嘻嘻,聊聊ICE

本來想去chinaunix去博啓一把的,我了個去,chinaunix的後臺明顯不給力啊,響應速度慢的很,操作指示也不完善,放棄。

你說開博這事兒吧,挺有裝逼的意味。早些年看過一篇文章,說IT界面人之難。今個兒和同事聊天,也說起怎麼麪人。我說看博客啊,然後一想我自己不也沒博客麼,想想豈不把自己埋沒了,這可不行啊。

IT技術博,如果寫些技術細節,那就沒意思了。博客終究而言是一種文學形式,作爲IT技術博,我更想寫寫工作的感受,以及對技術的看法。所謂形上爲道形下爲器,以道御器纔是王道。不過也不能太過火了,通篇廢話,那就成了神棍。所以咱儘量把握好這個度,讓看官滿意,我好你也好


最近在看ICE(RFC5245),網上內容也挺少的,特別是這篇RFC居然沒找到中文翻譯,,,閱讀英文RFC的孩紙傷不起啊。

ICE說是一個protocol,但我更喜歡稱爲“機制”。這是因爲ICE自己並沒有協議(借用了STUN協議),並且ICE更多描述的是一種流程規範。其實英文protocol本身就含有“交互規範”的意思。不過作爲中國人,還是更喜歡“機制”這個詞去描述。

ICE沒有想象中的美好。ICE是從SIP出發設計的。雖說ICE並沒有規定必須使用SIP,但是ICE的SDP必須由你的業務協議來交互。你說能來看RFC的,基本上是在系統設計時被蹂躪的受不了了纔來組織尋找幫助的。結果組織告訴你,我這裏是有條文啊,但是條文怎麼用,你自己看着辦!這。。。我要設計的系統,是私有協議+RTP/RTSP,而組織的玩兒法是SIP+RTP。你說我要是在私有協議裏帶SDP,你認爲我這是標準呢還是不標準呢?要說標準,這系統能和誰對通啊。。。要說不標準,我費那勁組那麼複雜的SDP幹毛?

說白了,ICE和STUN一個樣,它不提供P2P通道建立之前的交互協議。這些交互他們認爲是骯髒的,統統放在帶外你們自個兒去解決。所以ICE真正的價值還是在於連通性檢測。也許RFC後面有協議描述如何建立P2P通道,會以標準的C-S協議呈現。限於水平有限,就不能做更多評論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