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和呂蒙——天才的失敗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的故事誰都知道。
三國名將呂蒙本來是一個不肯用功的人。學識不廣,見解自然也不深。魯肅見了他,覺得沒有什麼可取的地方。
後來,經吳王孫權勸說,呂蒙開始自我修煉。
魯肅再遇見呂蒙,論說起天下大事後,非常驚奇地說:“你如今的才幹謀略,已不再是過去的東吳呂蒙可相比的了!” 
呂蒙答道:“對於有志氣的人,分別了數日後,就應當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的才能。老兄你爲什麼看到事物的變化這麼晚呢?!”
乍一看故事很簡單,仔細體味寓意卻很深刻。表面上,它告訴我們:自我修煉可以叫人脫胎換骨,進步神速。而深層次,這個故事還隱藏着一個這樣的世界觀:
#能力不是天生的,是可以後天培養的;
#能力不是一成不變的,是可以學習提高的;
#一個人的成功,不是他做事的成功,而是他自我修煉的成功。
這個世界觀,就是修煉世界觀。
在我看來,三國演義中最具哲學意味的一幕就是:
一代驚才絕豔的天才,上演過“溫酒斬華雄”、“過五關斬六將”、“水淹七軍威震華夏”等一幕幕史詩劇的英雄主角——武聖關羽,最後竟然是敗在了一個不斷自我修煉的平凡人——呂蒙的手下。
這一幕告訴我們,呂蒙的成功,並不是“奪取荊州襲殺關羽”的作戰成功,而在於他自我修煉自我提升的成功。這一幕還告訴我們,多偉大的天才,也敵不過後天不斷修煉的平凡人。
呂蒙的成功有力地證實了修煉世界觀的價值、修煉世界觀對於個人提升的重要價值。如果說關羽是一個神話,高不可攀的神話;那麼呂蒙就是一個實實在在、可以仿效的榜樣。是的,我的看法就是——向呂蒙學習。
向呂蒙學習,就要知道修煉世界觀。只要你並不是一個天才,只要你還夢想着成功,你就不能不知道修煉世界觀。
如果你不知道修煉世界觀,你的眼界和潛力發揮會很容易受限於眼前事務,天天忙於具體工作不能自拔;反之,你的步伐將不會再受到現實中工作的羈絆。你的心有多高,天就有多高;你的心有多深,海就有多深;你的目標有多遠,你在人生道路上就能走多遠。
如果你不知道修煉世界觀,就會常有看不清眼前事物的迷惑,就會常有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的悲哀。在職場中,你的真實形象可能就是: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反之,你就少有看不清的迷惑,少有看不透的悲哀。在職場中,你的真實形象就是:眼界開闊,胸襟博大,思路寬廣。
想真正成爲自己的主人,要真正掌控自己的命運,修煉世界觀,它真的非常非常重要。
“老孫,你的觀點到底是什麼?”有些朋友仍在迷惑。
——對於職場人而言,最重要的工作不應該是手頭上那個工作,而應該是“自我修煉”這項工作
對於任何一個羣體而言,成功者總是少數。在十個項目經理中,有一個獲得耀眼成功的同時,必定會有幾個仍然在原地踏步,甚至有人會折戟沉沙。部門經理也是如此,產品經理也是如此,甚至公司老闆也是如此,沒有一個羣體會有例外。
擺在我們面前的現實就是這麼冷酷。可是沒有別的選擇,我們還是要走下去,要成功地走下去,要繼續成功地走下去。
那麼,怎麼辦?
——除了修煉你別無選擇。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