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發展歷程及比特幣的產生

第一階段:物物交換

在原始社會,人們用自己所擁有的物資去交換其他的物資,以滿足更多的物資需求,比如用一頭羊換一把石斧,這便是“物物交換”,在《易經·繫辭下》有着“日中爲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的清晰記載。
貨幣發展歷程及比特幣的產生
隨着物資的不斷豐富,人們需求的不斷增加,物物交換出現了很多弊端。比如,我有一頭羊,現在我需要一袋糧食,而有糧食的人並不需要羊,而是需要一把石斧,我們之間便不能達成交換;又比如,我有一頭羊,現在另一個人用一把石斧來交換,然而我認爲我的一頭羊的價值不只一把石斧,這樣在交換中也會出現問題。
貨幣發展歷程及比特幣的產生
很少能一次性完成交換的目的,經常要經過多次交換才能完成。

第二階段:一般等價物爲媒介的物物交換

由於物物交換的弊端,人們便從商品中分離出一些所有人共同認可的具有普遍交換價值的實物,作爲一般等價物,用一般等價物可以隨時隨地換取自己所需要的產品。
在中國歷史上貝殼、穀物和布帛都曾經長期作爲一般等價物在商品交換中進行使用。在古波斯,意大利,印度等地,都有用牛羊作爲一般等價物的交換。
貨幣發展歷程及比特幣的產生
充當一般等價物的普通商品由於有很大的侷限性,逐漸也出現諸多弊端,比如,穀物不易長期保存,牛羊不便攜帶也不便分割等。

第三階段:貨幣的產生-金屬貨幣

由普通商品充當一般等價物暴露出的問題,使人們逐漸使用易保存、易流通、易分割的金屬取代普通商品作爲一般等價物,便產生了貨幣。比如中國的刀幣、銅錢等
貨幣發展歷程及比特幣的產生
貨幣發展歷程及比特幣的產生

金屬貨幣也有其弊端,大宗、遠距離交易時攜帶不方便,不能滿足商品的流通。

第四階段:紙幣

後來產生了紙幣來代替金屬貨幣,世界最早的紙幣是中國宋代在四川出現的“交子”。紙幣一般由國家或由政府授權的銀行發行,是一種信用貨幣,紙幣本身沒有價值,是由國家政府的信用賦於其貨幣的價值,紙幣的產生促進了商品的流通和跨地區跨國跨洋貿易的大力發展。
貨幣發展歷程及比特幣的產生

第五階段:記賬貨幣

隨着互聯網的發展,我們從紙幣過度到記賬貨幣,比如發工資只是在銀行卡賬戶上做數字的加法,買衣服只是做減法。整個過程中都是銀行在記賬,且只有銀行有記賬權。我們將紙幣存入銀行,銀行建立了一個賬本,在賬本上記成收入,當我們轉賬或消費時支付給別人時,銀行在賬本上給我記成支出,給另一方記成收入,整個過程只是賬本上數據發生改變,而並不需要紙幣參與實際的交換過程,這就是記賬貨幣。
在西太平洋島國密克羅尼西亞聯邦的一個叫雅浦(Yap)的小島,島上還處原始經濟階段的土著居民,用一種巨大石盤當貨幣,叫費(Fei)。因爲費太過於巨大,難以用於流通,在每一筆交易之後,費的新的持有人不用搬走費,也不在費上面做記號,只讓它留在原地,賬目都是日後相互抵消(類似清算的作用)。甚至有人的一塊費掉到海中去了,但大家仍然認同他依然持有這塊費,於是他依然可以買東西。因此,與其說雅浦的“費”是“一般等價物”,更不如說是一個記賬系統,也就是一種記賬貨幣。
貨幣發展歷程及比特幣的產生

第六階段:以區塊鏈技術爲基礎的數字加密貨幣

現行的貨幣體系由中央機構掌握貨幣的發行權、控制權和記賬權,古今中外由於濫發貨幣從而造成通貨膨脹,引發嚴重的危機,比比皆是。比如: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希臘債務危機;津巴布韋濫發紙幣引發嚴重通脹,津巴布韋元淪爲垃圾貨幣等。
2008一個名爲“中本聰”的人發表一篇《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的論文,提出一種全新的貨幣系統,大家都有記賬權,貨幣不能超發,整個賬本也完全公開透明,結合現代計算機技術和密碼學保障其安全性,2009年第一枚數字加密貨幣“比特幣”誕生了,它的底層技術被稱爲區塊鏈。
數字加密貨幣實際就是通過區塊鏈技術來維護一個公開透明的超級賬本,通過技術手段解決了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問題,而不是依靠中央機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