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患者安全目標(IPSG)

                      國際患者安全目標(IPSG)
序號項目要點詳細內容
1正確識別患者(制度)標準:制定並實施相應的流程,以提高患者識別的準確性
衡量要素:兩種以上方式識別患者,但不包括使用患者的病房號和地點
在提供治療和操作前識別患者
在任何涉及患者干預的情況下,需要使用兩種不同的患者標識(1、在提供治療前(給藥、輸血或全盤血製品;提供限制飲食、提供放射治療);2、治療操作中(靜脈注射或血液透析);3、任何診斷步驟前(臨牀試驗採集血液和其他樣本,或進行心導管插入術或放射診斷治療)識別患者。)
2增進有效溝通(制度)標準制定並實施相應的流程、以增進醫護人員間口頭和電話溝通的效果、以報告診斷檢查的危急值結果以促進交接溝通
衡量要素:IPSG.2 接收者記錄並回讀完整的口頭醫囑,記錄並複述完整的電話醫囑,記錄並複述完整的檢查結果,並經傳達者確認。
IPSG.2.1 醫院爲每類診斷性檢查明確危急值,確認診斷性檢查危急值報告的報告者及接收者確認患者病歷中應記錄哪些信息
IPSG.2.2 醫療交接過程中,醫務人員間進行標準化的重要內容溝通標準化表格、工具和方法爲實現持續、完整的交接過程提供支持;交接溝通中的數據有追蹤,並被用於改進安全交接溝通的方法。
3改善高警訊藥品的安全性(制度)標準醫院應制定和實施相應的程序,以改善高警訊藥品的安全性、管理高濃度電解質的安全使用。
衡量要素:IPSG.3 醫院擁有一份包含所有高警訊藥品的清單(含發音或外觀雷同的藥品),實施策略以改善高警訊藥品的安全性(特定的儲存、開處方、準備、管理或監控過程),高警訊藥品的存放位置、標籤和儲存保持一致。
IPSG.3.1 醫院應具備相應的程序,防止高濃度電解質的管理出現疏忽,若非臨牀需要,高濃度電解質溶液不能存放在患者治療設施內;存放在患者治療設施內的高濃度電解質溶液必須擁有清楚明瞭的標籤,且採取能夠保證安全使用的方式存放。
4確保正確的手術部位、操作和患者(制度)標準IPSG.4:醫院應制定和實施相應的流程,以確保正確的手術部位、操作和患者。
IPSG4.1:醫院應爲手術室中的術前暫停製定和實施相應的流程,以確保正確的手術部位、操作和患者。
衡量要素:IPSG.4:使用一目瞭然的標記,確認手術和有創性操作部位,且標記方法在整間醫院內保持一致;標記部位應由手術人員進行,標記過程需要患者參與;使用覈對清單或其他程序,以在手術前核實手術具有適當的知情同意:確認正確的手術部位、操作者和患者;並覈實所需的所有文件和醫療技術均就緒、正確且可用。
IPSG.4.1 整個手術小組應在即將開始手術/有創性操作前,在進行手術/有創性操作的場所,執行並記錄暫停程序。暫停工作的內容包括確認正確的患者,確定正確的手術部位和場所,就即將開展的手術達成一致,以及確認查證程序已完成。進行手術時(包括在手術室以外進行的內科和牙科操作),醫院應使用統一的程序來確保正確的手術部位,操作和患者。
5降低醫療相關感染的風險標準醫院應採取和實施手部衛生指南,以降低醫療相關感染的風險。
 衡量要素:醫院已採取當前發佈的手部衛生指南;醫院全面實施有效的手部衛生項目;醫院全體根據手部衛生指南使用洗手和手部消毒程序。
6降低患者因跌倒受傷害的風險標準IPSG.6:醫院制定並實施流程,以降低患者由於跌倒受到傷害的風險。
衡量要素:IPSG.6 醫院應實施相應流程,對所有住院/門診患者的病情、診斷、所在的場所或位置所面臨高跌倒風險進行評估。
醫院應實施相應的流程,對根據已記錄的標準被確定爲面臨跌倒風險的門診/住院患者進行初次評估、持續評估、重新評估和干預。
對於經評估存在風險的患者、情境和位置,應採取相應的措施,以降低跌倒風險。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