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管理-第1部分 系統的易管理性

推動力:現在是我從事商業信息技術的第19年,其中多於15年的時間是設計和執行各種不同領域,不同平臺和不同規模的IT環境中度過。在執行每個決策的相似性和差異性中,一些恆量總是會顯現出來,其中我最中意的是:
 
系統易管理性:這個問題總是在每個高級別設計評論會議上來被提出。你一定知道我所說的會議,那個有着CIO和IT主管頭銜的人坐在桌子對面,問我們打算怎樣管理系統環境。你能在每個人的表述中所能看到的最主要的關心就是“圍繞操作和運行究竟需要建立多大程度的易管理性?”所以爲什麼說管理性重要?當我們考慮系統易管理性的時候,首先看看人們都關注什麼。意思就是不同的事情對人們來說有不同的角度:建造底層結構的人關心繫統的正常運行時間和冗餘,開發人員考慮可靠性,商業經理看重效率。答案是如此明顯。IT專業人士和管理人員們可能會極度擔心從正常運行時間到可靠性到可擴展性的每一件事情。所以說,易管理性很重要,因爲它是適用於從一個CIO經過一個開發人員到一個IT管理人員中每個人的知識,那就是“系統的所有事情都正常,並且運行平穩”
 
重要性:既然我們已經確定了爲什麼系統易管理性是決策重要的推動力,我們現在就應該指出它相關的重要性,例如:
 
◆日益複雜和種類繁多的系統環境需要增強關注:選擇任意一個不管是你使用中的,還是你聽說的系統環境,它都伴隨着它自己享有的優勢和差異。區別一個環境和另一個環境的是它們的運行方式。硬件,軟件或是網絡機構越複雜,易管理性與之的依賴就越強大。這就意味着你向已經存在的你的系統中添加每個組件,都只是在不斷增加它的複雜性。因此,這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嗎?——不是,因爲正是環境是必須要被設計成有適應性的。因此,擁有一個複雜的環境可以簡單地理解成保持一直可以關注更多事情。系統易管理性在這裏起關鍵作用。
 
◆底層結構位於IT核心:這裏有一個你們每個人都可能感興趣的練習——下次當你看到或聽到一個技術專家被採訪關於他們開發的一個“應用程序”或是一個工具的時候,試着去想象需要支持這個“工具”或“應用程序”的整個底層結構是什麼樣的。這個練習將會使你懂得一個有責任心IT管理人員在維護你的系統運行中腦袋裏到底在想什麼,以及爲什麼底層結構是一個重要的部分。系統易管理性在這方面起關鍵作用。
 
◆終端用戶的需求對於系統性能調整和優化有着直接的成比例的關係:增長就像我們熟知的那樣是成比例的,並且從不勻速的變化。這就意味着,你的硬件,軟件,工具集的多樣化的各部分,都是隨着執行多樣化增長的。簡單來說,增長並不遵循一個預先設定的進程和時間線。這就使得正在進行的性能調整和優化成爲必要的。同時它也有它的好處——它允許你從開發人員的角度來看應用程序和工具包。系統易管理性在這方面起關鍵作用。
 
◆在易管理性和可擴展性之間取得平衡是比較棘手的:身份管理和安全問題是目前討論的一個主要話題,而且越來越多的注意力將會轉到系統安全,訪問和認證防火牆方面。單純的動機就是確定“你是你所說的誰嗎?”在另外不重要的一方面,過度受管理和限制性的環境將會限制一個終端用戶可以做什麼的選擇性。這就是爲什麼往往在一個安全/管理好的系統和一個看起來更靈活的系統之間取得平衡是很棘手的問題。系統易管理性在這裏起到關鍵作用。
 
在接下來的7篇博客中,你將會得到一個詳細的有關係統易管理性工程的項目分類,這是我們在實驗室中已經完成的項目。下一篇博客將會介紹工程方法和主體。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