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不聰明,但不可以不用心

你可以不聰明 但不可以不用心
詹偉明
  日本教育學家騰村的研究證明:生活中,獲得成功的人往往不是最聰明的人,但絕對是最用心的人。

  十年以前,騰村特意做了一項這樣的試驗,他選擇了兩組十二歲的孩子在操場上做了一項簡單的運動——跳繩,五分鐘以後,其中一組被告知:你們做得很好,是因爲你們都很聰明!另外一組在不同的地點也進行了相同的活動,而他們被告知:你們做得很好,是因爲你們很用心!

  隨後,又讓兩組成員分別進行投籃活動,在這個難度稍大的活動中,那組被表揚很用心的學生,雖然對於投籃把握得不是很到位,投中的次數也可謂屈指可數,但他們都熱情地去迎接這份挑戰。

  而那組在跳繩活動中被表揚很聰明的學生,當老師宣佈進行投籃活動時,他們愁眉苦臉,極不情願地去完成這個投籃活動。

  之後,又讓這兩組學生進行跳繩活動,那組被表揚很用心的學生的成績提高了30%,而那組被表揚很聰明的學生的成績相對於以前反而下降了20%。

  再後來,騰村教授對這兩組學生進行了十年追蹤調查,結果是那組被表揚很用心的學生在生活中總能去嘗試一些新活動,不斷取得進步,由於他們培養了自己的多種興趣,在高考填報志願時,他們選擇的專業也是朝着多元化方向發展。

  而那些被表揚很聰明的孩子,平常做事總是侷限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不喜歡去挑戰,很滿足於現狀。最後,在高考填報志願時,相對於第一組學生來說,明顯呈現出單一化的特點。

  當孩子們取得好成績時,父母和老師都會去表揚他們,但假如過於注重成績,孩子們就會得到錯誤的信息,反而不利於他們的成長。

  不過,我們如果採用“你很用心”,而不是“你很聰明”,這一定程度上強調了他們所付出的努力,就能給予孩子們一個可以控制的變量,最後,也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所以,生活中,我們再也不要抱怨自己不聰明,因爲“你可以不聰明,但不可以不用心”。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