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戴爾轉型】(八) 水調歌頭,戴爾收購轉型之路崎嶇不平

    水調歌頭,戴爾收購轉型之路崎嶇不平

    從目前看來,在戴爾轉型後的戰場上,仍充斥着自己過去的對手,據IDC公佈的數據顯示,2012年第一季度戴爾在開放網絡磁盤存儲市場上市場份額排名第四,而同爲PC製造商的惠普市場排名第二;據IDC公佈2012年第二季度服務器市場數據顯示,戴爾全球份額排名第三,惠普排名第一。在戴爾企業級業務的市場上,從未大喊過轉型的惠普卻是一個強有力的而對手。

    如果說收購企業是搶佔先機在別人還沒有注意到的市場上先分得一杯羹,2007年,戴爾收購了iSCSI存儲廠商EqualLogic。收購之後短短三年時間,戴爾便將EqualLogic的年收入提高了8倍,一舉奠定了自己在iSCSI存儲市場上的霸主地位。2010年底,戴爾又收購了另一家存儲廠商Compellent。戴爾準備將整合EqualLogic的成功經驗用於對Compellent的整合。很多人相信,Compellent將成爲下一個高速增長的EqualLogic。
   
    戴爾的那些老相好也順大便也複製了戴爾的收購模式,那麼IBM收購了Netezza,惠普收購了Vertica,EMC收購了Greenplum,如同戴爾的直銷模式一樣,戴爾的一舉一動都被各大廠商嚴重監視着,戴爾面對的不是一個競爭對手,是千千萬萬個希望超越戴爾的競爭對手。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服務器存儲等業務上大幅領先戴爾,但惠普依然被視爲一家逐步沒落的企業,而另一家在PC市場上給戴爾造成強大壓力的聯想,也與開放網絡磁盤存儲市場上份額排名第一的EMC合作進軍了X86架構服務器市場,這或許就是美國財經網站24/7 Wall St已經將其列入9家曾經輝煌但已沒落的美國公司之中的最大原因。

    彭明盛帶領IBM轉型成功僅用了6年時間,邁克爾·戴爾所主導的轉型已經過去5年,目前看來,戴爾在個人消費類電腦上慢慢落後,而在商用客戶中,仍然佔據了很大的一塊份額,而這塊份額要轉換成利潤,戴爾還是要靠自己努力。至於網絡、存儲等新型產品的推廣上,EMC IBM和惠普仍然遠遠領先於戴爾(戴爾好像還買過一家磁帶機公司commvalut),在網絡新興產品這條路上,戴爾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如果說戴爾這個轉彎過後就一馬平川了顯然得意的有些過早,就像賽車入彎之後,以爲出彎之後可以大踩油門了,那就大錯特錯了,入彎之後等待着戴爾的仍然是另外一個彎道,至於這個彎道過後是什麼風景,也只有等待戴爾把這個彎先穩穩地過了再說。

    在平板和移動設備上,戴爾最有可能的是抓緊wintel這一聯盟,聯合微軟推出Windows 平板等產品(Windows Phone 已經只能由Nokia推廣了),在數據中心基礎架構方向,戴爾已經在x86服務器市場上佔有了一席之地,戴爾的重點將放在存儲,系統管理和軟件服務領域。在數據中心方向,戴爾會越來越向cisco思科靠近。

    如果以近兩年的業績來看,戴爾的轉型只能算平平淡淡,華麗的轉身並沒有帶來絲毫的猶豫,沒有高管卸任,沒有空降兵,沒有大量裁員,可見內部對戴爾的業務調整信心很足準備也很充分。轉身之前儘管內憂外患的情況很多,但是大部分的決策現在看起來都還不錯,在轉身之後的道路上,合併企業的資源整合,暴露的出來的問題會逐漸顯露。

    今日it頭條新聞就是惠普第四季度淨虧損68.54億美元,惠普週二發佈了該公司2012財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報。財報顯示,惠普第四財季淨營收爲300億美元,較上年同期下滑7%;淨虧損爲68.54億美元,上年同期淨利潤爲2.39億美元。由於業績不振和收購Autonomy造成的88億美元鉅額商譽減記,惠普股價在盤前交易中下跌近11%。這條新聞我想能夠足以警示戴爾,收購公司風險巨大,收購之後能否帶來利潤和市場份額還要靠運營。

    在這裏我只能以外行人的眼光說,戴爾以併購方式的轉型還未建成效,就算拿到了市場份額,更多的應該考慮將市場份額轉換爲利潤,在追擊其它廠商的時候可以跟着別的廠商的路,可能走的順一點,當然要提防前者留下的障礙,在被其他廠商追擊的時候,應該利用自己的規模效應和已經建立的良好渠道來壓低成本,多賣點微軟的視窗和服務器系統,我們一定會支持你。(衆人:這位大叔終於暴露了自己的身份)

本文僅代表本人觀點,如有雷同那麼就是英雄所見略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