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2010

14日參加了Intel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的IDF技術峯會。聽了四場講座,瞭解了一些技術的趨勢。
 
第一場講座是關於存儲的。題目是:從英特爾® I/O 處理器(英特爾® IOP)到英特爾® 架構, 面向未來的存儲設計
Intel自己研發的存儲CPUC3500/C5500採用多至4個core,更重要的變化是去除了南北橋的架構,然後加入了uncore的東西,來實現直對一些接口的控制。還有就是ADR等一些優化的東西,比如DMA的bloc ksize從幾個kb增加到1MB,uncore可以通過bios來由廠商自己根據需要優化,體現在FW裏面。可以實現更換主板的方式整體升級機器的性能等等。隨着硬盤的容量進一步擴大,價格進一步下降,企業的信息化程度越來越高,對數據的依賴越來越高,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都開始採用存儲作爲終極的備份。由於VTL技術的進一步成熟,大型企業也開始用存儲來替代帶庫。隨着高清相關產業的成熟,家庭也開始有低端存儲的需求。Intel顯然願意在這三個市場上分一杯羹。
 
第二場是intel亞洲研究院的院長Dr. Jesse Fang關於 英特爾® 架構的未來發展:下一代設備的關鍵技術的演講
其實他的意思是以後的消費類市場肯定是嵌入式的天下。
 
通信的發展一定是沿着可視化,多人可視化互動的方向,即時,視覺,互動
娛樂的發展更加註重個人參與角色的個性化能容,
信息的發展仍就重視內容,但是更重要的是對於海量信息的便捷獲取。
用戶界面一定是沿着自然地,多模態的,個性化細分的方向
 
第三場是軟件工程師Nitasha Chopra做的在採用 Nehalem-EX 處理器的 Dell* PowerEdge* 服務器平臺上運行 Microsoft* Dynamics* CRM 和 SQL Server* 2008,實現出色的性能可擴展性和虛擬化功能
 
我所疑惑的是他們一定是在後臺進行了詳細的優化,但是最後我提問intel能否將這些優化的工具或者配置公開時,Nitasha的回答是,yes ,surely,but。。。沒有時間表。難道他們宣傳的結果只是爲了客戶去購買,買回來還需要自己找一個研發團隊測試優化嗎
 
 
wintel的合作每一次都是IDF的亮點,參加IDF你會發現wintel無處不在,展廳,講座,總是能看到部署着Microsoft的intel設備,最後一場講座--使用英特爾® 平臺及Windows* Server 2008 R2爲服務器提供可靠性、可用性和可維護性(RAS)
有三名講師講解,來自intel的Steve Krig,其他兩位來自於Microsoft,Sandy Gupta顯然是典型的印度人,印度軟件產業的發達不言而喻,Microsoft現場的工程師有好幾個都是典型的南亞人,或者確切的猜是印度人,軟硬件完美的結合,MCA是這一種技術,在硬件層面月道德不可恢復的錯誤或者可恢復的錯誤都會記錄下來,OS會根據記錄的數值和閥值的比較來決定最終是將摸個內存failed還是隻講每個頁面文件剝離,提前預防總而減少宕機機率。非常有意思的東西。
 
對了,沒有得到想要的IDF包包,不過拿到了一個PPT的遙控器,哈哈,拿出來秀一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