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如何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能力

淺談如何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能力 2010年02月22日  淺談如何提高的寫作能力   要提高學生的水平,適當多練習是有效方法之一,而要讓學生多練,首要的問題是讓學生有話可說,有內容可寫。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難點,是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訓練。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發現農村由於受生活環境、家底條件等因素的影響,再加上他們對身邊人事物沒有認真的觀察和思考,導致每次寫作時,都怕寫、難寫,從下手,“沒什麼可寫”幾乎成爲大多數學生的口頭禪。爲了完成任務,他們只好敷衍成篇,結果寫出來的,自然千篇一律,內容虛假不實,空洞無力;語言乾巴巴,毫無生氣;缺乏想象力,東拼西湊;針對這一系列現象,現就淺談以下幾點:   一、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這是很多老師都感到棘手的事情,提高學生的能力,關鍵在於如何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因爲興趣是學生寫好的潛在動力,是把學生“要我寫”的觀念轉變爲“我要寫”的重要因素。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的寫作能力必須循序漸進,尋找學生的寫作困難,當前教學中遇到的最大問題是:好多學生怕寫、不會寫。針對這種情況,應在上課時不厭其煩的去努力克服學生寫作的消極態度。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應幫助學生解決寫作困難的途徑。引導學生注意觀察,多留心周圍一切事物。讓學生輕鬆愉快繞有興趣地學習,充分調動他們寫作的積極性,是教學的第一步,如何激發孩子的寫作興呢?   首先,讓學生寫熟悉的內容。《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就是練習把自己看到、聽到的、想到的內容或親身經歷的事情用恰當的語言文學表達出來:有具體的內容、有真情實感、有中心、有條理、有重點、展開想象。傳統的命題方式,很難使學生展開思維的翅膀,很難使學生說真話,說實話。因此,命題應開放,出寬題,不要在在題目某方面提出要求,給予限制。實際上,也就是在某些方面限制了學生的思路,即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發展的方向。因此,在內容方面應該緊緊圍繞孩子所熟悉的生活,以他們周圍的人、事、物、景作爲內容,以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使學生感到有一種表達的願望,有一種衝動想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表達出來。如根據學生的思想情況,教師可以出一組題目,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挑選一個來寫。例如:《媽媽,我想對你說》 ;《我的媽媽》 ;《我的爸爸》 ;或者乾脆出一個半命題“《我的 》” 及其他一些題目,讓學生補充完整後再,效果肯定好得多。又如根據最喜歡做遊戲的特點,我們可以精心設計遊戲內容,遊戲前,告訴學生要留意遊戲的過程,注意同學的言行舉止和表情,遊戲後組織學生說過程,討論從遊戲中懂得的道理,學生玩得興高采烈,自然就會談得興致勃勃,寫起來就不難了,而且有興趣了。這樣其結果雖然遊戲題材一樣,但是在活動過程中,每個學生各有各的具體的想法、做法、結果就會獲得不同的感受等等,這樣學生寫出來的肯定各有千秋,各不相同,並有諸多趣味的。   其次,多鼓勵,少批評。評價是教育過程中教師、教育管理人員經常進行的一種活動。蘇霍姆林斯基曾提出:“只有在學習上獲得成功而產生鼓舞的地方,纔會出現學習的興趣。”由於學生的個別差異,起點不一樣,以同一個標準來衡量所有的學生,不利於教師因材施教,也容易挫傷學生的積極性。那麼,究竟如何呢?1、時間要及時,指導課上,教師想方設法啓發誘導,使學生的寫作熱情像股股泉涌源源不斷,一蹴而就後,學生迫切希望知道老師對自己習作的評價。因而,學生習作完成後,教師應抓緊時間,一氣呵成批閱完畢,並趁熱打鐵進行評講,才能收到最佳效果。否則,評講時,學生的寫作熱情早己淡漠,效果自然要打折扣。2、要具體,的知識水平較低,有些範圍廣,抽象的句子還不能理解。教師所加的批語就應該根據學生習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簡單清楚的引導,切忌空洞抽象。要讓學生看了批語能對自己的習作進行補充修改。不能全是語句通順、條理清楚等籠統之語。除此之外,老師自己的字也要認真端正,爲學生做好榜樣!3、標準要適度,學生的內容應該是其生活內容及思想認識水平的真實寫照,教師學生時內容上首先要尊重小作者的意願,掌握適度的標準。如果把“要求”任意拔高,對大部分學生只有弊而無利!教師的精批細改成了徒勞。但是,在適當的時候要注意學生思想的引導。其實,只是初學初練,缺點毛病再所難免。但是他們寫常有大勸告成的快樂,希望得到老師的肯定和表揚。所以學生,應本着多肯定少否定的原則,儘量少改動,保護他們的興趣。   第三,創設最佳情境,激發寫作興趣。教師在指導學生時,可運用多種手段,根據寫作內容創設相應的情境,採用渲染氣氛,讓學生觸“境”生情,使情感活動參與寫作活動。例如:指導學生寫《記一次春遊》時,可以先組織學生去學校附近的公園賞花踏青,在園中進行“古詩知多少“的比賽,捉迷藏,講故事等有趣的活動,活動結束後,先讓學生談這次春遊的感受,由於這次春遊調動了他們創作的積極性,於是,一篇篇真實有中心、語言通順、生動、充滿兒童情趣的好就從他們的筆下誕生了。   第四,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激發寫作興趣。如開展課前讀報活動,讓學生到講臺閱讀自己的優秀習作,競賽是激發學生寫作興趣的有效手段,根據喜歡表現自己,好勝心強的特點,開展各式各樣的競賽活動,給他們更多的參與和表現的機會,激發學生“我要寫”的濃厚的興趣和慾望,以及結合學生的生活實踐,一教材單元爲中心,聽說讀寫相結合、綜合訓練與片段訓練相結合,進行口述、仿寫、改寫、命題、自選題、讀後感等形式多樣的隨機,這樣可以大面積地提高學生寫作能力水平和文章質量。   二、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積累素材   1、多觀察、多體驗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接觸許許多多的事情。在衆多的事物中,我們不可能面面俱到地把每一樣東西都仔細、認真、透徹地去觀察。應該怎樣觀察事物才能夠取得良好的效果呢?首先,教師要指導他們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的需要選擇目標,抓住所要觀察的事物。如以到郊外尋找春天的腳步爲例:郊外裏有遊人、有房屋、有花、有草、有樹、有山、有水……,根據每個人的具體情況就要讓學生知道應該選擇哪些內容來進行觀察,根據尋找春天的腳步這一目的來選擇的話,應該觀察的是:小草綠了嗎?花兒開了嗎?還有忙碌的人們……其次,觀察要有順序,表達纔會有條理。比如引導學生觀察一隻白兔,由整體到局部。從整體的順序,先說外貌、 色;再說局部的頭部的耳、眼、嘴的形狀和顏色;然後說它的生活習性。觀察之後,他們說出來纔有說服力、有條理,寫出來的內容纔不會雜亂無章,反映出來的內容才真實可信。再次,引導他們觀察事物要認真,抓住事物的特點。世界上的事物千差萬別,只有掌握了事物發展規律這一特點,才能真正認識事物,才能把事物的真實面貌反映出來,這樣的文章才能感動讀者。   2、多閱讀、多積累   唐代大詩人杜甫說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因而,要重視培養學生多閱讀、多積累素材的習慣,讓學生從衆多的課外讀物中,激發閱讀的興趣,學到寫作的方法和技藝,又通過指導學生學會在閱讀中摘錄優美詞句,更好地增加詞彙量和豐富自己的知識,逐步提高寫作水平,要讓學生懂得閱讀的過程就是素材積累的過程。 此外,要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語言課外活動,寓教學於實踐之中,並指導學生結合實際勤寫讀書筆記,爲習作時靈活運用優美詞句、生動段落提供素材保證,這樣寫起纔不會“無米之炊”。   [1b] [/1b]3、多思考、多練筆   學生積累的素材多是包羅萬象,要引導學生學會對積累素材進行分類思考,去粗取精,開導學生進行合理的想象和運用,否則容易亂套濫用,東拉西扯,內容混亂,中心不明確。學生對素材、命題做到了多思考、深思考,所寫文章的內容纔會準確真實、有血有肉,文章的立意也會更高了。 此外,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務必要求學生做到多練筆,當學生深入生活獲得寫作素材,積累了寫作知識,就應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教師要有計劃、有目的地指導學生根據學習實際,寫自己喜歡寫的內容。比如,母親節寫《母愛》、父親節寫《爸爸,我想對你說》、教師節寫《老師,你親苦了》,學習了《桂林山水》就佈置學生寫《鄉村美景》等等,因爲學生在上課時已被文中的情景所感染,思緒也打開了,這時也是學生最有靈感並樂意寫作的時候,這樣寫起文章纔會胸有成竹。   總之,熟能生巧。因此,要多引導好學生在觀察中積累素材,在閱讀中多思考勤練筆,這樣學生的寫作能力就會得到提高。   三、 培養學生的認識能力 豐富內容   生活是和源泉,沒有生活就沒有內容。豐富學生的生活內容,除了抓課堂教學這一重要的陣地外,最好的方法是開闢第二課堂活動,爲教育服務。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的根本在於培養學生的認識能力。同一個教室裏同一個教師教出來的學生會出現參差不齊的現象,這並不是教師教學的不力,也不是學生不愛學,其根本原因在於:有些教師只注重基本方法的教學,多是談怎樣審題、怎樣選材、怎樣開頭、怎樣結尾等,這些方法需要教,但學生很快就會掌握了。更多的是要提高學生的認識能力,豐富學生的內容,因爲一篇好的文章,它的根本原因不在於它的形式,而在於它的內容,所以,在教學時,教師應把大部分時間用在內容的教學上,也就是說,寫文章就是作者寫對他所寫的社會生活和客觀事物的認識。正如唐代著名詩人杜甫,如果他不是目睹當時的社會現實,並有所認識,就不會有《石壕吏》這樣的名作。所以,要提高學生的能力,教師應着眼於教養學生的認識能力。這樣既能豐富學生的生活,拓寬他們的視野,又有利於培養他們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孩子的認識能力,當然了,不管是課堂上還是課外,教師的指導是致關重要的。比如上《落花生》一文,多數學生都只知道它美味可口,而許地山卻對它有特殊的看法,才寫出《落花生》那篇文章來。花生不講究外表,而是實實在在的人物的精神的寫照,從落花生中我們可以認識到做人的道理。這樣,學生無論立什麼樣的主題,選什麼樣的材料,在豐富生活內容的基礎上,對所寫的東西有深的認識,這樣就可以把提升一個高度。做到“言之有理”,寫文章就不會有大問題了。   四、 展開想象的翅膀 提高想象能力。   新大綱明確提出:“要鼓勵學生寫想象中的事物,激發他們展開想象和幻想,發揮自己的創造性。”想象是一種創造性的思維方式,獨特性是他的特點。對於來說,其思維方式以形象思維爲特點,他們有着敏感的感知能力和想象能力。   在寫作教學中,總要教育學生敢想,並鼓勵學生多想,展開想象的翅膀。想象力是寫作的一個重要因素,想象力豐富的學生思路開闊,縱橫馳騁,有了豐富的想象力,學生就能把話說活,描寫就能生動形象,繪聲繪色。如在觀察某一事物時,就可以隨意的想它的過去、未來,或想一些跟它有聯繫的事物。多讓他們寫想象,最大發揮他們自由的天性。   寫時,要求他們把見到的,聽到的寫下來,固然不錯。再把想到的,如觀賞某處秀麗景物時,有秀麗山川聯想到祖國的大好河山,人民羣衆的幸福生活。這樣,寫出來的文章內容就會更充實,表達的感情就會更深刻。   五、 聽說讀寫相結合,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要寫好,必須有較好的文字基礎。其最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要多練。由於聽到的、看到的、閱讀的、練習的都很少,造成知識面窄,詞彙貧乏,所表達不具體、不確切、不生動。如何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呢?我認爲把聽說讀寫有機結合是一條最有效的途徑,因爲是這幾種綜合能力的訓練。   首先,我們要抓住都愛聽故事的特點,因爲他們好奇,教師要選擇好學生喜歡的童話故事,寓言故事,科幻故事。講給他們聽,聽完後要鼓勵學生大膽地說話。說話是拓展思維,廣開學生言路的最佳捷徑,是爲“寫”作爲堅實鋪墊的,所以要着重訓練的說話能力。如何訓練呢?我認爲在練習前,明確聽、說的要求,提出要點,幫助學生抓住主要內容。聽一個什麼道理,還要注意引導學生分清主次,理清層次,用略述和詳述的方式進行復述。採用這些方法,既可避免學生死記硬背,又可以養成說話時把握中心,記住要點的好習慣。   其次,從閱讀方面來說,閱讀是吸收,寫作是表達,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從讀中學寫,讀寫相結合起來。“勞於讀書,逸於”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等都說明了讀書對寫作的作用,其中道出一個深刻道理:文章源於積累。只有語言積累到一定的程度,才能文思如涌,筆下生花。否則,縱有思緒萬千,筆下也難有片言隻語。古代的一些文人學士,如李白、蘇東坡……能寫出千古流傳的好文章,就在於他們熟讀及背誦過大量的優秀作品,形成了敏銳的語感。在閱讀中可以學習文章的結構和表達方式。我們在寫作教學實踐中,作爲教師要有意識地把指導滲透到閱讀教學中,指導學生觀察分析,遺詞造句,連句成段,連段成篇。每學習一篇課文,注意對該文的結構和寫作方法進行分析。時期是記憶力最強的黃金時代,多讀書,多儲存好詞佳句,文章中的好的語言也就自然而然地就用到裏去了。   最後,聽說讀寫相結合。寫是重點,聽說讀是練習寫的基礎。的寫作能力是從一句話一段話開始的,然後引導他們仿寫。茅盾先生曾說過:“模仿是創造的第一步,又是練習的最初形式” ,指導學生從仿寫起步學習寫作,仿中求創,無疑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一條重要途徑。再引導他們改寫,續寫,要寫出好文章,在具備聽說讀寫基本能力的基礎上,最重要的是多練習。 “練”對於提高的寫作能力是很重要的。   總之,是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體現,教師對學生指導的質量如何,將直接關係到學生的語文素養和文化素質。教學質量的高低將直接影響基礎教育的整體建設。因此,語文教師必須牢固樹立“教書育人,以人爲本”的思想,結合教學實踐,不斷總結,不斷思索,不斷創新。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