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台定制商用NAS存储服务器

    记得前不久在网络上看到有人在问有没有人将openfiler进行实际应用,以我看应该是有的,而且不少,你是否在用,或者曾经用过呢?

    LINUX加PC主机来定制各种应用型服务器,一直是我想去推广的,也就是如何将这种模式变成商业来盈利。但想归想,真正实现这个心愿还是今年9月份,当我决定出来做自己的公司时,去朋友的广告公司找他聊天,聊天中谈到他的设计图案文档比较大,在设计用计算机中存储不仅占硬盘空间,且影响运行速度,听到这样的问题,我立即脱口而出为什么不采用存储和计算机分开的模式呢,这样上面的问题不仅能很好的解决,而且数据会更安全。

    朋友很赞成我这样的建议,让我帮他进行改造。

    在这个项目开始之初,我本打算去购买现成的4盘位NAS存储服务器来做的,到网上走一圈后,发现这类服务器价格都不低(对于某些公司来说这样的价格无所谓,也不可能用到这么小的NAS存储服务,但对于小公司来说,成本依然很重要),刚好朋友有一台闲置不用的PC主机,机器一切正常,只是用来做设计处理能力跟不上,也就被搁置不用了,于是决定用它,再找一个NAS服务器系统来定制一台。

    说干就干,先检查PC主机硬件,主板有4个SATA接口,用做RAID5勉强够用;CPU2.6G HZ,内存2G,这些也没问题;电源实际输出260W,4块2TB的硬盘加上CPU及其它用电也应该足够了。于是只添加了3块2TB的硬盘作RAID5,其它硬件都没有改变。

    硬件上满足了要求,接下来就是NAS服务器系统,FreeNAS和openfiler就是我的目标。先试用了FREENAS,可能是我只熟悉LINUX系统的原因,不论是安装还是配置都觉得不像是能够用于商用的NAS系统,只好转向后者。在安装openfiler2.99.1过程中,看到熟悉的安装过程出来后,心里就做了决定,非它莫属了。

    openfiler的安装很简单,要注意的地方就是以太网接口卡要设置固定IP地址,设置好ROOT登录密码,用于非WEB方式管理系统。另外,如果你需要更高的安全,可以将它以RAID1的方式安装,但需要2块硬件或闪存卡来做RAID1才行。鉴于LINUX系统的健壮性,加上使用EXT4文件系统,系统损坏的可能性在这样的小公司是可以接受的,也就用1块160G的硬盘来作系统盘了。(没办法,找不到更小容量的硬盘了,只能“浪费”一点了)

    openfiler所有配置都可以以WEB方式进行,也可以设置语方为中文方式,看个人喜好,我比较原滋原味的。WEB登录方式是安装时设置的以太网接口IP地址:446。

    实际上,openfiler作为NAS重点配置的就是磁盘的配置,所有的功能都在Volumes下进行。先是创建新的物理卷(create new physical volumes),选择RAID5,再选择列出来的3块硬盘,最后点击“Add array”就创建RAID5阵列,显示为/dev/md0。然后就是增加卷组,可以只有一个卷组,最后在创建的卷组中增加卷,也就是相当于我们通常说的分区,分区文件系统选择EXT4。这样整个磁盘的配置就全部完成,非常简单容易。

    完成这些设置后,接下来要作的就是将这些卷进行CIFS文件共享,在openfiler设置界面的服务标签,启用CIFS服务,然后在“shares”-“Networkshares”-卷组名-卷名进行共享设置,其中smbsharename设置一个英文的共享文件夹名,一定要是英文,不然不能启用共享。将需要共享的卷做同样的设置后,这台NAS服务器就可以去现场服役了。

    整个过程很简单,安装、配置不到2小时搞定,但是在实际的使用中,还是有几个小问题需要大家注意:

1、局域网中最好重新配置交换机或路由器的DHCP配置,至少要将NAS存储服务的IP地址固化,不能用于分配。一旦冲突,NAS存储服务器将不能访问。

2、机箱内部散热一定要好,硬盘安装时要相互有一些空隙,利于空气循环。

3、主板SATA接口要多一些比较好,利用以后扩展。

4、电源用静音,功率更大些的为好,当然要看硬盘个数及总负载来定。另外,SATA电源插头个数也是选择电源的确定因数之一。

5、PC主机网卡速率,与局域网交换机端口速率匹配,最好是1000M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