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眼中的“袁承志”(以前的文章,這幾天先充一下門面)

終於把《碧血劍》(以下簡稱《碧》)看完一遍了,我讀《碧》的初衷只是在於讀它的附篇《袁崇煥評傳》。值得注意的是金庸說此書的主角是明末的忠臣袁崇煥,而並非他的兒子袁承志,但袁崇煥未出場,故補錄《袁崇煥評傳》一篇。曹正文認爲該書的敗筆也在於此。
 
《碧》一書確實不能說是金大俠的佳作,在我看來其最主要的原因是樹立了袁承志這樣一個令人不爽的名義上的主角,他的性格中有張無忌的優柔寡斷,也有慕容復的虛僞與假仁假義,還有不少的狡黠。譬如:他在對愛他的女孩的取捨上,始終是猶豫不決的,他既不肯背棄對溫儀的承諾而捨棄溫青青,又難以割捨對阿九的愛,甚至在對金龍幫的焦宛兒的問題上也是若即若離,搞的人家爲避免袁承志背上負心薄倖的罵名,而主動向她的殘疾的師哥提出成親的要求。袁最終選擇了溫青青,雖然他最愛的是阿九,但是就是他骨子裏的虛僞讓他難以背棄給溫儀的承諾去照顧青青一生,而他卻害了阿九與焦宛兒一生,一個成了尼姑(《鹿鼎記》中的九難),一個委身給一個殘疾人。唉,還是安小慧聰明,選了一個傻里傻氣的崔希敏。(原來小慧早就看穿了袁承志^_^)
 
袁承志的失敗還在於他的假仁假義,致使他不能被稱爲一個真正的“俠”,這一點在他與仙都派的閔子華和洞玄比武時體現的淋漓盡致:
 
“青青見這個素來謹厚的大哥忽然大作狂態,卻始終放不開,不大像樣,要說幾句笑話,也只能拾他大師哥的牙慧,不禁暗暗好笑。要知袁承志生平並未見過真正疏狂瀟灑之人,這時想學金蛇郎君,其實三分像了大師哥黃真的滑稽突梯,另有三分,卻學了當日在溫家莊上所見呂七先生的傲慢自大。青青笑道:‘大哥,有人陪你捉迷藏,你倒快活,可沒人陪我玩耍。我不如作一篇文章,也免得閒着無聊。’
袁承志笑道:‘好啊,作甚麼文章呢?’洞玄喝道:‘小子,看劍!’青青笑道:‘有了,題目叫作‘金蛇使者劍戲兩傻記’。’袁承志笑道:“題目不錯,文章必是好的。’”
 
他這裏分明不把人家放在眼裏,雖然後來他解釋這是爲了讓兩人的劍招露出破綻,但是袁承志以上的做法未免太過分了。其實就是他一個人要出風頭而故意爲之。包括緊接着他向閔子華討要大勝坊的魏國公舊宅,也盡顯他的無禮與傲慢。
袁承志最大的失敗就在於他的名字,他的父親是何等英雄,但他卻不及他父親的萬分之一,真是愧對“承志”二字。他也率領衆人打清兵,但是一羣烏合之衆是遠不及袁崇煥的寧遠精兵,就算有他父親手下的良將的指揮,這些“江湖兒女”也是“老子天下第一”的姿態,不聽號令,隨意亂打一氣,與清兵展開了“江湖廝殺”。不過算是袁督師在天有靈,他們這樣打也讓他們勝了,可謂是天大的笑話!!!到了最後,他看到他一直支持的李自成軍腐化墮落,義兄自殺,終於離開了中國,在海外開闢了一個新天地,離開之前還留下了一段狗屁不通的十六字誓言(不降韃子,不投朝廷,不跟闖王,不害良民)來約束不肯隨他出國的手下。終於他離開了中國,留下了阿九在藏邊苦苦等他去找她,她自己卻攜了青青等一干人等去海外過逍遙的日子去了……
 
總而言之,讀完《碧》讓我很是不爽,袁承志實在是太令人失望了,他甚至不及卑鄙的溫氏五老,也及不上爲愛而心理變態的何紅藥,自然就更攀不上《碧》的另兩位主角:袁崇煥和金蛇郎君夏雪宜了。正如曹正文所說袁承志“實在丟男人的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