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市值要被京東超越了?你投百度還是京東?

百度市值要被京東超越了?BAT格局終要變天了?美東時間6月23日,京東股價收漲3.92%,市值達到609億美元,與此同時,百度股價收跌0.66%,市值約615億美元,而這6億美元的差距隨後在資本市場颳起旋風。吃瓜羣衆興致勃勃,紛紛猜測“京東趕超百度”是否會於週一上演。不過,這一幕並未出現,截至週一收盤,市值差距仍達到8.24億美元。不過,“趕超”一幕雖未上演,BAT格局將被ATJ取代的討論卻掀起了另一波市場**。

正方

各有賽道,BAT真正顛覆者遠未出現

喧囂的互聯網,從衆的資本市場,兩者疊加,很容易上演出一廂情願的科幻劇。

近日,“京東市值將趕超百度”的新聞刷爆朋友圈,確實,截至6月26日收盤價,京東市值爲612億美元,百度市值爲619億美元,京東市值追平百度似乎僅剩一步之遙。

但是,科幻劇取代不了現實,只要深究互聯網企業市值背後的核心邏輯,我們就會發現,京東市值或許短期內可能趕超百度,但是,從中長期看,國內互聯網BAT三足鼎立的格局,依然無法撼動。

資本市場的潮起潮落極爲正常,有的因利好消息刺激而股價連創新高,有的因佈局未來拖累財報而股價低位盤整。

比如,京東最近半年的股價連創新高,主要源於其一季度財報獲得上市三年來的首個單季度盈利,以及併購奢侈品電商Farfetch,對資本市場所帶來的短期利紅刺激,而百度近幾年股價的低位盤整,除了缺乏現象級的爆品之外,最關鍵的還是連續數年數百億元巨資砸入AI(人工智能)等核心技術研發,大幅拖累了其財報表現。

短期股價此起彼伏並不重要,對於喧囂的互聯網行業更是如此。因爲,能否真正成爲不可替代的互聯網巨頭,關鍵還是看支撐其中長期股價背後的核心邏輯,其“賽道”夠不夠寬廣?具備不具備不可替代性?

中長期,BAT三足鼎立的格局依然存在,除非有現象級的科技爆品橫空出世,因爲BAT三家均具有不可替代的用戶剛需屬性,騰訊的社交,阿里的電商和百度的搜索。雖然,百度在搜索領域也存在輕量級的挑戰者(搜狗、360等),但其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厚積薄發,語音識別和用戶畫像的技術應用,正在進一步夯實其在移動搜索時代的不可替代性,更何況其人工智能的多領域應用正在加速落地。

反觀所謂BAT的撼動者京東,應該說,目前還不具備改寫BAT三足鼎立的實力。其一,儘管電商的賽道夠寬,但是,在與天貓的全方位角力中,其依然是極其被動的;其二,技術創新的厚度是未來互聯網公司的核心競爭力,這也是京東今年立志發力的方向,但是,這一點京東與BAT相距甚遠,更遑論與最具技術厚度的百度相比;其三,京東一季報即便取得罕見的單季度盈利(比百度低1/4左右),但是,在已呈紅海博弈色彩的電商領域,未來其業績表現還很難預料。

國內互聯網行業應告別喧囂氛圍,更不能爲了估值而估值。用短期偶發的股價現象,去推判一個公司中長期的核心價值,是沒有任何意義的。BAT分別在不同寬廣賽道所構築起的不可替代性,至少中期看來是很難發生結構性改變的,所謂的第三極不斷輪轉,不要說京東、網易,就連當下低迷的小米,甚至樂視都曾遭到吹捧過。

在新經濟時代已經加速到來之際,迴歸技術創新的初心,具有技術創新的定力,這纔是最重要的。比如微軟,在過去10多年,其股價也曾一度低迷,市值甚至一度腰斬2/3,但是,在堅守技術創新和及時調整方向之下,當下的微軟依然位列美國互聯網第一陣營,市值更於今年創出了5500億美元的新高。

文/楊國英(學者)

反方

喪失“狼性”,BAT被顛覆並不遙遠

當京東和百度的距離,只有區區1%的市值差距,這大概是很少被放在一起的兩家公司最尷尬的比較。就像亞馬遜的目標肯定不是成爲谷歌,京東的目標顯然也不會是超越百度。對於百度,作爲曾經的科技和創新感最濃厚的互聯網公司,淪落到即將被網購領域第二梯隊超越的地步。

百度內心是否悽惶猶未可知,但至少賬面情況並不樂觀。2017年一季度,百度暫未扭轉去年態勢:營收16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8%;淨利潤17.77億元,同比下滑10.6%。相較於阿里巴巴385.8億人民幣,同比60%的增長,騰訊495.52億元,同比55%的增長,百度落下的,不止是兩個身位。

對於百度現狀,外界有多種解讀。一種觀點,將其歸因於錯過移動化浪潮後的百度,追趕日趨艱難;另一觀點,則歸咎於百度的管理,李彥宏的大權獨攬使企業管理層難以發揮應有作用,而內部派系鬥爭也廣爲詬病。

魏則西事件看似是公關問題,但這一事件前後,百度所展現的商業**之困、經營方式之粗、危機公關之滯暴露無遺。事實上,百度的衰落,恐怕並非始於魏則西,而是始於沒有競爭對手的那一刻。

同爲BAT的阿里,後方戰場是常年甩不脫的京東;在戰場前方的社交領域,從當年的“來往”到後來的“支付寶圈子”,馬雲的社交嘗試可以說是費盡心機。雖不算成功,但我們依然能看到屢敗還在屢試的衝勁。至於另一巨頭騰訊,公司一直以崇尚內部競爭機制享譽全球,史上最賺錢的王者榮耀,就是內部競爭的成果。

而對百度,起碼我們在其所展現的公司形象中,已很難看到這種銳氣。根據最近《財經》對京東逆襲的總結是,“京東出現問題,是從它變成大公司開始的。解決方法是通過一系列的鐵腕調整,從平和走向戰鬥,從大公司回到創業公司。”

這樣的總結,對於百度來說也許更爲扎心。百度衰落的原罪,可能正是因爲其很早就已躺在“大公司”的舒適區。某種程度上,壟斷的市場環境使得百度一直就缺乏李彥宏在此前致員工公開信中所渴望的“狼性”基因。

當然,百度並非沒有認識到這一點。被稱爲“微軟最有權勢華人”陸奇的到來,成爲百度能否翻盤的關鍵。伴隨陸奇而來的,還有一系列改革:人事方面大刀闊斧,百度公司前副總裁、百度糯米總經理曾良被撤職,百度高級副總裁、自動駕駛事業部總經理王勁辭職;業務方面聚焦主業,裁撤醫療事業部、全資收購渡鴉科技、度祕事業部升級爲事業羣、成立智能駕駛事業羣組IDG等。

然而,改革並不易。即便是陸奇,也面臨着空降高管如何適應、B與A、T的巨大差值又要如何趕超等問題。至於百度爲之一搏的人工智能,行業大勢下,AI藍海漸成紅海,在遭遇了此前危機的背景下,百度能否留住人才?從互聯網公司走向人工智能公司之時,內外堪憂的百度又如何保證正處陣痛轉型期的自己不被其他巨頭超越?如此來看,前途似乎未如想象中樂觀。

當然,也有觀點認爲,不能以市值論英雄。然而,無論如何比較,卻更像是欲蓋彌彰,因爲將第一梯隊的百度與網購領域第二梯隊京東作比本身,更是反證了百度漸已掉隊BAT的事實。

當然,逐漸掉隊的百度只是一個樣本。缺乏競爭從而形成的大公司病,並非互聯網領域獨有。當從創業企業走向大公司,如何對抗這種由內而生的“惰性”,是對企業家更艱難的挑戰。

文/邊際(財經評論人)

【第三眼】

百度翻身,需要三件事

近日,京東僅差幾億美元便可趕超百度的言論一度走紅朋友圈。

有分析認爲,京東之所以被看好,是因爲其對標亞馬遜,亞馬遜的成功刺激了美國投資者,因此對京東也寄予厚望。不過,亞馬遜已從純粹的電商企業轉型爲綜合服務型企業,後學者京東到底能學多像,尚待觀察。

在新貴京東面前,百度之前的一些戰略探索確實不太成功,無論是外賣,醫療等試水擱淺,還是在移動搜索市場份額上的相對下滑,而重點投入的人工智能短期內又不太容易讓市場看到業績,造成了業界對百度的發展看空。

然而,百度此前失誤,某種程度上與其管理方式有關,現在請來陸奇進行全面運營改造或是一個契機。人工智能雖然經歷了管理團隊成員的流失,仍然是一個趨勢性市場,作爲一項長期性投入,短期內本就不可能速成,但未來如果能堅持下去,以技術見長的百度未必不能突破。

百度未來能否成功,取決於三件事:一是陸奇對於戰略、組織結構的調整能否儘快到位。作爲微軟歷史上職級最高的華人,陸奇兼具技術、運營與管理多重經驗,而他進入百度後採取的一系列變革,就是爲了貫徹理念。陸奇宣佈對百度歷史上最成功的產品之一——百度貼吧“關停並轉”,再加上之前裁減醫療事業部、對百度自動駕駛事業部、人工智能業務的重大調整和重組,都展現出其鐵腕管理。目前,最重要的就是儘快度過變革陣痛期,凝聚員工和管理層人心,確保下一階段各項運營目標的執行力。

二是聚焦主業。百度已明確Feed流和人工智能兩大業務主航道,這對於之前一直搖擺不定的百度,有了集中發力點。雖然百度近年業績增長乏力,但也要看到,百度依然擁有較爲充裕的現金儲備,有助於在包括人工智能在內的主要業務持續投入。

三是對百度傳統價值取向的重組。長期以來,外界對百度詬病之一,就是一手把控百度方向的李彥宏偏於封閉式管理,這其實也是創始人色彩過於濃烈的企業通病。發展到一定階段後,對創始人的剝離往往成爲企業或主動或被動的選擇,Uber創始人卡蘭尼克辭職就是典型案例。

目前,李彥宏已主動進行改變,包括賦予陸奇前所未有的權限,以及反思自己的一些失誤。當然,職業經理人與創始人之間要尋求平衡並非易事,這也取決於陸奇接下來能否在至少一兩項變革業務中取得突破,從而獲得李彥宏的更多信任。

實際上,任何一家企業不可避免會在某個階段遭遇危機,比如騰訊碰到“3Q大戰”後痛定思痛,構建開放平臺,並且取得成功。推動三大變革,百度仍有翻身空間,關鍵就在於企業管理層能否敏銳把握機會窗口,在某項朝陽領域打出一片天。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