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要的可行性分析報告(2)—系統方案選定

項目立項前,應至少提供2套項目系統框架方案,用於項目決策和選擇。系統框架方案的構建原則是經濟性、可操作性、可擴展性和可維護性。

系統框架方案1

系統採用B/SC/S 混合架構,系統在服務器端運行,電腦終端用戶通過瀏覽器訪問系統,移動終端用戶通過APP程序訪問系統。

系統網絡部署


wKioL1k59bGRLqKbAACBdvOpjWU927.png


                             

1系統網絡圖

系統服務部分部署到雲端,雲端提供網絡安全訪問控制。系統管理員通過遠程訪問模式控制在雲端運行的服務主機。移動終端客戶端通過系統提供的客戶端APP程序,採用無線通訊模式訪問系統。電腦終端用戶無需部署客戶端程序,通過瀏覽器可直接使用系統提供的服務。

系統有兩類類用戶,系統服務用戶、系統管理員。其中系統服務用戶通過WEBAPP程序訪問方式訪問系統,根據訪問終端和接入互聯網方式,系統服務用戶分又爲電腦終端用戶和移動終端用戶,電腦終端用戶通過有線網訪問系統,移動終端用戶通過無線網訪問系統;系統管理員通過桌面遠程訪問模式訪問部署在雲端的主機服務器,對主機服務器和數據庫服務器進行系統性管理和維護。

系統體系架構

wKiom1k59Znij-VSAAFMiMamKEM129.png

2系統體系架構圖

 

系統是三層架構,客戶端層面向用戶,用戶通過移動終端和電腦終端訪問系統提供的服務;業務層爲客戶端層提供基礎業務服務,包括與移動終端的接口服務;數據層爲業務層提供數據支撐。

一個用戶通過手機終端閱讀專欄內容具體業務流程如下:

(1)   用戶安裝手機客戶端APP

(2)   用戶打開手機APP

(3)   APP調用控制層的專欄服務接口

(4)   控制層的專欄服務接口調用業務邏輯層的專欄對象模型

(5)   業務邏輯層的專欄對象模型通過數據存儲模塊獲取專欄內容

(6)   數據依次返回客戶端APP

(7)   客戶端APP展現專欄內容

系統框架方案2

系統採用B/S架構,系統在服務器端運行,電腦終端用戶通過瀏覽器訪問系統,移動終端用戶通過基於網頁打包的APP程序訪問系統。

系統網絡部署

系統網絡部署與系統框架方案1相同,系統網絡部署圖參見圖1

系統架構

系統架構同系統框架方案1基本相同,也是三層架構。區別在於客戶端層移動終端同業務邏輯層的交互不再通過接口,而是直接調用JSP /ASP 頁面完成數據交互和數據組織顯示。

系統框架比對分析

系統框架1和系統框架2的主要區別是客戶端移動終端的服務接入,系統框架1採用B/SC/S 混合架構,系統框架2採用B/S架構。

系統框架1C/S架構主要是面向移動終端,移動終端客戶端APP採用原生開發技術,APP原生程序提供了良好的用戶體驗,運行速度快且流暢。但對團隊要求的技術比較高,需要懂AndroidiOS等開放技術,投入和維護成本都比較大。

系統框架2採用HTML5技術開發APP客戶端程序,可以構建跨平臺移動應用程序,並可以在多個不同設備上運行。優點是投入和維護成本都比較低,缺點是用戶體驗較差,界面由於瀏覽器的兼容性也很難完全保持一致,運行速度較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