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換問題定位

 

切換問題的定位(經典)
切換問題通用定位步驟
步驟 1 確定故障出現在個別小區還是所有小區,問題小區的特點。例如,都是某一小區的鄰區,或是共BSC,共MSC。
如果是兩小區間出現切換故障,則重點查看兩個小區間的數據是否配置正確,硬件是否有故障。
如果故障出現在某一個小區的所有鄰近小區,則重點查看該小區的數據配置是否正確,以及該小區的硬件是否有故障。
l 如果故障出現在同一BSC下的所有小區,則重點查看BSC和MSC間的數據配置。
l 如果故障出現在同一MSC下的所有小區,則問題可能出現在對端局與本局的配合上:如信令不兼容,定時器設置不合理。
步驟 2 確認切換問題出現之前,是否進行了數據修改。
 如果出現問題的是個別小區,應關注涉及該小區的數據配置是否有修改。
l 如果故障出現在同一BSC下的所有小區,則應該關注本BSC以及對端MSC的數據配置是否修改。
l 如果出現問題的小區是共MSC的,則還應關注對端MSC是否進行了修改。
步驟 3 查看是否爲硬件故障引起切換問題。由於硬件故障引起的切換問題定位方法請參見“6.2.3 硬件故障定位”。
 步驟 4 登記有用的話務統計,例如切換性能測量,TCH性能測量。
關注點如下,但不僅限於以下幾種:l 觀察出入切換成功率是否正常。
l 觀察切換失敗的原因分佈情況。

步驟 5 對問題小區進行路測,分析路測信令。
關注點簡單介紹如下:
觀察問題小區的上下行電平是否平衡,上下行不平衡可能造成切換問題。而且經常的上下行不平衡是基站的硬件故障造成。
l 觀察問題小區的測量報告是否包含正確的鄰小區列表。
 觀察能否正確地從問題小區切換到鄰近小區,以及是否能從鄰近小區切換到問題小區。
 分析切換的信令流程是否正常。發起切換定位步驟
某一小區內的手機,在信號很弱或質量很差的情況下,不能發起切換,切出到其它小區。這種問題通常從兩方面來考慮:
l 是否滿足切出條件是否有符合切出條件的候選小區具體原因可能存在於以下幾方面:
。切換門限設置過低l
對於邊緣切換,其切換觸發條件是接收電平小於切換門限。若邊緣切換門限設置太低,會出現鄰小區比服務小區電平高很多也不發生切換。影響通話質量,嚴重時引起掉話。切換門限的設置要根據小區的覆蓋範圍來決定,通過改變切換門限的值可以間接改變小區服務區域的大小。
未設置鄰區關係
 S雖然服務小區的相鄰小區電平很高,但因爲沒有設置鄰區關係,引起手機不上報該相鄰小區,無法切換到該小區。採用重選或通話測試,觀察手機上報的服務小區的鄰區列表。如果手機已移動到某小區的主瓣方向,但在鄰區列表中沒有該小區,此時應該檢查是否設置了正確的鄰區關係。也可在測試時讓另一個手機掃描BCCH頻點,觀察信號較強的BCCH頻點是否出現在服務區或鄰區列表中。
磁滯設置不合理
切換候選小區的信號電平與服務小區信號電平的差值大於磁滯,纔可以作爲目標小區。磁滯設置過大,可能引起難切換現象。、
最佳小區統計時間N、P設置不合理
在正常切換中,手機進行切換候選小區的排序時,採用N-P準則,若某候選小區在N秒中有P秒是最好小區,就作爲切換的目標小區。
當有兩個較好的候選小區交替成爲最好小區時,切換判決算法很難找到滿足N-P準則的一個最好小區,從而造成難切換。可以調整N、P值的設置,減小統計時間,使切換判決對電平的變化更敏感。在某地網優過程中就碰到了這種情況,某小區原統計時間設置爲:N=5、P=4,調整爲N=4、P=3後切換正常。當服務小區的地形地物非常複雜,運動中的手機的接收信號電平往往有較大波動,這時候選小區較難滿足N-P準則,從而造成難切換。
錯誤引起切換成功率很低
現象描述
,某局MSC是M廠家設備,BSC、BTS是華爲的設備。觀察某天話務統計指標,在“小區間切換性能測量”中,發現上午10:00~11:00時段的一個小區(BSC第3模塊的24小區)“小區間切換成功率”很低,等於73.12%,發現主要是切向CGI爲:46000****0CFB小區的出小區切換成功率很低,切換失敗次數達數十次。
原因分析
l引起小區間切換失敗的原因主要如下:
l 切換數據配置不合理
l 設備問題(個別TRX等損壞)
l 擁塞 |
l 干擾

切換流程:
 步驟 1 “BA2表”內有所有相鄰小區的BCCH頻點,通過系統消息類型5下發給MS
步驟 2 MS把電平值最強的6個鄰小區和服務小區的BCCH頻點、BSIC、電平值上報到BSS(通過測量報告)。
 步驟 3 測量報告預處理之後,BSC通過BCCH頻點、BSIC到“小區相鄰關係表”和“小區描述數據表”(或“外部小區描述數據表”)確定所有鄰小區的模塊號(bm)、小區號、CGI。
l 如果“小區相鄰關係表”沒有配某鄰區,則索引不到該鄰區的信息,也就無法發起切換。 如果有兩個鄰區同頻、同BSIC,那麼就索引到表中的第一個鄰區,這樣可能造成誤切換。
l 如果小區A的主BCCH與鄰近的同BSIC的小區B的某一TCH的頻點相同,則此TCH上的某個時隙(此時隙與小區A的主BCCH時隙對齊)上的異步切換接入,被小區A錯誤地解碼成自己的隨機接入,因爲手機在向小區B做異步切換的過程中,會在此時隙連續發送多次切換接入,則小區A很可能會產生SDCCH(Stand-alone Dedicated Control Channel)擁塞以及指配失敗的情況。
步驟 4 BSC執行小區基本排序等切換判決流程(在GLAP內完成),一旦找到合適的目標,則將攜帶目標小區CGI的切換請求消息發給BSC的GMPU,GMPU根據CGI到“小區模塊信息表”內確認該小區所屬的模塊號
步驟 5 GMPU向該模塊發切換請求消息,並統計一次“出小區切換請求”
步驟 6 如果CGI“小區模塊信息表”中沒有則BSC將認爲目標小區是外部小區,將目標小區和服務小區的CGI通過切換請求發給MSC
步驟 7 MSC首先到“位置區小區表”內查找與目標小區CGI吻合的小區,一旦有,則確認該小區的“目的信令點”,即所屬BSC,將切換請求消息發給該BSC。
步驟 8 如果“位置區小區表”內沒有目標小區的CGI,則到相鄰MSC尋找,如果找到,則將切換請求消息發給該MSC,然後給該小區所屬BSC。
TRX性能下降引起入小區切換成功率低現象描述
某高話務量A小區的切換成功率低(70%以下),其他指標正常。
步驟 1 觀察該A小區話務統計,發現自從上次擴容後不久,一直保持較高話務量,且切換成功率偏低。入、出小區切換失敗次數的比例約爲4:1。由於入小區切換成功率不高,降低整個小區的切換成功率。
步驟 2 由於“入小區切換失敗次數(無可用信道)”的次數很少,大部分切換失敗落在“入小區切換失敗次數(其他原因)”,所以排除擁塞的原因。,F0~)_"m.J7q {
步驟 3 登記A小區的“出小區、入小區切換性能測量”話務統計任務,分別觀察出、入小區切換性能。
步驟 4 在“出小區切換性能測量”任務中發現:出小區切換失敗較多的集中在特定幾個目標小區。可能原因是目標小區擁塞,登記這幾個目標小區的“入小區切換性能測量”。發現來自A小區的入小區切換失敗基本上都是“入小區切換失敗(無可用信道)”。A小區的出小區切換失敗定位爲“擁塞”造成。
 步驟 5 在“入小區切換性能測量”任務中發現,幾乎所有入小區切換成功率都不高(都在60%左右)。通常“所有切換成功率都不高”的現象,是由於頻率規劃不好,或者外部干擾,引起網絡質量不好。但是根據“出小區切換沒有質量問題(僅有擁塞問題)”的現象,又可以排除頻率規劃缺陷和外部干擾。綜合觀察A小區的掉話率、干擾帶等指標,發現都很低,也可以肯定這樣的結論。
 步驟 6 查看數據,沒有同BCCH同BSIC小區,同時觀察話務統計沒有和A小區切換成功率極低的鄰區,排除數據錯誤問題。
 步驟 7 查看跳頻數據,TSC(Training Sequence Code)和BCC一致,也沒有其他數據問題,同時觀察TCH載頻的信道佔用情況,發現佔用正常,可以排除跳頻數據問
步驟 8 查看切換相關參數,基本上和其他高話務量市區小區的參數一致,可以排除參數不合理。
步驟 9 觀察信道佔用情況,發現BCCH載頻經常出現多個SDCCH佔用情況。對於話務量很高的小區,這樣的情況正常。
步驟 10 經過仔細觀察信道佔用情況,發現一個特殊情況:有4~6個SDCCH同時佔用的情況很多,然後又同時釋放掉,這樣的現象佔到所有觀察時間的60%以上。正常的時候,就算忙時,同時佔用4~6個SDCCH,又同時釋放的可能性幾乎沒有。估計是TRX性能不好,引起SDCCH佔用和釋放不正常,從而引起切換性能不好。
步驟 11 查看數據,確認已經啓用“載頻互助”功能,閉塞該主BCCH載頻,更換這塊主BCCH載頻。
步驟 12 解閉該載頻,觀察信道佔用情況,以及話務統計指標。發現信道佔用恢復正常,沒有出現多個SDCCH同時佔用和同時釋放的情況,話務統計指標中切換成功率提高到95%,問題解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