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麥客和300挖藕人

 

麥客:流動的替別人割麥子的人。在中國北方(陝、甘、寧),由於各地麥子成熟時間的差異,一些以收割麥子爲職業的人,換取收入。這些人大多體力較好、技術過硬、勤奮肯幹,這些人被稱爲麥客。

 

如今手工割麥毫無優勢,狹窄的山坡地塊是麥客最後的陣地,一天勞動10小時,每人割1畝多地,最多收入200元,

 

麥田主人說:“現在最高的收割機纔是100塊錢,你要200,哪有那個價錢”

麥客說:“那收割機是機器,那油一加噔噔噔噔跑了,那人才一把一把割的”

麥田主人說:“市場根本沒有這個價錢”

 

割麥10多天,組隊的10麥客收入微薄,無麥可割。

 

挖藕人:顧名思義,挖藕人就是將蓮藕從泥中挖出來的職業勞動者。

 

作爲職業挖藕人,每年可能要隻身出門7個月,採藕的季節,他們就從老家安徽趕到有藕的地方。較高的人工報酬(由於藕在淤泥中,且挖出的藕的品相很重要,目前還沒有機器可以代替人工)使得他們願意從事這個艱苦的工作。挖藕的人喜歡天氣寒冷,這不是因爲天冷好挖藕,而是天氣冷買藕吃藕湯的人就多一些,藕的價格就會漲。

 

整整一湖的蓮藕還要採摘5個月的時間,在嘉魚縣的珍湖上,300職業挖藕人,每天從日出延續到日落,在中國遍佈淡水湖的大省,這樣場面年年上演。

 


 

以上兩個場景來自舌尖上的中國,這兩個場景我覺得可以作爲“應屆畢業生如何職業規劃”的答案,你覺得列? 

 

 2014/07/08更新

昨天看到CCTV10 科教頻道,發現挖藕人也有失業危險,替代他們的不是機器,而是技術

 

在節目中,介紹了菜農種藕,到了豐收的時節,直接拿高壓水槍對藕田進行沖刷,藕就直接浮出水面,很神奇吧,奧祕是,在播下藕種之前,先在藕田鋪一層厚塑料,塑料上再鋪一層木板,再鋪泥土,並放下藕種,這樣水槍就可以直接衝出藕了,技術提高生產力。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