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与信息安全B》教学大纲

《网络与信息安全B》教学大纲

  Internet and Information Security B

 

课程代码: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理论课/必修

适用专业:信息安全?

开课学期:6

总学时数:32

总学分数:2

编写年月:20047

修订年月:20077

    笔:郭芬红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网络与信息安全是信息安全专业的专业必修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选修课。课程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实用性强,目的在于使学生较全面地学习有关信息安全的基本理论和实用技术,掌握信息系统安全防护的基本方法,培养信息安全防护意识,增强信息系统安全保障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1.信息安全概述(4学时)                                              

本章要求了解网络信息安全现状;掌握信息安全基本概念;掌握信息安全主要技术和安全解决方案;了解信息安全发展方向。

本章的主要内容为:网络信息安全现状;网络信息安全威胁;信息安全基本概念;信息安全主要技术;信息系统安全解决方案;信息安全发展方向。

2.安全体系结构与模型(4学时)

本章要求了解信息安全总体框架;了解ISO/OSI安全体系结构;掌握PDRR动态网络安全模型和分层网络安全体系;了解ESP企业安全计划及其模型。            

本章的主要内容为:信息安全总体框架;ISO/OSI安全体系结构;PDRR动态网络安全模型;分层网络安全体系;ESP企业安全计划及其模型。

3.计算机系统安全(4学时)                    

本章要求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安全保护机制;了解系统安全评估标准;掌握身份认证技术、授权与访问控制及Windows系统安全。

本章的主要内容为:计算机系统的安全保护机制;系统安全评估标准;身份认证技术;授权与访问控制;Windows系统安全。

4.网络***技术与防御基础(4学时)                

本章要求掌握网络***技术与原理;会用网络***工具;能进行网络***防范。

本章的主要内容为:关于***;网络***技术与原理;网络***工具;网络***防范。

5.病毒分析与防范(4学时)                              

本章要求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基本概念;掌握蠕虫、特洛伊***的原理;掌握病毒防范的技术。

本章的主要内容为:计算机病毒;蠕虫;特洛伊***;恶意代码;病毒防范。

6.密码技术基础与公钥基础设施(4学时)                     

本章要求了解密码学基本概念;理解传统密码技术和公钥密码技术;掌握公钥基础设施。

本章的主要内容为:密码学基本概念;传统密码技术;公钥密码技术;公钥基础设施。

7.防火墙技术与***(4学时)                          

本章要求了解防火墙的基本概念和类型;掌握防火墙的基本技术和体系结构;会用防火墙产品;掌握***技术基本原理;了解网络边界设计与实现。

本章的主要内容为:防火墙的基本概念;防火墙的类型;防火墙的基本技术;防火墙的体系结构;防火墙产品;***技术;网络边界设计与实现。

8.安全扫描与***检测(4学时)        

本章要求了解常见系统漏洞;了解安全扫描技术;理解***检测技术原理和方法。

本章的主要内容为:常见系统漏洞;安全扫描技术;***检测技术。

9.应用系统安全(2学时)                                                                 

本章要求能保证电子邮件系统的安全;了解WEB与电子商务的安全防范措施。

本章的主要内容为:电子邮件系统的安全;WEB与电子商务的安全。

10.信息系统安全实现(2学时)                                            

本章要求了解计算机系统安全实现体系;了解Intranet网络安全实现。

本章的主要内容为:计算机系统安全实现;Intranet网络安全实现。?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是信息计算专业信息安全的专业方向课程,课程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实用性强,是本专业的理论基础课程。在教学方法上,采用课堂讲授,课后自学,课堂讨论,作业偏重编程实践等教学形式

?()课堂讲授?

本课程属专业方向课程,涉及到应用背景和发展现状,在讲述的过程中教师应尽量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引起和培养学生兴趣,使学生在课下多参考相关书籍来扩充自己的专业知识。在教学中要求同学重点掌握网络与信息安全的各种技术的技术原理、优势及应用场合,要着重培养学生根据技术原理动手实践的能力,在课程内容方面既要保持系统性,又要注意联系工程实际,并且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针对现在的安全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

(二)课后自学?

为了培养学生整理归纳,综合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每章都安排一部分内容,课上教师只给出自学提纲,不作详细讲解,课后学生自学?

(三)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的目的是活跃学习气氛,开拓思路,旨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针对现在的安全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应认真组织,安排重点发言,充分调动每一名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做好总结。?

(四)课外作业和期中考试?

课外作业的内容选择基于对安全技术的应用,培养综合分析能力以及使用计算机动手编程实践的能力。?

(五)考试?

考试可采用闭卷与开卷相结合的形式,以闭卷为主。闭卷部分的试题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技术,题型可采用填空,判断,计算,简答等方式。开卷部分的考试采用课题形式,要求学生上机完成,交作业,难度可适当加大。?

总评成绩:课外作业和期中考试占30%;期末闭卷考试占40%;期末开卷考试占30%

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先修课程:计算机网络技术,密码学,信息论基础。网络与信息安全课程是这些课程的深入,也是这些课程在信息安全方面的扩展或应用。?

五、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1胡道元编著《网络安全》,清华大学出版社
2曹天杰编著,《计算机系统安全》,高等教育出版社?

3段云所编,《信息安全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4张红旗编,《信息网络安全》,清华大学出版社    
5张世永编,《网络安全原理与应用》,科学出版社              
6阙喜戎编,《信息安全原理及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 
7Chris Brenton等著,马树奇等译,《网络安全——从入门到精通》,电子工业出版社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