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種樹,兔子纔會撞上來

我們以前學過守株待兔,老師教我們抓到兔子的人不勞而獲,純粹是運氣好。從單點來看守株待兔的人,在抓到兔子的那一刻,確實是在睡覺,但是從整體來看,在過去的1年裏,他可能種下了1整片樹林。
這樣的理論適用於很多地方,有些人看到別人抓到兔子,總要刨根問底,到底是撞在哪棵樹上,這棵樹的種類、高度、寬度、位置、以及當時這棵樹上面有幾個鳥巢,這棵樹最近有沒有澆過肥,有沒有掉過葉子,有多少個人在這棵樹底下拉過尿。但是當種了相同的1棵樹之後,做了相同的動作,發現兔子遲遲沒有撞上來,我們不要覺得驚訝啊。
        一個人的技能和素質,每一項知識、專長都是一顆樹,能夠取得成功,本質來源於長期的耕耘和付出,這個道理本來是很簡明的,但是我們在讀了十幾年書,上了大學之後,卻完全忘記了。在大學畢業的時候,畢業生樂此不疲地進行找工作的經驗交流,簡歷怎麼寫,怎麼着裝,應該準備些什麼證書,面試題的內容是哪些,面試如何應答。好像準備好這些,就能找到相同好的工作,這跟把希望寄託在1棵樹上面是毫無區別的,過去的幾年你做了什麼,纔是面試那一刻決定勝負的關鍵。對於守株待兔者,我認爲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基本原則:
一、撞到兔子的那棵樹,你沒法預計到的話,那麼只能種儘可能多的樹;樹夠多的話,即使沒有兔子撞上來,也應該能夠收穫不少木材和果子,這些收益應該比兔子本身大得多。
二、沒有人可以保證你種了樹,一定會有兔子撞上來,但是你只有1片空地時,兔子永遠不會撞上你。
三、不要等找到兔子纔開始種樹。
四、種樹的時候,先考慮如何養活你的樹,專心培育,而不是花大量的時間在想象兔子撞上來時你如何抓住它。
我們學習技術和這個道理也是相通的,一個在地球上活了二十幾年的人,準備開始學習技術,那麼先把技術好好學好再說,先證明自己不是廢人1個,如果連一種固定的知識都學不好的話,需要別人承諾纔敢行動,連生存的勇氣都沒有,那我們真不知道怎麼說纔好了。
-------------------------------------------------------------------
自我解讀:
種樹:可以控制的行爲。暗喻自身因素
兔子:控制不了,只能影響的對象。暗喻外界因素
我們並非不知道怎麼種樹,而是把時間花在打聽如何只種1棵樹就可以收穫N多兔子上面,把自身的未來寄希望於外界的因素,而忽略了自身採取有效的行爲,是一定要失敗的。理清楚哪些是自身因素,哪些是外界因素,纔有可能真正把事情做成。
比如說開培訓中心,我們是從來不怕沒人來的,因爲有沒有人來,屬於外界因素,只要這個階段沉下心來研究出有用的東西,沒有浪費相應的時光,積累了很多潛在的有價值的東西,到適當時機自然可以釋放出來。我剛到北京的第一年,中間有幾個月都是停止招生的,但是排隊等待報名的長龍迅速在增長,這裏面我們到底做了些什麼,不外乎就是種樹而已,這也是很多人無法理解的,這個人在睡覺不幹活的階段,爲何還能抓到兔子,是因爲完全看不到他背後的1片森林已經在茁壯成長。
【ITAA學習組原創】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