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文獻檢索的一些思考

查文獻包括兩層含義:第一,能夠檢索到文獻信息;第二,能夠把全文下載下來;
首先大家肯定以爲檢索文獻信息比下載全文PDF要簡單,尤其是當你發現圖書館或者一些免費資源數據庫裏沒有的資源,如何得到她是一件很讓人頭疼的一件事情。我的理解恰恰相反,我認爲能夠檢索到你所需要的文獻信息比下載全文要難的多,同時,我也認爲前者要比後者重要的多,原因有以下兩點:
網絡資源日益豐富,出版機構和一些檢索機構越來越開放,越來越多的資源可以更加容易的獲取,下載全文變得越來越簡單。
檢索信息則不同,檢索信息還面臨未知的一個問題,給你一篇文獻讓你搜索到並下載下來,在現在的資源現狀來講並不是什麼難事,只需要對一些數據庫比較熟悉即可。然而,能夠檢索到最準確、最優秀、最新的文獻,不僅需要你對出版物、對檢索系統有全面的瞭解,同時,還要求檢索人有足夠的業內知識的積累與方向的把握;
因此,我更主張科研者鍛鍊檢索文獻的能力。當然檢索文獻和下載文獻的能力是要同步提升的,這裏我只是提醒童鞋們不要忽視前者。以下我把檢索和下載的綜合能力或者水平分爲幾個層次:

1.滿足基本的學習能力。
給你一篇文章的信息,如題目、作者、期刊名、卷、期等,能夠快速的想到這篇文章能夠在哪個數據庫檢索出來,並迅速的下載下來。這個是針對本科生而言,如果完成不了這個任務,研究生工作就無法開始;

2.學習的小技巧。
這個層次我不知道該怎麼命名好,從一定意義上講,這並不能單獨算一個層次,我把它拿出來,是因爲我覺得這是本科水平向研究生水平轉變的一個關鍵點。舉個例子吧,如果你在googlescholar上發現一篇很有名的文章,那麼你首先應當注意的是這篇文章的作者,並繼續追蹤這位大牛其他的成果;如果你發現了一篇很實際很具體的一個研究,而且你很感興趣,那麼,你在追蹤這位作者的研究的同時,還需要關注這篇文章的Relatedarticles,更要關注他的Citedby,前者能讓你明白這篇文章怎麼來的,後者能讓你知道這篇文章的工作要往哪個方向走。達到這個層次,你基本上可以算是研究生的水平了,如果正常的話,滿足國內高校學生的畢業基本上不成問題。

3.涉足一個領域。
對於初入行的研究者們來說,面臨的種種選擇是讓很多人都頭疼的一件事情,首先要選學校或者機構,然後選導師,同時也意味着選大方向,大方向選完了還要經過調研,選小方向。我把這個能力放在第三層(比第二層高)的一個主要原因是,我認爲確定了小方向之後直接去研究,比確定方向本身來的簡單。前面的選擇學校、導師等問題,我就不多說了,我主要說說如何在確定了大方向之後選擇小方向的問題。選擇小方向的前提是要有一定的本領域的積累,很多人覺得這個環節不難,只需要把幾個關鍵字敲進去,大批量的下載論文看就行了;但是我感覺要想把這個環節做好是很有難度的。第一,你無法確定你的關鍵字是最準確的,漢譯英,關鍵詞可能存在多重形式,這裏推薦cnki的翻譯助手,可以看到每種形式的使用情況;第二,你無法確定你的關鍵字能覆蓋大領域的全部;第三,你無法預知新的關鍵字的出現,這個要也要看你讀文獻的情況了;有人說他沒怎麼選方向,讓老師給他定的或者隨便選了一個方向,現在研究的也挺好的,我只能說人並不能總靠運氣吃飯。在這裏給出幾條建議:1.做一個關鍵字的list,並對裏面的關鍵字按照你所認爲的重要程度進行排序.2.每隔一個月要對這些關鍵字在各大數據庫進行檢索.3.讀文獻的時候動態調整你的關鍵字list,並實時地加入新的關鍵字。除此之外要對本領域的一些頂級期刊或者會議進行時時關注,如果是月刊每月關注一次,如果是季刊每季度關注一次,如此等等。。還有就是關注國際上比較著名的出版社,比如elsevier等,一是關注其某個期刊所出版的論文,二是關注新增期刊所涉及的領域。

4.保持在最前沿。
達到前面三個層次之後,我想研究者們就應該保持在科研的最前沿。這裏所說的最前沿的研究包括兩個方面,第一,本領域的最前沿,第二,新領域的發展,後者較難。如何保持研究領域的最前沿,從檢索文獻的層面來講,你需要關注本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這一點追蹤文獻即可(實施好第三層即可),另外,還需要你儘量和本領域最牛的人進行交流,這樣你才能把握人家最新研究的東西。針對新領域的發展最好的辦法不只是讀文獻了,參加一些學術研討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5.預知未來發展。
能達到這個層次,我想就離“超大牛”不遠了。達到這個層次,我想你和世界研究你所研究的領域的各大機構已經有深入的交流和合作,他們在研究的構思階段,你已經能夠深入體會,你能預知未來的發展趨勢也是理所應當的事情。世界是你們的也是你們的,但終究還是你們的。寫到這裏,我想這個和我還是無緣,至少三兩年內是無緣的。

以上五點是我對科研人員檢索水平的一個劃分,可能你會覺得有些內容不單單是檢索的事情,或者和檢索本身關係已經不大了,這裏我做一個解釋,第一,檢索、閱讀和思考本來就是分不開的;第二,我認爲檢索的定義不應該只侷限在對數據庫的搜索,更重要的是你對整個世界的把握與思考,能從模糊抽象的“研究現狀”裏檢索出有效的科研信息,並能巧妙地融入進去,準確把握未來,這纔是檢索的最高境界。經常聽老師講的一個詞,“學術敏感性”,我認爲這就是一個例子,屬於研究者們對知識界整體的一個的模糊檢索。

對於幾個觀點的反駁:

1.有些文獻,以我們有限的硬件資源找不到,不可以去找別人。
同學、朋友本身就是我們的資源,人家學校有更好的數據庫資源,我們有這層關係就可以去用,不要覺得這種做法不好。第一,你有這個朋友本身就說明你有了檢索文獻的軟實力;第二,朋友之間的相互來往更能加深彼此之間的友誼,你能找他幫忙,那我想他應該不會覺得你排斥他,這樣他找你的時候也不會有顧慮。如果人人都那麼害羞,都不願意欠“人情”,那朋友關係會越來越淡的,這個扯遠了哦。

2.實在沒辦法去買,是有實力的人最覺得沒水平的事情。
錢和時間都是人的資本,如果你有足夠的經濟實力,沒有必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去做相對較沒有技術含量的事情,因爲,你的時間的價值體現在金錢上可能就不是這個數了。

3.對於某些技能太過較真
世界是多元的,要求人的素質也是多元的,沒有任何一個成功的人士是單靠一個技能或者素質成功的,儘管我們不停的強調這個人成功是因爲他有學歷,那個人成功是因爲他交流能力強,還有人成功是因爲他機會好等等。對待事情我們必須要有認真的態度,但也要有取捨。包括價值觀也一樣,要構成自己的真理系統,而不是真理的堆積。因爲真理本身也具有相對性,放一起沒準就成了悖論。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