譁衆取寵還是確有其事?基因編輯嬰兒背後疑點重重

被一個個戳破的“謊言”,誰能爲賀建奎證明?

策劃&撰寫:鎂少女天團

昨日(11月26日),人民網報道了世界首例基因編輯嬰兒誕生的新聞,一時之間在全球引起軒然大波,研究者賀建奎被推上風口浪尖。

輿論之後更多的疑問接踵而來,整個事件背後的不合理之處乃至“謊言”被扒出。

事件中涉及到的醫院、監管機構、高校均予以否認,表示不知情。同時,國內122位科學家當天發表緊急聯合聲明,強烈譴責研究者賀建奎的行爲。

另外,此項研究並沒有經過同行審議以及確認,其研究論文也尚未在同行評審期刊上發表。

在各種醫學倫理道德辯論之外,事件本身愈加迷霧重重。是重大醫學突破還是違反倫理道德乃至違法的惡意譁衆取寵行爲?

被一個個戳破的“謊言”,誰能爲賀建奎證明?

疑點一:

賀建奎選擇在26日對外公佈這項研究成果的時間點其實很有意思,因爲28號,也就是明天,他將作爲演講嘉賓登上第二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峯會。不排除有個人炒作嫌疑。

然而,本次國際峯會的主席、加州理工學院的生物學家David Baltimore在爲大會錄製相關信息時卻表示,“我們從來沒有做過任何會改變人類基因的事情,也沒有做過任何會對人類基因產生任何影響的事情。”

很明顯的,國際峯會對賀建奎這項研究並不瞭解。更值得一提的是,否認賀建奎的不僅大會主辦方,還有合作醫院、學校及相關機構。

疑點二:

衆所周知,基因組編輯技術因涉及到太多倫理問題一直備受爭議,就連其發明團隊都在極力呼籲應暫停相關研發,因爲沒有人可以爲這項技術研究可能導致的後果負責。

賀建奎團隊顯然知道其中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對外的官方迴應是,“已向深圳市衛生計生委醫學倫理專家委員會報備。”但緊接着,深圳市衛生計生委醫學倫理專家委員會就予以否認,“試驗未經醫學倫理報備,正開會研究。”

疑點三:

醫院及相關機構方面,據賀建奎表示,此項研究有四家醫院爲其提供了實驗胚胎。根據美聯社的報道,賀建奎在實驗前獲得了深圳和睦家婦幼保健院的相關批准,但實際上,其所說的4家醫院並沒有該院,院內很多工作人員也不知道這項研究的具體情況。

對此,賀建奎方面的解釋是,“是爲了防止部分參與者的艾滋病毒感染情況被披露,所以做了保密。”

而根據相關信息披露及業內人士透露,這項臨牀試驗是在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做的,這是一家莆田系醫院。但該醫院對此直接予以了否認,其總經理程珍在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直接稱,“剛知道此事、目前正在瞭解。而完全可以確定的是,這兩個孩子不是在醫院出生的,也不是在醫院做的實驗。”

而申請書上的相關簽字,也遭到了本人的否認。更奇怪的是,有媒體報道《申請書》的簽字日期是2017年3月7日,但該醫院倫理委員會成立時間卻是在兩個月之後。

疑點四:

根據賀建奎公開信息,其是南方科技大學副教授,研究集中於免疫組庫測序、個體化醫療、生物信息學和系統生物學,所以按理該項目可能隸屬於南方科技大學的研究。對此,南方科技大學直接給出迴應:賀建奎在今年2月就已停薪留職,該項研究在校外開展,學校對此不知情,將展開調查。

疑點五:

在美聯社的報道中,還提到賀建奎是通過北京艾滋病公益組織“白樺林”招募志願者,該公益組織負責人白樺在接受新京報採訪卻表示,以爲該項目是南方科技大學的科學研究,部分出於對賀建奎南方科技大學副教授身份的認同,答應了轉發招募信息的請求。

疑點六:

一項研究成果的發佈,竟先後遭到各方的推脫以及否認。同時,更多關於賀建奎的個人信息被曝光,其名下擁有多家與基因科學相關的公司,其中與之關係最爲密切的爲生產第三單分子測序儀產品的瀚海基因,但昨天瀚海基因也對外稱:“這不是我們的科研項目。”

值得注意的是,上文提及的和美醫院和瀚海基因的關係不菲,據瞭解,和美醫療控股有限公司在2015年和瀚海科技簽訂合作協議,制訂及實行先進的遺傳基因檢測業務。同時,天眼查顯示,2017年7月,瀚海科技董事名單中一位名叫林志通的人士,同時擔任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的監事。而在和美醫院官方網站2015年的一篇文章當中,林志通的頭銜則爲“和美醫院CEO林志通”。

疑點七:

隨後在中國臨牀試驗註冊中心上,可以看到此項目似乎已經進行臨牀試驗登記,官網上《HIV免疫基因CCR5胚胎基因編輯安全性和有效性評估》頁面,顯示在26日進行了更新,從介紹來看,和賀建奎的基因編輯項目符合,其中提到項目的經費或者物資來源於深圳市科技創新委員會下的科技創新自由探索項目,昨天深夜,深圳科創委迴應,並未資助賀建奎以及相關醫院,該研究臨牀註冊信息上登載的信息不屬實。

目前,深圳衛生部門已介入瞭解,而人民網發佈的文章已經搜索不到。

疑點八:

最令人困惑的是,在已公佈的申請表前一個月,賀建奎在博客《人類胚胎基因編輯的安全性尚待解決》中總結道:“CRISPR-Cas9是一種新技術,我們需要更多深入的研究和了解。不論是從科學還是社會倫理的角度考慮,沒有解決這些重要的安全問題之前,任何執行生殖細胞系編輯或製造基因編輯的人類的行爲是極其不負責任的。”

接二連三的反轉,讓這起首例基因編輯嬰兒事件更加撲朔迷離。

風險大於收益的一次人體實驗

事件發酵後不久,針對此次基因編輯嬰兒事件,專家們從CCR5編輯是否必需以及可能存在風險性、實驗操作的不合規不可控等多方面抨擊了賀建奎的臨牀實驗行爲。之後,《Nature》在官網刊登了頭條文章《Genome-edited baby claim provokes international outcry》,對這起震驚全球的基因編輯嬰兒事件發表評論,文中援引業內多位專家觀點:

基因編輯科學家、西雅圖非營利組織Altius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副主任 Fyodor Urnov 表示:他仔細研究了那些臨牀試驗文件,雖然不完整,但確實表明賀建奎團隊努力的目的是培養一個經過基因編輯的人類。

Urnov表示,基因編輯是一種強大而且價值極大的技術,但是如果將其應用到人類胚胎上,可能會讓近十年來對成人和兒童進行基因編輯以治療現有疾病方面取得的進展蒙上陰影。但他說,判斷兒童基因組是否已被編輯的唯一方法是獨立測試他們的DNA。

倫敦大學學院的女性和生殖健康研究人員喬伊斯·哈珀說:“今天關於人類胚胎基因組編輯抗艾滋病病毒的報告是不成熟的、危險的和不負責任的。”她說,需要多年的研究才能證明,干預胚胎的基因組並不會造成傷害。同時,在進行基因組編輯之前,還需要立法和公衆討論。

牛津大學Oxford Uehiro實踐倫理中心主任Julian Savulescu說:“這項實驗使健康的正常兒童面臨基因編輯的風險,並沒有真正的必要利益。”

基因編輯技術CRISPR的發明人,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的張峯博士曾公開呼籲對基因編輯人類嬰兒的行爲實施暫時的禁令。他表示,儘管艾滋病毒對全球構成威脅,但現階段編輯胚胎以消除CCR5的風險似乎超過了潛在的好處,敲除CCR5基因可能讓一個人對西尼羅河病毒(West Nile virus)更加易感。

浙江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教授、《上帝的手術刀》作者王立銘也提到這次基因編輯的操作,收益很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因爲在賀建奎的實驗中,嬰兒本身患有艾滋病的概率很小,而且通過成熟的阻斷療法完全可以避免被感染的可能,反過來,基因編輯操作的風險非常大。

最後

截止發稿前,賀建奎團隊媒體負責人對外宣佈,賀建奎將於本週三(28日)在香港的基因組編輯峯會會議上公開該項目數據。

賀建奎在其實驗室公佈的一份視頻中說,我知道我的工作會有些爭議,爲了那些需要技術的家庭,我願意接受指責。

華大基因CEO尹燁曾經在一次訪談中提到:

科學和倫理的邊界,一步是天堂,一步是地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