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的桌面虛擬化技術

第二代桌面虛擬化技術

第一代技術實現了遠程操作和虛擬技術的結合,降低的成本使得虛擬桌面技術的普及稱爲可能,但是影響普及的並不僅僅是採購成本,管理成本和效率在這個過程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縱觀IT技術應用歷史,架構的變化和三國中名言一樣: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從最早主機-啞終端集中模式,到PC分佈模式,到今天的虛擬桌面模式,其實是一個計算使用權與管理權的博弈發展。開始主機模式,集中管理,但是應用困難,必須到機房去使用;PC時代來臨,所有計算都在PC上發生,但是IT的管理也變成分佈式的,這也是爲什麼IT部門的桌面管理員壓力最大,需要分佈式的管理所有用戶的PC,管理的成本也大幅度上升。桌面虛擬化將用戶操作環境與系統實際運行環境拆分,不必同時在一個位置,這樣即滿足了用戶的靈活使用,同時幫助IT部門實現了集中的控制,從而解決了這一問題。但是如果只是將1000個員工的pc變成1000個虛擬機,那麼IT管理員的管理壓力可能並沒有降低,反而上升了,只不過是不用四處亂跑了而已。
爲了提高管理性,第二代桌面虛擬化技術進一步將桌面系統的運行環境與安裝環境拆分、應用與桌面的拆分、配置文件的拆分,從而大大降低了管理複雜度與成本,提高了管理效率。如下圖所示:
 
我們簡單來計算一下:如果一個企業有200個用戶,如果不進行拆分,IT管理員需要管理200個鏡像(包含其中安裝的應用與配置文件)。而如果進行操作系統安裝與應用還有配置文件的拆分,假設有20個應用,則使用應用虛擬化技術,不用在桌面安裝應用,動態將應用組裝到桌面上,則管理員只需要管理20個應用;而配置文件也可以使用Windows內置的功能,和文件數據都保存在文件服務器上,這些信息不需要管理員管理,管理員只需要管理一個文件服務器;而應用和配置文件的拆離,使得200個人用的操作系統都是沒有差別的Windows XP,則管理員只需要管理一個鏡像(用這一個鏡像生成200個運行的虛擬的操作系統,簡單來講可以理解成類似於無盤工作站的模式)。所以總的來說,IT管理員只需要管理20個應用,1個文件服務器,和1個鏡像。管理複雜性大大下降。
這種拆分也大大降低了對存儲的需求量(少了199xp的存儲),降低了採購和維護成本。更重要的是從管理效率上,管理員只需要對一個鏡像或者一個應用進行打補丁,或者升級,所有的用戶都會獲得最新更新後的結果,從而提高了系統的安全性和穩定性,工作量也大大下降。
目前看來,3大廠商在這個層面採用了不同的拆分技術,這也是由於其自身的發展歷史,稱爲不同的流派,Vmware作爲“劍宗”的代表,採用物理的拆分方法,即基於服務器的差異磁盤的技術,實現差異的鏡像,比如200個用戶可以使用一個共同的“母盤”xp鏡像,每個用戶自己的差異信息,包括應用(Vmware自己的應用虛擬化thin app實際是一個打包方法,需要存儲在本地)與配置信息,使用時將兩者結合提供服務,這種完全基於二進制的拆分方法是典型的服務器虛擬化廠商的技術,大大降低存儲量。但是這種技術仍然要求管理員一定程度上對每個用戶的鏡像進行管理,因爲仍然存在這種一一對應。
Citrix作爲應用虛擬化的傳統廠商,則採用了自己很成熟的“邏輯”拆分法,按照邏輯分類將其拆分,即操作系統,應用與配置文件進行拆分,用時進行按需組裝,這樣能夠保證不同邏輯單元的相互獨立性,防止一方發生變化,對其他方面造成的影響,例如應用與系統的升級和維護,是典型的“氣宗”代表,這也與其“Xen”——禪的品牌相當切合。
微軟則介於2者之間,根據官方的介紹,用戶可以把自己的vpc製作好的虛擬機上傳到服務器上,可以看到是一個用戶與鏡像一一對應的管理方法。當然微軟自己具有Terminal ServiceRDP,可以採用和Citrix一樣的方法;而它又有Soft Grid (現在叫App-v,類似Thin App的打包技術)與Virtual Server的差異磁盤技術,也可以採用Vmware的技術路線。不過根據現在其與Citrix在桌面虛擬化技術方面開展的廣泛合作來看,應該會偏向於“氣宗”的發展路線。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