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設備對企業的積極意義


在耐克裁掉該公司的FuelBand運動手環硬件部門後,衆多媒體和肇事者即開始唱衰可穿戴設備。在這些唱衰可穿戴的人總,有一些人從來沒有用過可穿戴設備,有的甚至都沒有見過可穿戴設備,他們只是根據自己的臆想,過往的經驗,或者借用別人的口水來描寫這個行業。

負面報道看多了,今天我們一起來看一篇可穿戴設備對企業有積極意義的文章吧。看過這篇文章之後,相信您會對可穿戴設備又會多一些看法。


文章來自《財富中文網》,作者,David Nield,譯者:劉進龍/汪皓。


可穿戴設備、尤其是跟蹤健康指標的可穿戴設備依然是科技界的熱點之一,但實際情況是,用人單位似乎比普通消費者更熱衷於推廣這種產品。原因在於,這類產品能夠有效改善員工整體的健康狀況,提高工作效率,減少醫療保健支出。

有時候,和購買可穿戴設備的客戶相比,生產可穿戴設備的公司自己似乎對這種產品更感興趣。雖然多家來自不同領域的公司,如體育用品公司耐克(Nike)、打印機製造商愛普生(Epson)、軟件業巨頭谷歌(Google)等,紛紛推出了跟蹤健康指標與其他數據的可穿戴設備,但最近有幾項研究指出,這項技術缺乏對消費者的長期吸引力。諮詢公司Endeavour Partners表示,在美國,有一半以上購買可穿戴設備的消費者已經把它們束之高閣。

可穿戴設備的銷售預測依然強勁,但這項技術確實有許多障礙需要克服。(不,我們說的可不是發生在酒吧裏的爭吵。)能夠幫助可穿戴設備被消費者接受的一個主要因素來自一個意想不到的地方:工作場所。越來越多的公司開始向員工發放可穿戴設備,使員工可以跟蹤自己的健康狀況,同時使管理者可以密切關注整個公司的健康情況。

一、改變行爲

誰是可穿戴設備最大的企業用戶?石油與天然氣巨頭英國石油公司(BP)。這家公司與StayWell健康管理公司(StayWell Health Management)合作,向員工提供Fitbit跟蹤器的使用權。Fitbit可以測量用戶每天行走的步數等指標。一百萬步挑戰是英國石油健康計劃的一部分,這項計劃鼓勵員工將體育活動作爲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以改善健康狀況,贏得“健康點數”。計劃的出發點是:更健康的勞動力可以提高日常工作效率,解決醫療保險費用日益增多的情況,給公司帶來好處。而員工也可以通過有規律的體育運動,改善自身的健康狀況。

跨國軟件公司歐特克(Autodesk)從2011年便開始將Fitbit作爲可選配件,向員工發放。據歐特克發言人亞歷山德拉康斯坦丁表示,這個做法剛推出就獲得了一半以上美國員工的支持。他表示,這項措施對公司員工產生了實實在在的影響,因爲數據可以促使員工改變自己的行爲。

康斯坦丁說:“步行變得越來越重要,可以取代一些不太健康的活動,比如茶歇或者靜坐通勤。這種做法成了辦公室裏的熱門話題,甚至激發了一些友好的競爭。”員工開始記錄每天行走的步數。後來,員工們會將車停到距離辦公室較遠的地方,放棄開車,選擇步行上下班,或者參加會議或去洗手間時特地繞遠路,甚至員工在出差訂酒店時也會將步行距離考慮在內。

發放這款設備只是歐特克員工健康計劃的一部分,其它內容還包括按摩、減肥計劃、健身會員補貼和各種其他資源。自從2012年,歐特克報名參加全球企業挑戰(Global Corporate Challenge)以來,公司員工的健康狀況、員工之間的友誼、睡眠質量、休息和工作效率均有明顯改善。康斯坦丁表示,公司的目的是“吸引、教育和刺激員工對自己的健康負責。這項計劃獲得了公司一些CEO的贊助,所以是一項自上而下的行動。”

舊金山社交媒體初創公司Buffer向新員工發放的是另外一款健康跟蹤設備——可穿戴設備公司JawboneUp手環。它認爲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公司所有員工均有權使用Up手環,而且公司鼓勵員工將收集的數據與其他團隊成員分享。Buffer公司的這一舉措是它開放透明經營理念的一個方面,它甚至將薪酬和股份在網站上公開。這家公司鼓勵員工設定目標,並將進展與同事分享,比如留出閱讀的時間【Buffer員工還可以獲得免費的亞馬遜(AmazonKindle電子書】或每天堅持同一時間上牀休息等。

Buffer公司首席幸福官(沒錯,確實是這個職務)卡洛琳科普拉斯切說:“雖然我們每個人都在某些獨特的方面分別有所提高,但基本上所有人的運動量都增加了,睡眠質量也改善了。現代化的跟蹤設備幫助我們兩者兼顧——我們對跟蹤的數據保持透明。這麼做的目的是幫助我們圍繞這些事情展開交流,爲彼此加油鼓勁。”

至於跟蹤設備收集的數據,員工沒有義務分享,公司也不會在年底檢查員工是否按照自己的承諾堅持跑步。科普拉斯切說:“我們會選擇分享自己認爲合適的數據。大多數人會分享自己的睡眠情況和行走步數,也有人會跟蹤食物和咖啡因攝入量,以及自己的情緒。目前,這些數據只會用於支持我們的自我改善文化,不會用於其它目的。除了Up應用顯示的數據外,我們不會以任何有組織的方式跟蹤數據。我們也不會根據這些數據制定任何團隊決策。”

科普拉斯切稱,自去年3月份推廣健康手環以來,Buffer公司的團隊步行距離變得更遠,睡眠質量也變得更高。不過,這項計劃還有其他好處。她說:“它幫助團隊將自我改善作爲交流和文化的核心。因爲是集體活動,所以我們可以輕鬆坦率地談論行走的步數和睡眠。我相信,這種效果還會影響到其他個人改善活動,因爲我們已經養成了坦率討論目標的習慣。”


在國內,也有不少科技公司開始爲員工購買可穿戴設備。比如曾有網易和搜狐就有人聯繫過筆者創建的“戴極客”,要求採購(定製)數百套穿戴設備,要求印刷自己的logo,說是發給員工和客戶作爲福利和禮品使用。

二、測量影響

使用健康跟蹤設備和其他透明措施爲Buffer的招聘提供了一個自動的篩選機制。科普拉斯切稱,如果求職者反感分享的理念和這種工作方式,表明他或許並不適合Buffer的文化。

另一方面,像Buffer這樣的初創公司鼓勵15名員工收集和分享數據比大公司在數千名員工中推行一項制度要容易得多。在大公司,員工甚至連彼此的名字都不知道,就算以非正式地的方式推廣健康跟蹤和數據分享,也可能會面臨重重阻力。

有些員工可能不希望老闆知道他們到底有多缺覺,也不想讓老闆知道他們去健身房的次數少得多麼可憐,推行健康數據收集與分享可能讓這些員工產生恐慌。在目前的公司制度中,跟蹤的健康數據不會包含在績效評估或公司升職政策當中。但不難想象,未來它將成爲一種必然的趨勢。有一天,你可能因爲沒有記錄足夠的步數而被炒魷魚。

投資回報也很難判斷,除非對數據進行仔細的採集和分析。更健康、更快樂的團隊可以減少病假,提高生產效率,形成更好的工作環境,但要想測量價值100美元的手環在這個等式中到底有多大影響,並不是件容易的事。與在消費市場中一樣,可穿戴設備不僅要應對如何準確收集數據的挑戰,對數據進行智能分析也是難題之一。

據市場追蹤公司ABI Research估計,未來五年內,預計將有超過1,300萬部可穿戴健康跟蹤設備被整合到員工健康計劃當中。對於目前已經對員工健康進行投資的公司,這是一個自然的結果,而已經採用這項技術的公司得到的好處絕對積極:更明確的目標、保持健康的積極方式,會經常考慮改善生活方式的員工。這是一個不錯的開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