擠時間讀書攻略

先說物件。第一件,必須是Kindle。

 

清明節時候,很有必要給博爾赫斯老人家燒個Kindle。這般小巧輕盈,可隨身攜帶卻又內容無垠的圖書館,不知老先生見了會不會笑醒過來。

 

此物的好,說的人多了。比之尋常人讀書的速度,內存是海量了,再也免了出門前磨磨蹭蹭十來分鐘,不知帶哪本書的麻煩。更主要的是輕巧便攜,電子墨又不費眼。和Ipad Mini一比,體積更小些,重量只三分之一,一隻手在擁擠的地鐵裏拿了毫不費力,也不擾衆。劃線,字典,推送幾項都極實用,只有批註一項差些。好在對於擠時間讀書的人,批註本來也難得用上。

 

我最初買了個最基本的Kindle。兩側的手動翻頁設計得好。我手小,和尋常十四五歲小姑娘一般,也可一手握住,拇指順便就能翻頁。後來發現沒有背光燈,終歸受限,又買了Kindle Paperwhite。翻頁稍微難些,然而克服了紐約地鐵終日昏暗的光線,值得。

 

如今入秋了,穿風衣,帶Kindle更方便。隨手往口袋裏一揣,哪怕等一分鐘紅綠燈的功夫,也可開機翻上三頁。

 

每天上班,路程只十五分鐘,卻還想讀點書。除了利器在手,還需要選好材料。

 

我總結下來,符合這幾類的爲妙:要麼篇幅比較短小,十來分鐘就能讀到一個自然的分界點;要麼段落連貫性不強,停哪兒都無妨;要麼故事性極強,停哪兒下次都能容易接上;最後呢,就是讀得熟極了,自然擺脫了一切限制,與其說讀書,不如說是用Kindle給自己提個醒兒,好在腦海裏重溫一遍摯愛。

 

同一個原則,應用在各人身上自然不同。有人十五分鐘能讀下兩萬字了,中篇小說也能當短文一讀。有人古文功底紮實,不妨拿了《史記》、《春秋》、《資治通鑑》閒讀,長短肥瘦正是恰當好處。

 

我最近喜歡放Kindle裏隨時讀的:茨威格、海明威、馬爾克斯、博爾赫斯、海明威、王爾德,張愛玲、川端、村上等的中短篇小說。希臘羅馬神話,如《變形記》一類。有味道的書評,雜文,比如毛姆,卡爾維諾,到周作人,木心,再有如錢穆和錢鍾書等人的小集子,如《湖上閒思錄》、《七綴集》一類。哲學類的,康德,休謨等的大部頭我沒本事隨時克化。尼采文筆一流,感情熾烈,而且《快樂的科學》、《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等分段短小,很適宜。再有《鼠疫》、《異鄉人》等,情節簡潔有力,也是上佳。最後再存幾冊經久的最愛,《紅樓夢》、《悲慘世界》、《西方美術史》等,篇幅極長,卻又隨時可以撿起來讀,隨刻可以丟開來去,不拘是哪章哪節,哪怕哪天有個長途旅行,也可保萬無一失。

 

第二件,用不着額外裝備:智能手機。

 

小時候爲了學英語,弄了《哈利.波特》的朗誦版來聽,大約有一年時間,但凡可以帶耳機的時候,無時無刻不聽之。練聽力,學單詞之類的任務自然一舉拿下,最主要的,隨時墜入魔幻世界,大有幻影現形的快感。

 

讀書,未必非得是用眼睛去讀。用心讀,說到底就是在想要接受信息和感受的時候,能夠獲得輸入。既要擠時間讀書,開拓輸入源很有必要。

 

如今網上不少朗誦愛好者讀了很多好書。

 

其中最讓我敬重的是白雲出岫老師。他極兢兢業業地朗誦了成千上萬小時的經典,從《資治通鑑》到《心經》,從《弟子規》到《菜根譚》,經史子集無所不包,也包括少量近代作品。家常讀書論壇上則能找到更多社科、自然科學、譯著等的朗誦。回想起來,心理學入門類書籍,我讀過的五六本,全是聽讀家常讀書上的朗誦。

 

聽讀類,我最愛的是古文,經典。

 

比如《論語》、《莊子》、《道德經》,都可以一篇一篇反覆聽。一天只循環反覆一篇。

 

若是對原文不熟,聽十遍恐怕也捉不到全文。

 

但是沒關係。至關用心聽,仔細琢磨,猜測意思。小時候我們背課文就是這樣,其實字都認不全,然而考聲音和推想,也能記下來。如此反覆多了,漸漸有了理解。再找個得空的時候翻了原文出來,只需要對照着讀一遍,自然文意通順,且能記誦七八。

 

睡前不妨聽讀蘇軾散文,《世說新語》、或是《人間詞話》。語境翩然,內容清新,音韻優美,有催眠的好功效。

 

不靠外物,也有一法子。

 

這是真正的隨時隨地,隨心所欲的讀書方法。

 

《基督山伯爵》裏法賽爾神父就靠着這招熬過了十幾年的牢獄寂寞,還把毛頭小夥子唐代斯教成了翩翩紳士。還有木心,他年輕時候愛詩愛詞,一刻也不想丟下,恨不得枕着詞句入睡,也靠這法子。

 

所以法子簡單得很-背下來。

 

木心說,那時候每日睡前背背唐詩宋詞,揹着就睡着了,真是風雅性感。

 

他自誇“風雅性感”,好大的口氣;然而對得很。念着“最是折枝花樣畫羅裙“,自是風雅極了;聲調纏綿悠遠,也是性感極了。

 

開會無趣了,小差的時候;或是出門的時候實在匆忙,身邊真是空無一物;那就在腦海裏給自己找書讀。

 

可以純照着一本書”讀“。比如順着劇情,回想進來過的小說,正好可以把匆匆讀過的東西反芻一番。我的保留節目,自是重溫《紅樓》。可以從小說的方面回顧,劇情曲折,且有大觀園,賈府興衰等幾條脈絡;也可以把其中的詩詞文賦單獨取出來溫故,

 

還可以開小專題。比如有一陣子,我但凡腦裏閒下來,就蒐羅自己會背的詩文。一首一首數下來,有些不熟的,如此努力想一陣子,倒又熟了些。遇到一首好的,還可以順帶搜索下其他讀書的書裏怎麼說它。

 

再比如,腦內複習一下希臘、羅馬神話裏諸神的關係譜。想起一個神話故事,可以回想下藝術史上哪些名作由此取材。如此一來,讀書讀畫,兩不耽誤。

 

腦洞再開大些,還可以腦補。想想林妹妹論詩的時候,若是要她議論後主的詞,她會怎麼說。李白要是看了拜倫的詩該有個什麼感覺。若是叫杜甫見了《失樂園》呢?

 

這一法子玩得好了,妙趣無窮。我只是個入門漢。

 

問題在於,畢竟積累少了,關鍵時刻腦內圖書館掉鏈子。然而好處是,苦苦蒐羅一句而不得,就好像讀書考試,明明背過的東西上了考場卻忘了,很有些切膚之痛。所以下回溫故一番,記憶尤其深刻。

 

擠時間讀書,讀畫兒,甚至聽場音樂會也得捧着日曆反覆琢磨,聽上去似乎有點淒涼。

 

然而哪有那麼多可憐見的。當初一卷素書消永日也好,如今打怪練級一樣擠時間讀書也好,說到底,心之所向,都是爲了真切的快樂。

 

既然不是個讀書人,且做個讀書的人罷了。

 

“有了自由,書籍,鮮花,還有月亮,誰能不快樂呢?”

 

與本文相關的文章

====================================================

歡迎關注我的微信號@it51share

\"\"

歡迎加入:179203853(安徽微信開發羣)

====================================================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