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做“完美主義”人---情商培養

 不要做“完美主義”人---情商培養

 

Jack zhai

 

喜歡技術的人大多有一個共同的毛病,就是做事時喜歡追求完美,讓自己的“產品”完美無瑕,絕世無雙,好像這是所有技術人都希望的;結果常常是爲了一些小細節的完美,付出高昂的成本代價。對工作如此,性格上也如此,在人際交往中就不免帶出來,生活中就常有這樣一類人,即使是事情做得很成功,大家都在相互慶祝,他卻一臉的不高興,還在爲過程中的一些小失誤而遺憾,爲沒有完全達到自己的設計而埋怨。他常說:“要是當時能這樣做,結果就更好了”。在他們的眼中:只有更好,沒有滿意。我們稱其爲“完美主義”人。
完美主義的人不好嗎?當然不是。問題在於,他們常常認爲自己只是對事,不是對人,所以這不是問題。但在人際交往中,做事就是在做人,對事不對人,也許只是你的一廂情願。
即使你只是對自己的“嚴格要求”,也一樣影響到與你共事的人。若是新員工,爲了追求方案的完美而猶豫不決、躊躇不前,爲了能給領導“絕好”的印象而失去了一個又一個表現自己的機會時間久了,領導看不到你的業績,會認爲你平庸,大家因爲難以合作而與你保持距離,你的要求總是“太高”,讓人難以達到。若是領導,如此嚴格地要求自己,會讓員工們感到緊張,神經總是繃着,時間一長,人難免煩躁不堪,精神恍惚,整個團隊也就失去了應有的溫暖。當領導的很嚴厲,常常讓員工覺得高不可攀,難以接近,自己成天辛苦地工作,不僅得不到理解與表揚,而且還可能是捱罵,團隊裏死氣沉沉,辦公室裏安安靜靜,業績一落千丈。若是中層管理人員,員工覺得你難以溝通,管理過細,大家幹活很累,沒有發揮的餘地,領導覺得你愛專牛角尖,不甚聽話……
分析其原因常常是:大家都覺得你很難溝通,與你一起合作太累。即使你人不錯,大家尊敬你,但最後還是選擇離開你。
其實,絕大多數的人出來工作,不是爲實現什麼崇高的理想,更多的只是爲了養家餬口、平靜地生活。
人們需要快樂地工作,愉快地生活。
完美的人容易受到排斥。

 

經常出“小錯”的人容易被大家接受:

有本書上記載:阿爾.帕西諾是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的獲得者,表演精湛,才華橫溢,深得觀衆的喜愛。然而,在奧斯卡的授獎儀式上,他緊張地從褲子口袋裏掏出一張寫滿獲獎感言的紙條,結結巴巴地讀起來,表現得像一個初出茅廬的小演員,然而當其發言結束時,觀衆卻報以比其他獲獎者更爲熱烈的歡呼和掌聲,因爲觀衆們發現這位大明星如此親切、可愛、憨厚、樸實
我們經常看到,在電視訪談的節目中,很多明星喜歡“爆料”自己的糗事,卻愈發受到“粉絲”們的喜愛。因爲他們讓人感覺他們不是高高在上的superstar,而是生活中實實在在的一個人,一個和自己一樣的普通人。少了份神祕,多了份親切。
再看看我們的周圍,日常工作中,一些人經常出些小笑話:只顧着看新來了的漂亮女同事,不小心撞到了牆上;午餐時,跟這個打招呼,跟那個談談天,不小心把茶水撒到對面同事的衣服上;抱着一大堆的文件,在走廊裏撞見了新來的大領導,緊張地撒了一地,撿起,又掉了
很快,這些就成了大家談天的“談資”,但你想過嗎,這樣的員工好像大家都很喜歡,誰都想認識一下。“小過失”並不影響對他們工作能力的評價;相反,他們走到哪裏,那裏的氣氛就很活躍,不是爆出陣陣的笑聲,工作的壓力也似乎減少了很多。
這個結論可能有些意外:人們喜歡與有“缺點”的人交往。

 

人們不喜歡過分完美的人有很多的原因:
1、              過分完美的人常常讓別人感到自卑:彷彿是與“神”在一起,自己當然只能很謙卑,人天生就有的嫉妒心,是很容易爆發的;
2、              沒有缺點的人是虛僞的:你是神嗎?顯然不是。看不到你的缺點,也許是你掩飾的好。總之,不知道的事情,你不能阻止別人去瞎猜。嫉妒心讓人喜歡看到別人的不足,這樣會使自己產生一種優越感:人的本性中有“顯擺”的意思,在羣居生活中需要體現自己價值的優越感;
3、              看到你缺點顯露,別人會更加信任你:告訴他人自己的弱點,競爭就沒了優勢,別人反而會認爲你是坦誠的,可信的。並且,人有一種本能的“慈愛”心理,就是願意幫助弱小的人。看到你顯現缺點,你一定很尷尬,非常不容易,所以本能地就有一種想幫助你的慾望。同時,自己有缺點,纔可能會包容別人的缺點,無形中會降低對自己的壓力,合作中可以可以更好地發揮自己。
出些無關緊要的“小錯”,讓大家覺得你很親切,願意與你溝通,願意成爲一個團隊的人;同時,表現出你與大家沒什麼兩樣,可以消除大家對你的戒心。但隨着時間久了,相互之間的瞭解多了,建立了一定的信任度,你是否真的有才能,就不是靠這些小技巧所能遮蓋的了。

 

求同存異,不求完美一致:

提高情商,是爲了與人交流順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經歷、自己的思想,交流中務必要求同存異。只要大目標一致,就可以合作,也正是因爲大家所長不同,團隊中纔可以取長補短,相互配合。奢求完美一致的志同道合是錯誤的,也是做不到的。
經濟學裏有條定律:合理賺錢,生意長久。從商業角度來講,技術最好的產品未必是最賺錢的,符合用戶心理的纔有不俗的銷量。
在人際交往中,對自己要求完美不要過度,對他人更加不要要求過度完美,這是情商的重要所在。
作爲員工,總希望自己的領導既是技術專家,又是管理高手,既能體貼員工辛苦,又能帶領大家從成功走向成功;真這樣的話,你的價值又在哪裏體現呢?作爲領導,總希望自己的員工既能在技術能力上出類拔萃,又能在待遇要求上任勞任怨,效益好的時候不貪求榮譽,效益差的時候經得住他人利益的誘惑;真有這樣的話,爲什麼他不是你的領導呢?
在人際交往中,完美主義者往往容易對別人要求“完美”,從而顯示自己的“高深”。不肯鼓勵、表揚他人,往往是自己擔心別人超過自己的體現。
我曾經的一位領導這樣說過:“誰幹活,誰說的算。”意思就是幹活的人,自己已經充分考慮,其方法應該是最適合的,其他的人,即使是領導,沒有在這方面花費時間,自然研究的就沒有當事人那麼透徹,即使你有經驗,也只能作爲建議。幹活的人只有自己想明白的事情,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工作潛能。在管理上,這就是充分放權,也叫目標考覈制,可以讓員工充分發揮創新意識、充分體現主人翁的感覺。很多國際大企業都是這樣做的,因此他們總是走在技術的最前沿,他們的團隊另求職者嚮往。
求同存異,才能發現更多的人才;對別人追求“完美”,往往是照着自己的“模板”克隆,最後反而成了“武大郎開店”。

 

過度追求完美不僅不適合用在自己身上,而且更加不適合用在他人身上。有缺憾的美往往更加長久,因爲完美終將被新的完美所替代。
培養的自己情商,做一個大家喜歡的人,你的生活、你的事業將會更加完美。
 
 
 
 
           本文出自 “Jack zhai” 博客,請務必保留此處http://zhaisj.blog.51cto.com/219066/817492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