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隻小小鳥————走進編程世界。

     上次JSP老師問我們上學期學的什麼課,我們齊聲答道“JAVA”,老師笑了,說我們只知道JAVA,卻忽視了它的全稱——面向對象程序設計。
     從上學期開始接觸JAVA,然而直到現在也只是一知半解,作爲這個地球上最火的語言之一,JAVA的強大是有目共睹的,我們很難對其進行全面剖析,甚至掌握精通,只能靠自己的一點小理解去跟大家的大思想碰撞,看能不能擦出一些意想不到的火花。
     很多人一開始都是接觸的C,覺得這麼門語言比較適合人類的思維方式,每個程序都是分步進行的,有條不紊,比較容易理解。但其缺點也是明顯的,代碼的複用性差,整體比較繁瑣,安全性還不高,如果是大型的項目一旦出現了問題很難查找修改,這是我們所說的面向過程的編程思想,它注重的是過程,將一個例子分成很多步,每一小步都要考慮到。與之對應的就是我們將要重點學習的面向對象的編程思想,它的核心是“對象”,我們在研究一個問題時不再考慮它具體要怎麼實現,而是給定一個目標,然後利用這個目標提供的方法去實現它,中間的實現過程不用我們考慮。比如你要去吃蛋炒飯,就給蛋炒飯一個吃的方法,去哪吃不用管,一餐二餐三餐都行,去外邊吃也沒人管你,這時候我們的對象就是蛋炒飯,至於怎麼實現它,那就不是我們的事兒了。
     說到面向對象就不得不提類了,什麼是對象什麼是類,這是個比較有內涵的問題。課本上有句話說得好,類是對象的模板,對象是類的實例。什麼意思呢,人是一個類,車是一個類,房子也是一個類,我是一個對象,你是一個對象,路邊的小狗也是個對象,這沒問題。從這兒我們就可以看出,對象就是類的實際表現形式,也就是說類是抽象的,它存在於異度空間,我們看不到它,更別提給它下定義,不可能的事兒,而對象則是實實在在存在的,就在我們身旁,一個個具態的事物,當然也包括我們自己。
     一個類具化成一個對象,那麼這個對象也就擁有了這個類的屬性和方法。屬性和方法,類的左膀右臂,準確的說應該是類的組成元素。屬性又叫成員變量,它是靜態的,說明了一個類的基本特徵,比如人類,應該具備姓名、年齡、身高、體重等屬性,我們可以通過這些屬性定義描述一個具體的人,每個人的屬性基本上是不一樣的,這樣才能將世界上那麼多的人區分開;而方法則體現了一個類所具有的動態屬性,一個人類應該包含吃飯、睡覺、勞動等方法,具體到一個人她也擁有自己的方法,老師上課,學生聽課,工人蓋樓,農民種田,一個個方法體現了一個具體的人的生活狀態,可以說方法讓世界更精彩,當然成員變量爲這種精彩做了有力的鋪墊。
     類與對象將貫穿於整個面向對象的學習中,它們的思想是必須掌握的,這一點毋庸置疑。屬性和方法則是需要我們認真分析的,因爲當我們考慮一個事物的時候,首先就要知道它包含哪些類,然後看這些類裏邊應該具有什麼屬性和方法,最後再把這些類聯繫起來,這樣就構成了我們所要研究的事物。這些都需要我們具體事物具體分析,所以縝密的邏輯思維也是一個程序員所必備的。
     面向對象的學習是任重而道遠的,不可能一天吃成個胖子,一個小的知識點就值得花費幾周去學習,所以讓我們繼續“蝸行”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