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儲IO

常見硬盤IOPS參考值

博客分類: IO

 

IOPS,即I/O per second,即每秒讀寫(I/O)操作的次數,多用於OLTP/數據庫、小文件存儲等場合,衡量隨機訪問的性能。

關於IOPS,請看:《磁盤性能指標--IOPS 理論 》 

 

 

如何測試IOPS

--------------------------------------------------------------------

參考:http://zhumeng8337797.blog.163.com/blog/static/1007689142011226101554201

 

一個在線計算IOPS的網站

--------------------------------------------------------------------

在線計算IOPS,很不錯,支持各種常見RAID,和多種型號硬盤,如SSD

http://www.wmarow.com/strcalc/

 

 

常見硬盤IOPS參考值(數據僅供參考):
---------------------------------------------------------------------
  2,5" 10.000 rpm  SAS 113  IOPS
  2,5" 15.000 rpm SAS 156 IOPS
  3,5" 15.000 rpm SAS 146  IOPS
  
  2,5" 5.400 rpm SATA 71 IOPS
  3,5" 7.200 rpm SATA 65 IOPS
  
  3,5" 10.000 rpm U320 104 IOPS
  3,5" 15.000 rpm U320 141 IOPS
  
  3,5" 10.000 rpm FC 125 IOPS
  3,5" 15.000 rpm FC 150 IOPS
  
  3,5" 10.000 rpm FATA 119 IOPS

 

 

我臺試機的硬盤WD32000AAKX-221CA  (7200轉) SATA

-------------------------------------------------------------------

(HD Tune 專業版4.6測試)
隨機寫入 我沒有測試

隨機讀取 請看下圖:

 

 

 

 

7200轉SATA  西數WD1002FAEX 對比  希捷Barraduda XT    (增加了隊列深度)

-------------------------------------------------------------------------------------------------------------------------
原文:http://blog.chinaunix.net/uid-14283731-id-2824441.html

 

 


RAID 0 1 5  隨機訪問(IOPS)性能測試 
------------------------------------
SATA 與 SAS 硬盤
源文地址:http://blog.chinaunix.net/uid-14283731-id-2824341.html

我們先來看看隨機讀應用的特點。在隊列深度爲1時,相當於單線程訪問,此時的IOPS基本相當於單塊硬盤每秒鐘的尋道+等待次數(即平均訪問時間的倒數)。當隊列深度不斷增加,每塊硬盤的NCQ(本地命令排隊)功能和硬盤的數量開始發揮作用。隊列深度達到256時,理想狀態下的IOPS數值與硬盤的數量成正比,無論RAID級別爲0、1、5還是6,即單塊硬盤IOPS的N倍(N=硬盤塊數)。

那麼實際情況如何呢?我們看到下方的3條SATA硬盤測試曲線除了最右端的一點基本重合,這樣就印證了我們上面的說法。RAID 1的測試成績在隊列深度64時達到最大值,RAID 0/5/6也在128之後不再明顯上升。SAS RAID 1在隊列深度4之前的IOPS小幅超過了RAID 0和5,我們覺得也許是由於簡單RAID級別在資源的消耗上更少吧。
SATA RAID的IOPS最低值在65左右,而SAS則超過了180,這就是7200rpm和15000rpm硬盤機械部分之間的差距。SAS RAID 0/5的最大IOPS達到了1200,RAID 1也超過900,而SATA只有不到600,可以說是SAS硬盤價格貴最好的解釋。
下面是隨機寫,不同RAID級別在該項目上表現不同。雖然此時我們關閉了RAID卡的write cache,不過操作系統的磁盤寫入緩存仍然起作用。對於RAID 0和1,不同隊列深度的性能差別不大就是由於數據是經過緩存而後寫入硬盤的。而RAID 5/6由於複雜的寫入算法,數據就沒有前面的讀測試那麼樂觀了。RAID 0的IOPS仍然和硬盤的數量成正比;RAID 1由於是2塊硬盤寫入同樣的數據,表現基本相當於單盤;RAID 5/6的隨機寫速度理論上也會隨着隊列深度的增加而提高。

排在最上面的1條曲線是SAS RAID 0,IOPS達到1000以上;其次是SATA RAID 0,也有600上下,二者之間差距的原因還是單盤性能,和前面的隨機讀測試一樣。SAS RAID 5的IOPS起初爲100左右,在隊列深度達到16之前一直不如RAID 1,最高時也沒有超過400。這就是一些數據庫用戶選擇RAID 1(10)而不是RAID 5的原因。SATA RAID 5的成績大約爲SAS的三分之一左右;而最下面的RAID 6測試曲線和我們預期的差距較大,始終沒有超過40 IOPS。這是本次測試中我們發現的第一個不太正常的情況,或許Adaptec需要改進一下。

 

 

是OCZ Vertex SSD固態硬盤的測試數據

-------------------------------------------------------------------------------------------------------------------------

 

 

 

SSD 三星830系列  IOPS指標

-----------------------------------------------------------------------------------------------

(價格是2012-10-29 京東商城價格)
三星(SAMSUNG)830系列 512G 2.5英寸 SATA-3固態硬盤(MZ-7PC512B/WW) Basic Kit    ----3500元
連續讀取:最大 520 MB/秒 連續寫入:最大 400MB/秒 隨機讀取:最大 80,000 IOPS 隨即寫入:最大 36,000 IOPS

三星(SAMSUNG)830系列 128G 2.5英寸 SATA-3固態硬盤(MZ-7PC128B/WW)  ----670元
特性   連續讀取:最大 520 MB/秒 連續寫入:最大 320 MB/秒 隨機讀取:最大 80,000 IOPS 隨機寫入:最大 30,000 IOPS
三星(SAMSUNG)830系列 64G 2.5英寸 SATA-3固態硬盤(MZ-7PC064B/WW)
    ----450元
特性 連續讀取:最大 520 MB/秒 連續寫入:最大 160 MB/秒 隨機讀取:最大 75,000 IOPS 隨機寫入:最大 16,000 IOPS 
測評文章:

http://memory.zol.com.cn/260/2600260_all.html

http://lcd.zol.com.cn/288/2880622_all.html

 

上圖中的QD是隊列深度,實際情況隊列深度不會超過4,所以隊列深度爲1最有參考價值。

 

 

 




美光(Crucial)M4系列 128G 2.5英寸 SATA-3固態硬盤(CT128M4SSD2)  ----780元
500 MB/sec (SATA 6Gb/s),175 MB/sec (SATA 6Gb/s)
隨機讀取 4k 45,000 IOPS,,隨機寫入 4k 20,000 IOPS

美光(Crucial)M4系列 64G 2.5英寸 SATA-3固態硬盤(CT064M4SSD2)   ----460元
連續讀取 (up to) 500 MB/sec (SATA 6Gb/s),連續寫入 (up to) 95 MB/sec (SATA 6Gb/s)
隨機讀取 4k 45,000 IOPS,,隨機寫入 4k 20,000 IOPS

英特爾 Intel SSDSC2CT120A3K5-CBOX 120G 固態硬盤330 系列     ----1000元
順序讀/寫(最高) 500 MB/秒/ 400 MB/秒 
隨機 4KB讀/寫(最高) 42,000 IOPS / 52,000 IOPS 

英特爾 Intel SSDSC2CT060A3K5-CBOX 60G 固態硬盤330 系列     ----470元
順序讀/寫(最高) 500 MB/秒/ 400 MB/秒
隨機 4KB讀/寫(最高) 42,000 IOPS / 52,000 IOPS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