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团队内部培训体系的建立

作为技术管理者,帮助下属提高工作技能是重要的日常工作之一。下属能力越强,工作效率越高,工作质量也越好,整个团队的绩效目标越容易达成。为了提高团队成员的个人能力,大部分技术团队都会有一些定期,不定期的培训和分享;一些团队也会建立自己的培训知识库。但不少人会觉得培训的效果一般。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我过去建立技术团队内部培训体系的一些心得和经验。

 

要让培训有比较好的效果,关键是“在合适的时间,给合适的人,提供合适的培训”。

首先,培训的时机很重要。最好的培训时机是:培训完,培训的知识就能马上使用。很多时候,一些技术类培训,培训完,几个月都用不到,等真正要用到时,都已经忘了。

其次,培训的内容符合参与者的层次,也是培训获得好的效果的很重要的一点。很多公司在做一些技术培训时,往往要求全员参加。由于团队成员技术能力高低不同,如果培训内容比较初级,一些技术比较好的人会觉得都已经知道了,没什么意思;如果培训内容过于高深,一些技术能力低的人听了也没什么感觉。

 

但是真的要在合适的时间,只给合适的人做培训,每次培训的“合格参与者“人数就会比较少,组织培训的人和讲师都可能觉得参与人太少,不值得做。针对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就是建立”培训知识库“。每次的培训,分享录制下来,保存在共享的知识库中。当有人有需要时,可以自己去学习。

 

只是建立培训知识库,其实并不能解决“在合适的时间,给合适的人,提供合适的培训“的问题,因为员工很多时候,自己并不知道需要参加什么培训。这里需要好的引导,才能把培训知识库的作用发挥出来。具体的引导可以通过内容的组织结构和主管引导两方面来入手。下面是我在一家任职公司的具体实践:

 

我们的培训知识库,大的目录结构有“新人培训“,”通用技术培训“,”通用管理培训“,”部门专属培训“。在”通用技术培训“中,又分为”初级培训“,”中级培训“,”高级培训“,”专题培训“,”经验分享“。其他大类中有类似分类。通过这种组织架构,引导员工在合适的时间去参加合适的培训。我们会要求初级工程师在一段时间内,必须把”初级培训“看完;但”中级培训“,”高级培训“并不建议他马上就看,更建议他晋升到相应岗位之后,再去学习。员工有兴趣的话,可以自己在” 专题培训“中的内容有选择的学习,但主管在一些特定时候,如某个项目开始前期,可能会要求某个员工必须完成某个专题培训的学习。

 

另外补充一下我们建培训知识库时的一些好的实践细节:

1.     我们的培训视频会定期更新。有些培训,每半年会当面做一次,并要求讲师更新内容。这样避免一些培训内容的过时

2.     一些必须参加的培训,会附带一些“测试题“,通过是否完成”测试题“,来验证员工是否认真学习了相关内容

3.     我们会区分“培训“和”分享“。”培训“是针对具体能力的提升,参加完培训(不管是自学,还是参加当面培训),会要求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应用”培训“中的知识。而”分享“相对而言,只是个人的经验,并不代表一定是最佳实践,只是供参考而已,员工可以按自己喜好决定是否应用分享的经验。

 

上述的培训体系在我任职的公司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