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原理】期末複習筆記 第三章 數據鏈路層

第三章 數據鏈路層

3.1不同的數據鏈路層協議

           PPP協議(點到點)

           CSMA/CD協議(以太網)(帶衝突檢測的載波偵聽多路訪問機制)

        (網關和本計算機在同一個網段,一般是路由器的地址,路由器隔絕廣播包)

        集線器(只能工作在半雙工)和總線型類似

 命令提示符cmd:

arp(地址解析協議)命令:可以查看計算機中緩存ip地址對應的mac地址

ipconfig:可以查看計算機的mac地址,ip地址

 

以太網(Etherne II)的數據幀格式:

報頭8    目標地址6    源地址6    以太類型2    數據46-1500    幀檢驗序列

 

報頭:8個字節,提供接收器同步和幀定界服務。

目標地址:6個字節,目標MAC地址,廣播地址全爲1,0xFF FF FF FF。

源地址:6個字節。指出發送節點的單點廣播地址。

以太類型:2個字節,用來指出以太網幀內所含的上層協議。

有效負載:由一個上層協議的PDU(協議數據單元)構成。可以發送的最大有效負載是1500字節。由於以太網的衝突檢測特性,有效負載至少是46個字節。如果上層協議數據單元長度少於46個字節,必須增補到46個字節。

幀檢驗序列:4個字節。驗證比特完整性。

                           

wKioL1lD_m_AJyPwAAMkXRTrv4Y161.png-wh_50

使用wireshark抓取的以太網數據包的幀格式

PPP協議幀格式:

首部標誌字段(5字節)  數據(不超過1500字節) 尾部(3字節)

首部:由標誌字段和協議字段構成

數據部分:信息字段的長度可變,不超過1500字節

尾部:FCS校驗字段和尾部標誌字段

wKioL1lD_wjgbZlDAAMkXRTrv4Y763.png-wh_50 

           使用GNS3抓取的PPP協議數據包的幀格式

3.2數據鏈路層實現的功能

封裝成幀:在發送數據之前先給其加上頭和尾,用來給數據定界(選定界定符的要求是儘量避免與數據混淆)

透明傳輸:發送端給數據加上轉義字符後發送數據,接收端接收數據並去掉轉義字符,這個過程由於轉義字符在發送時被加上,在接收完成之後被移除,整個過程就好像沒有發生任何事情,所以被稱爲透明傳輸。

差錯檢測:主要通過CRC校驗進行差錯檢測。

算法:先規定一個生成多項式(共有n位),然後給被傳輸數據的末尾加上n-1個 0,用生成多項式除以(mod 2)加零後的傳輸數據,得到n位的餘數,即爲FCS(幀校驗序列)的值

3.3數據鏈路層協議

3.3.1 PPP(點到點)協議:

       (1)特點:簡單(不提供可靠傳輸)

                   封裝成幀(首部和尾部,具有幀開始符和幀結束符)

                                   透明傳輸(加轉義字符,去掉轉義字符)

                                   差錯校驗:CRC計算FCS

                                   支持多種類型的鏈路:光纖,銅線。。。

                                   檢測連接裝狀態

                                   支持身份驗證

                                   最大傳輸單元:1500字節

             (2)PPP協議的劃分:網絡控制協議(NCP):支持不同網絡層協議

                            鏈路控制協議(LCP):建立/配置和測試鏈路連接的選項

                                                   高級數據鏈路控制協議(HDLC):將數據包封裝到串行鏈路,支持同步傳輸和異步傳輸

          (3)PPP協議的幀格式


           幀首字段(1B)7E+地址字段(1B)FF+控制字段(1B)+協議字段(2B)+信息部分(MTU=1500B)+FCS(2B)+幀尾字段(1B)7E

wKiom1lD_nDjEFsHAABvPInIZbU041.png-wh_50

                 (4) PPP協議傳輸的方式

           1)異步傳輸使用字節填充:如果在傳輸的數據中出現了7E(01111110),則將7E變成(7D和5E),如果出現       7D,則變成7D和5D

           2)同步傳輸使用零比特填充:如果出現了0111 1110等連續的5個 0的情況,則每5個1後加一個0.

 

            3.3.1.1同步傳輸和異步傳輸

             同步傳輸(synchronoustransmission ):以幀爲單位進行發送,通過時鐘同步信號,有兩種方式:有專門的線路來同步時鐘;傳輸的數據本身就帶有時鐘信號(前同步碼)

   異步傳輸(asynchronous transmission):以字符爲單位進行發送,兩段有獨立的時鐘(頻率不能相差太多)

 3.4 廣播信道的數據鏈路層(使用CSMA/CD協議)

           3.4.1 國際標準

        10base-5(表示10M帶寬,使用粗同軸電纜,基帶信號,最大傳輸距離爲500m)

               T表示雙絞線

               F表示光纖

               X表示混合介質

      3.4.2以太網的最短幀

          (1)標準以太網設計的長度爲5km,帶寬爲10m單程傳播時延爲25.6us,往返傳播時延爲51.2us,

則最短幀爲10Mb/S*51.2us=10^7b/s*51.2*10^-6s=512b  (64B)

          (2)實際爲等待時間t*2(爭用期)*帶寬

                (3)截斷二進制指數退避算法

    從離散的整數集合[0,1,…,(2k-1)]中隨機取出一個數,記爲r。重傳應推後的時間就是r倍的爭用期。上面的參數k按下面的公式計算:

k=Min[重傳次數,10]

             可見當重傳次數不超過10時,參數k等於重傳次數;但當重傳次數超過10時,k就不再增大而一直等於10。

當重傳達16次仍不能成功時(這表明同時打算髮送數據的站太多,以致連續發生衝突),則丟棄該幀,並向高層報告。

     3.4.3 以太網的幀格式

       wKioL1lD_nCBWN8uAACN6x_p-Kk997.png-wh_50

對於無效幀,路由器直接丟棄

3.4.4 網卡的作用和MAC地址

 (1)網卡使用並行通訊,其工作在物理層(物理連接,數字信號同步,數據的編碼解碼)和數據鏈路層(幀的封裝、差錯檢驗、介質訪問控制)

(2)MAC地址爲全球唯一,共48位二進制組成,前24位標識廠商,後24位自己指定(有單播、多播、廣播MAC地址)

       使用arp -a 可以解析出與其通訊的MAC地址

3.4.5 擴展以太網 (計算機數量、距離)

(1)集線器(hub):工作在物理層,不安全,可以帶寬分享,是衝突域相當於網線=總線型

    (2)網橋:基於MAC地址轉發數據幀 數據鏈路層設備(衝突變小,但是延遲增加(載波偵聽多路訪問衝突檢測))

網橋不關心是否存在其他網橋的存在,只記錄自己端口對應的mac地址

     (3)交換機:很多口的網橋,端口帶寬獨享,每一個端口衝突域(多口網橋)全雙工通訊(可以不使用CSMA/CD協議)

 匯聚層交換機(父級交換機) 接入層交換機(子交換機)

            只要有集線器存在就爲半雙工 交換機比集線器安全

最短幀 幀格式 退避算法 信道利用率

以太網最短幀:往返最長時間*帶寬

 

Ipconfig -all(查看本機的ip,mac命令)

Arp -a (本網段其他計算機的mac地址,緩存)

Wf.msc(windows防火牆)

 

3.4.6 生成樹協議(高可用網絡)

 阻斷環路,避免廣播風暴的形成,每個交換機都有優先級和mac地址,通過比較id來i小的優先級高

選根網橋->選根端口(轉發狀態)->選指定端口(轉發狀態)其他端口爲阻斷狀態

高速以太網(100M,1000M,10000 M)

100M 10M以太網最短幀兼容,網線長度變爲100m

1GB以太網 分組突發 工作在全雙工半雙工  最短幀64字節+載波延伸=512字節(有衝突檢測)

10GB以太網只能工作在全雙工通訊,不用衝突檢測 沒有最短幀要求

3.4.7 VLAN 虛擬局域網

 VLAN 是由一些局域網網段構成的與物理位置無關的邏輯組。

虛擬局域網其實只是局域網給用戶提供的一種服務,而並不是一種新型局域網。


  作者:xuan97916

    參考資料:  [1]韓立剛,計算機網絡原理創新教程[M],水利水電出版社,2017.1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