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P概述

     看了那麼多關於RIP的介紹還是感覺這個不錯、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RIP概述
  -RFC 1508
  -RIP採用貝爾曼—福德(Bellman-Ford)算法
  -目前RIP有兩個版本RIPv1和RIPv2。
  -RIP有以下一些主要特性:
  -RIP屬於典型的距離向量路由選擇協議。
  -RIP消息通過廣播地址255.255.255.255進行發送,使用UDP 協議的520端口。
  -RIP以到目的網絡的最小跳數作爲路由選擇度量標準,而不是在鏈路的帶寬和延遲的基礎上進行選擇。
  -RIP是爲小型網絡設計的。它的跳數計數限制爲15跳,16跳爲不可到達。
  -RIP-1是一種有類路由協議,不支持不連續子網設計。RIP-2支持CIDR及VLSM可變長子網掩碼,使其支持不連續子網設計。
  -RIP週期進行路由更新,將路由表廣播給鄰居路由器,廣播週期缺省爲30秒。
  -RIP的管理距離爲120。
  RIP是路由信息協議(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的縮寫,採用距離向量算法,是當今應用最爲廣泛的內部網關協議。在默認情況下,RIP使用一種非常簡單的度量制度:距離就是通往目的站點所需經過的鏈路數,取值爲1~15,數值16表示無窮大。RIP進程使用UDP的520端口來發送和接收RIP分組。RIP分組每隔30s以廣播的形式發送一次,爲了防止出現“廣播風暴”,其後續的的分組將做隨機延時後發送。在RIP中,如果一個路由在180s內未被刷,則相應的距離就被設定成無窮大,並從路由表中刪除該表項。RIP分組分爲兩種:請求分組和響應分組。
  RIP-1被提出較早,其中有許多缺陷。爲了改善RIP-1的不足,在RFC1388中提出了改進的RIP-2,並在RFC 1723和RFC 2453中進行了修訂。RIP-2定義了一套有效的改進方案,新的RIP-2支持子網路由選擇,支持CIDR,支持組播,並提供了驗證機制。
  隨着OSPF和IS-IS的出現,許多人認爲RIP已經過時了。但事實上RIP也有它自己的優點。對於小型網絡,RIP就所佔帶寬而言開銷小,易於配置、管理和實現,並且RIP還在大量使用中。但RIP也有明顯的不足,即當有多個網絡時會出現環路問題。爲了解決環路問題,IETF提出了分割範圍方法,即路由器不可以通過它得知路由的接口去宣告路由。分割範圍解決了兩個路由器之間的路由環路問題,但不能防止3個或多個路由器形成路由環路。觸發更新是解決環路問題的另一方法,它要求路由器在鏈路發生變化時立即傳輸它的路由表。這加速了網絡的聚合,但容易產生廣播氾濫。總之,環路問題的解決需要消耗一定的時間和帶寬。若採用RIP協議,其網絡內部所經過的鏈路數不能超過15,這使得RIP協議不適於大型網絡。
  RIP的防環機制:1、水平分割:A、水平分割:從接口收到的路由信息,不再從本接口發出。
  B、毒性逆轉的水平分割:從本接口收到的路由信息,轉發 表示爲16跳不可達。(防路由和IP包的環路)
  2、最大跳數:最大跳數爲15跳,16條不可達。(防路由環路)
  3、抑制計時器:A、保持失效計時器缺省爲:180秒
  B、刪除計時器:缺省爲240秒。(在IP包上防止環路)
  更新時間:缺省爲30秒。異步更新爲25~35秒,同步更新爲25。5~30秒。
  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是基於D-V算法的內部動態路由協議。它是第一個爲所有主要廠商支持的標準IP選路協議,目前已成爲路由器、主機路由信息傳遞的標準之一,適應於大多數的校園網和使用速率變化不大的連續的地區性網絡。對於更復雜的環境,一般不應使用RIP。
  RIP1作爲距離矢量路由協議,具有與D-V算法有關的所有限制,如慢收斂和易於產生路由環路和廣播更新佔用帶寬過多等;RIP1作爲一個有類別路由協議,更新消息中是不攜帶子網掩碼,這意味着它在主網邊界上自動聚合,不支持VLSM和CIDR;同樣,RIP1作爲一個古老協議,不提供認證功能,這可能會產生潛在的危險性。總之,簡單性是RIP1廣泛使用的原因之一,但簡單性帶來的一些問題,也是RIP故障處理中必須關注的。
  RIP在不斷地發展完善過程中,又出現了第二個版本:RIP2。與RIP1最大的不同是RIP2爲一個無類別路由協議,其更新消息中攜帶子網掩碼,它支持VLSM、CIDR、認證和多播。目前這兩個版本都在廣泛應用,兩者之間的差別導致的問題在RIP故障處理時需要特別注意。
  RIP的信息類型:請求信息(可以是請求一條路由的信息),應答信息(一定是全部的路由)。
  RIP是最常使用的內部網關協議之一,是一種典型的基於距離矢量算法的動態裏有協議。再不用的網絡系統如Internet、AppleTalk、NOVELL等協議都實現了RIP。他們都採用相同的算法,只是在一些細節上做了小改動,適應不同網絡系統的需要。
  RIP有RIP-1和RIP-2兩個版本,需要注意的是,RIP-2不是RIP-1的替代,而是RIP-1功能的擴展。比如RIP-2更好地利用原來RIP-1分組種必須爲零的域來增加功能,不僅支持可變長子網掩碼,也支持路由對象標誌。此外,RIP-2還支持明文認證和MD5密文認證,確保路由信息的正確。
  RIP通過用戶數據報協議(UDP)報文交換路由信息,使用跳數來衡量到達目的地的距離。由於在RIP中大於15的跳數被定義爲無窮大,所以RIP一般用於採用同類技術的中等規模網絡,如校園網及一個地區範圍內的網絡,RIP並非爲複雜、大型的網絡而設計。但由於RIP使用簡單,配置靈活,使得他在今天的網絡設備和互聯網中被廣泛使用。
  另外,RIP也有他的侷限性。比如RIP支持站點的數量有限,這使得RIP只適用於較小的自治系統,不能支持超過15跳數的路由。再如,路由表更新信息將佔用較大的網絡帶寬,因爲RIP每隔一定時間就向外廣播發送路由更新信息,在有許多節點的網絡中,這將會消耗相當大的網絡帶寬。此外,RIP的收斂速度慢,因爲一個更新要等30s,而宣佈一條路有無效必須等180s,而且這還只是手鍊一條路有所需的時間,有可能要花好幾個更新才能完全收斂於新拓撲,RIP的這些侷限性顯然削弱了網絡的性能。
  RIP的管理距離是120。
  RIPV1與RIPV2的相同與不同。
  不同版本 RIPV1 RIPV2
  1 有類路由 無類路由
  2 不支持VLSM 支持VLSM
  3 廣播更新(255.255.255.255) 組播更新(224.0.0.9)
  4 自動彙總,不支持手動彙總 支持手動彙總
  5 不支持驗證 支持驗證
  6 產生CIDR 不產生CIDR
  相同
  1 抑制計時器
  2 度量值(hop count)
  3 防環機制
  4 彙總(默認相同),在邊界路由上彙總
  5 使用UDP的520端口
  6 負載均衡默認爲4條。對大爲6條。
  7 缺省每隔30秒更新一次路由表
  RIP的下一跳與METRIC的關係
  metric 下一跳
  不同
  大 寫進數據庫中,等180秒後再寫進路由表中 寫進數據庫中
  小 寫進路由表中 替換原有的路由
  相同 不給於響應 負載均衡
  RIPV1發送RIPV1信息,接受RIPV1、V2信息。讓RIPV1發送RIPV2:ip rip send version 2
  RIPV2收發RIPV2信息。Ip rip sen version 1 2
  RIP的不足之處
  (1)過於簡單,以跳數爲依據計算度量值,經常得出非最優路由。例如:2跳64K專線,和3跳1000M光纖,顯然多跳一下沒什麼不好。
  (2)度量值以16爲限,不適合大的網絡。解決路由環路問題,16跳在rip中被認爲是無窮大,rip是一種域內路由算法自治路由算法,多用於園區網和企業網。
  (3)安全性差,接受來自任何設備的路由更新。無密碼驗證機制,默認接受任何地方任何設備的路由更行。不能防止惡意的rip欺騙。
  (4)不支持無類ip地址和VLAM<ripv1>。
  (5)收斂性差,時間經常大於5分鐘。
  (6)消耗帶寬很大。完整的複製路由表,把自己的路由表複製給所有鄰居,尤其在低速廣域網鏈路上更以顯式的全量更新。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