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阿里旺旺看淘寶和ebay的差異,看中國人的信任危機

       很多中國人在第一次使用ebay的時候,都會有一個非常大的不適應的地方——沒有一個買家和賣家溝通的即時通信的工具,在國內經常網購的人都知道,淘寶有阿里旺旺,騰訊拍拍有QQ,百度有啊有百度Hi,這些都是即時通訊工具,可是ebay卻沒有,只有成交後買賣雙方的電子郵件作爲溝通工具。
       那麼買家和賣家在這些聊天工具中都聊什麼呢?當然不是扯家常了,總的來說,一般溝通的內容有以下幾個方面:

1,確認是否有貨。淘寶賣家經常搞些有價無貨的事情來提升人氣和關注度,還有很多賣家甚至在商品描述中都會明確提到,請先聯繫我確認是否有貨再拍,我始終覺得這是個很faint的問題,你丫沒貨登出來幹嗎?耍人嘛

2,確認商品的細節。例如商品描述頁面的內容不夠詳細,需要一些細節圖片,例如商品描述中人爲的增加了很多幹擾(例如現在很多賣電子產品的商家喜歡搞各種套餐,甚至把原裝就帶的東西拆出來當套餐來賣,降低商品本體價格),這些東西不確定好,真得不敢買。

3,砍價。這個也是比較常見的,可能是大家平時買東西砍價習慣了,多少讓賣家讓點利。

4,售後溝通,這個應該算是即時通訊工具比較“正當”的用途吧,賣出去的商品出點毛病問題不會用之類的很正常,即時通訊可以第一時間找到人。

       上面的內容,是在中國做網上交易不可或缺的部分,現在甚至發展到,買一個東西,如果看到賣家旺旺不在線,基本就pass掉了,無論這個賣家商品描述的多細緻,價格多誘人,爲什麼?因爲被騙怕了。
       那麼,偌大一個ebay,運營這麼多年,已成爲全球最大的網上交易平臺,爲什麼他就一直沒有弄一個即時通訊工具呢?
       我們先來看看ebay對於上述問題怎麼處理的:

1,確認是否有貨。這個在ebay上是不需要的,只要刊登出來,就一定有貨,沒商量,買家付了錢,賣家就必須發貨。俺媳婦就遇到一回,東西賣的太好了,發到最後一個買家沒貨了,沒辦法,趕緊開車去上貨,因爲發貨遲了買家要給負面的feedback的,這是要命的。

2,確認商品的細節。ebay的商品描述有明確的規定,而且還有一個很關鍵的,因爲沒有了即時通訊工具,所以買家買商品是完全依靠商品描述的,所以如果你想賣出去,那就請多花點心思寫清楚講明白,這也是爲啥俺媳婦甚至買了一套專業的攝影棚、攝影燈來拍她賣的那些小東西,你的描述越detail,你的成交率就越高。

3,砍價。這個就沒有了,ebay上的東西本身就比商場的便宜,而商家爲了能賣出去,也一定是制定一個保障利潤的前提下最低的價格,否則排名靠後,人家都看不到你的東西,所以砍價也就免了。

4,售後溝通。這個還真是ebay的弱項,只能靠郵件來郵件去了,不過也可以理解。ebay主打跨國交易,各個國家之間有時差的,弄個即時通訊工具也都是經常不在線(美國人買東西的時候,中國賣家正睡覺流口水呢),所以郵件這種非即時的,又可以留下大量證據的溝通方式成爲了首選。

 
       其實這些問題,也跟電子商務的初衷息息相關。電子商務的目的,就是通過互聯網來降低買賣雙方的各種成本,提高交易效率,這裏的成本不但是金錢成本,還有時間成本,所以一個成熟高效的電子商務平臺,應該是買家在上面看,看好了就給錢,過幾天等着收貨,那種來來回回的溝通其實是大大浪費了買賣雙方的時間的。
       所以我們可以說,阿里旺旺這種東西,其實是電子商務的一個倒退。而這個東西,其實也從一個側面折射出了中國當前的信任危機。
       還是ebay和淘寶的例子,一個全新的賣家,在ebay上發佈商品很快就會有人買,而同樣一個全新的賣家,在淘寶上幾乎是沒有生存空間的,他唯一的出路,是花錢找人先把信譽炒高,現在基本上你有2個鑽石(500的好評度),人家纔會稍微相信你一下,這就是整體氛圍,你想幹,就得按這個潛規則來,而ebay通過各種嚴格的限制,對賣家的進入提高了門檻,也保障了整體商業環境的乾淨,這纔會讓一個新人有健康的成長環境。換個角度想,其實淘寶的門檻更高,畢竟ebay只是要求你提供各種證明罷了,他不收錢,而淘寶呢,看上去隨意進出,但爲了獲得那豈不的2個鑽石,怎麼着你得花點錢,還可能被封掉,全都白投入。
 
       綜上所述,從ebay和淘寶的差異,我們能夠看出我們爲了信任交了多少稅(金錢、時間),“信任稅”這個詞現在很流行,但在當前的中國,在當前的中國電子商務領域,這個稅你是逃不掉的,同時,ebay也對中國賣家制訂了非常苛刻的准入條款,幾近變態的要查你祖宗八代的信息,才讓你在ebay上做跨國交易,這也是整個國家爲之付出的信任稅啊。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