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操作系統的發展中具有關鍵作用的人物和他們的貢獻

只說技術上的演進。 
Fred Brooks 寫《人月神話》的那位,六七十年代在IBM主導開發System 360,分時系統,.虛擬化技術。圖靈獎獲得者。 
Ken Thompson & Denis Ritchie, Unix的共同發明人,圖靈獎獲得者。 
MAC,最早的Mac是Steve Jobs領導下一個團隊的作品,史上第一款取得商業成功的GUI操作系統。從此PC進入圖形化時代。
Dave Cutler,最初在DEC領導開發VMS,後來被Bill Gates挖到Microsoft搞出了Windows NT內核。 
Bill Joy,開發BSD系統,實現TCP/IP協議棧,隨後在SUN開發了Solaris 
Linus Torvalds,Linux內核作者 
Richard Rashid, 領導開發Mach內核,第一款微內核操作系統,基於BSD4.2開發,希望取代BSD的內核,將部分原BSD內核功能移到user space。Mach被GNU Hurd作爲第一代內核,也被應用於NeXTSTEP,Apple收購NeXT後被作爲Machintosh,Mac OS X又將BSD放回到kernel space,成爲XNU內核。(感謝@馮東糾正補充) 
Rob Pike,與Ken Thompson共同開發了Plan9,UNIX的哲學是KISS和一切皆文件,但有一個例外,就是網絡,網路的訪問和文件訪問風格迥異(bind, listen, accept, etc.),有違一切皆文件這一原則。Plan9重新定義實現了一套更爲統一的接口(繼承自Unix)。然而Plan9並未廣泛應用,最知名的是應用在IBM的超級計算機Blue Gene上。Rob Pike如今在Google,和Ken Thompson又搞出了Go語言,Go語言代碼中可以看到很多Plan9痕跡。從Plan9的吉祥物Glenda和Go吉祥物Gopher的造型上也可以看出二者之間的淵源,且設計者同爲Rob Pike的妻子Renée French
Jochen Liedtke, 開發了L4,一款針對具體CPU進行特殊優化、性能改進的微內核操作系統,改變了一直以來普遍認爲微內核系統性能低下的看法。後來演化成多種OS,稱之爲L4 family 
Andrew Tanenbaum,操作系統教育者,微內核倡導者,開發了Minix
 
再加一位: 
Richard M Stallman,GNU創始人,emacs作者,就衝着那句“emacs是僞裝成編輯器的操作系統”,把他也算上吧:-) RMS開發了GNU的基石GCC、Make、emacs等軟件。如今缺少GNU工具鏈的*nix OS也不能認爲是一個完整可用的操作系統吧。RMS創建了FSF(自由軟件基金會)發起了自由軟件運動。GPL協議作者。 
 
-------- 
繼續補充 
之前提到Micro Kernel,就不得不提QNX,作爲爲數不多取得商業成功的微內核以及一款實時系統,QNX最初是由Gordon Bell和Dan Dodge在1980年Waterloo操作系統課程項目上開發,1982年發佈了第一版,後來逐漸被移植到多種架構上,也支持POSIX接口。QNX被廣泛使用於車載信息系統(包括控制,導航,多媒體)。而且Cisco某些高端路由器上使用的IOS-XR系統也是基於QNX開發的。2010年RIM公司收購QNX,黑莓Playbook使用的平板操作系統便是基於QNX開發的,而且RIM也將QNX應用於黑莓手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