50人!
  "虽然是做程序员,但是不能只把自己当成程序员。任何公司从来不缺挑刺儿的人。因为你看到的问题,可能不晓得有多少人早抱怨过了!所以你与其就这么跑去找老板而于事无补,还不如调查研究后,带着解决方案去找老板,这才是上策。"唐骏的聪明无可置疑。
  1998年1月1日,经总部批准,时任微软总部Windows NT开发部门高级经理的唐骏从美国带了4个经理来到上海,组建微软大中国区技术支持中心(即下文中提到的"上海微软")。
  唐骏亲自面试,首批招收了27名员工,迅速构建了"上海微软"最初的班底;6个月后,唐骏领导的技术中心各项运营指标已位居微软全球五大技术支持中心之首,唐骏也因此获得了比尔.盖茨总裁杰出奖,这是微软公司内部的最高荣誉。
  一年之后的1999年7月,由于业绩突出,总部决定把全亚洲的技术支持业务交给唐骏领导的微软中国技术支持中心来运作,该中心正式被提升为亚洲技术中心。这是国际化的开始,但也是新挑战的开始。
  鉴于该中心的业务范畴已扩大至全球范围,2001年10月18日,在上海召开的APEC会议上,比尔.盖茨宣布,微软亚洲技术中心升级为微软全球技术中心,唐骏担任该中心总裁。这意味着唐骏操纵了一个覆盖中国、东南亚、印度、澳洲、韩国、日本、欧洲和美国本土等13个国家和地区的全球机构。如果不是唐骏和他所领导下的年轻人取得杰出成绩,这家互补型的全球技术中心一度曾被计划设在印度。
  唐骏一手构建起来的技术支持中心在3年多时间里的3次升级,成为唐骏职业生涯中的3次飞跃,唐骏两度被授予微软公司最高奖项——比尔.盖茨总裁奖,这在微软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走马上任微软中国总裁后,唐骏做的第一件事是在发现了微软中国在公司氛围上有问题后,给全公司的秘书开大会——因为唐骏发现秘书们是影响公司氛围的很大因素。 "你们在公司里地位不低,我还没有给副总开会,先给你们秘书开,看你们的地位有多高,这说明我需要你们的帮助。我对公司氛围看不过去,你们回去第一件事是帮我把公司里所有的东西都整理一遍......
  秘书们拿到了尚方宝剑,一天之内把所有的杂物清理得干干净净,所有员工一进到办公室,面貌一新。
  一名刚从校园走出的微软人会告诉你,唐总的最大影响就是让他把对工作的激情带入了生活。激情是种"信仰",员工对于唐骏凌晨三四时回复电子邮件早已习以为常。
  刚上任微软中国总裁的唐骏参加销售KPI指标会议,他看到金融行业的销售指标定了200万美元,唐骏说,"我帮你做什么事情,你就可以完成200万美元指标?"销售觉得很惊讶。唐骏接着说,"你给我提两个要求,只要我能做到的。"
  销售提了两件事。第一是拜访客户的礼品经常不够。唐骏答道:"礼品我给你解决,用我的礼品——订做一批有我名字的中国微软总裁的礼品。"
  第二件事是在外面跑,有很多繁琐的工作没时间做,例如贴发票。唐骏说:"简单,给你们整个金融行业的销售配一个大学生来做兼职秘书,一个月才1500元,从我的费用里面出。"
  唐骏当然也不是省油的灯,"业绩都是人做的,可以做到200万,说明240万还是有机会的,肯不肯签240万?"看唐骏这么爽气,销售当即同意签240万美元的指标。最后这个销售做到了289万美元。 
  在唐骏上任微软中国区总裁后,他交出的成绩单非常漂亮:在销售方面,是微软全球惟一一个连续6个月(2002年7月到2003年1月)创造历史最高销售纪录的公司。微软中国03财年(2002年的7月到2003年6/30)成为微软全球82家分公司中销售业绩增长最快的分公司。
  而职业经理人唐骏的身价也已经到达千万人民币水平。

这个优秀毕业生的再就业

  2004年2月8日,微软大中国区总裁陈永正说这是唐骏正式从微软退休的日子。有人说,唐骏此时选择离开,与微软去年7月的纵向组织架构调整有关,他仍然没有打破微软(中国)总裁2年一换的"咒语"。
  "微软十年,我的人生价值得到了最大化的实现。我的离开,对微软组织架构的调整,对我自己都是最好的选择。在我有记忆的人生里,这是第一次为离别而流泪。"微软为他高调送行,他们彼此都给足了对方面子。
  让唐骏潸然泪下的是他离开北京前一晚,老同事们为他筹划的一场欢送会。投影仪的画面定格在去年3月他在一场新闻发布会上的照片上,照片上的他用笔托着下巴,笑得很阳光。
  300多名从全国各地飞去北京的新老微软人,300多分钟相聚,300多次拥抱。以后的唐骏言及微软仍有时不自觉地称之为"我的公司",言语中充满感激和自豪。
  "我非常喜欢微软。过去的十年,我想未来的十年、二十年,我还是一定会非常非常喜欢微软。我的血液里面流的是微软的血。"
  唐骏说微软是一所大学校,而他只不过是一个比较优秀的毕业生。毕业生的离开是必然的。作为一个职业经理人,他不可能在一家公司一直工作下去,这对他来说可能就缺乏了那么多的挑战。他要寻找重新能挑战、激发这种激情的一份工作。  
  "我把盛大定义为中国的公司。因为在我的概念当中,我希望有朝一日能服务一家中国的公司。其实当我选择盛大的时候,我看中的第一,这种理念。更加上我看这个产业是一个朝阳的产业,你可以因为你的加入,在某种意义上可以来推动整个产业的发展,这是让我感觉到一种兴奋点所在。 "
  唐骏的说到陈天桥:"从他邀请我加盟,到我接受邀请,我们俩之间的谈话累加起来没有超过3小时,听起来也蛮传奇的。"
  他有一个篮球朋友,跟盛大总裁陈天桥是同学。两三年前,他们俩就相互知道,但从来没有见过面。直到去年10月15日,两人同时出席上海市软件外包国际研讨会,正好坐在一起,相互交换名片,陈很客气地说了一句话,唐总,希望你到我们公司来指导指导。唐说,谢谢陈总,我一定会到你们公司学习学习。
  唐骏说,他第一次到盛大,就与陈天桥一拍即合:"那是12月的一天,当天陈总跟我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我们一起做好不好,看看有没有合作的可能?我说,好啊!第二天我们就谈人性、谈管理理念,结果两人又是一拍即合。他是最大的股东,所以他当时就说,我正式邀请你。我说,我现在就接受你的邀请,加盟盛大。到此为止,我们俩之间的谈话累加起来没有超过3小时。"
  在唐骏宣布在微软退休之前,陈天桥辞去了盛大公司总裁一职,保留董事长职务。这一举动表面看,是为了给加盟的唐骏。其实,和盛大上市不无关系。2001年开始设立的盛大是一家典型的家族企业,陈天桥的妻子、同学都在公司内任职。这对上市不利。而陈的主动辞职,唐骏的加入都极大稀释"盛大"家族企业的性质。
  对于陈天桥来说,亟须一个能和美国华尔街的人士打交道的人,唐骏无疑是个理想的人选。微软的背景,对他们两位而言,都是一笔可以利用的巨大财富。
  加入盛大两个星期,他发现那是一个特别有趣的地方。他觉得微软的血型跟盛大的血型很像。很幸运。
  "对一个人来说,换一种血型是不可能的事。好在我们这些职业经理人还有另外一个要求,职业经理人在很多意义上必须去适应这个企业的文化。因为毕竟你不是一个企业家。如果是企业家的话,你是来创造一种文化。而职业经理人首先你要融入到这个文化当中来。所以我去盛大的时候,我说我去盛大是去学习的,是要融入到盛大当中来。"
  据称盛大强调集体管理方式,更注重的是在几个最高层领导中共同作出决策、决议,更多的是以集体领导的方式按照国际理念来作决策,因此很难说哪个决定是唐骏作出的还是其他人作出的。
  "如果你和董事长陈天桥在决策中意见相左,甚至发生冲突、产生矛盾,最后听谁的?"
  唐骏回答:非常简单,还是以利益为重。公司最大的利益是陈总的利益,因为他的股份最多,我也拥有公司股份,我也有自己的利益,这就和传统的职业经理人有一点不同。只要这个决定对公司有利,每个人都会举双手拥护,也是陈总最愿意看到的。对我来说,这个决定是不是我作出的并不重要,只要这个决定对公司的未来发展有好处就可以。
  对于唐骏能否罩住盛大这个民营的家族控股公司,外界有很多猜测,一年将近,唐骏是否遭遇水土不服了呢?至少从目前的信息来做作判断还为时过早。
  但一位熟悉唐骏的记者评价说,唐骏为人谨慎,始终力图完美,他很小心地经营自己,因此你也很难知道他真实的一面。只有一回,因为获得微软亚太区第一名的业绩,这位总裁充满激情地上台挥动双手,高唱《真心英雄》。
 
唐骏的梦想或者并不如你我想象的狂野

  走还是不走,这对除唐陈之外的人们都是一个问题。盛大上市之后,唐骏所占股份理论上已经多达4亿人民币,如果创业,足够了。
  但这是他的终极梦想吗?离开微软的时候,他说他有自己的标准,一不要离软件的本行太远;二要是民族企业;三要是朝阳产业。只是更进一步他讲,如果我每天未来的职业生涯当中都依附着这么一个航空母舰,那么可能在某种意义上会失去我自己。我希望看到哪一天我不但有这种执行的层面了,我不但有在某一个区域的整体的这种决策层面,我更多是让整个一个公司的未来的发展、远景等等,这都是由我或者说我可以参与到这么一种决策过程当中,这可能对我来说是更大的一个挑战。盛大给他提供了这样一个舞台,如果明年他继续是盛大总裁,则一切休提,如果不是呢?
  "唐骏不大可能自己创业,"一位了解他的朋友断定,他曾跟唐骏私下聊天,据说唐骏明言,作为一个职业经理人,他就是在一直寻找舞台,而不是自己做一个舞台,这是职业经理人的本质。
  "我要做的是中国职业经理人的奇迹和榜样。"唐骏说。  
  他有一次接受采访迟到,拎着个黑色大行李包,冲着记者喊一声:"我晚到了,请您再等一会!"然后走到对面坐下,和一位早就等在那里的小伙子热烈地攀谈起来。过了10分钟左右,唐骏起身,手里多了一袋东西,然后兴冲冲地回来,喜形于色地说:"他是我以前在微软亚洲技术中心的员工,特意送我几本有关毛泽东的书籍。我离开那儿已有好几年,他还记着我!"
  或许唐骏再回微软也说不定,毕竟那里有他熟悉的气息和曾经热泪盈眶的年华。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