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情的做生意

9年前我做過幾年企業信息化運營,那個時候對於IT服務提供商來說,產品很好賣,市場處於探索期,客戶決定買或者不買這個產品,完全取決於銷售人員的一番說辭,這些渴望賺錢的年輕人,用精心編造的一些銷售“語言”,讓客戶想當然的買到了期望值並沒有那麼大的產品。這個行業就在催眠和自我催眠中,逐漸混亂,又逐漸調整,作爲IT行業不可或缺的Customer Service,在其中起到了推動行業運行的巨大作用,這個介於銷售和開發之間,介於專業和非專業之間的特殊服務崗位,以專業和不帶功利性的服務,彌補着客戶心理的落差,挽回着行業的尊嚴。很多顧客,罵着企業和他們成爲了好朋友。

再後來,又接觸到了傳媒行業,一個剛剛接受了風投的創業型公司,公司理念、價值觀還有人員構成,如一個剛剛涉世的大學生,自戀着自己的商業模式,前臺兒子般拿一單,後臺“以一當十”孫子般滿足客戶提出來的幾乎所有要求。完後傳來的是客戶與前臺曖昧的新聞,這是典型的爲他人做了嫁衣。

再後來,投身到了美容行業,這次是以主家的姿態,從事了第三份服務性行業。一家是香港上市公司,一家是英國BV基金風投,一家是屬於自己的小本生意,公司的文化,產品,客戶的類別,可以說是差別很大,有世界500強的客戶,有私人老闆,再到百家姓,但是,真正能長久吸引客戶的,不是什麼新技術、新體驗,絢麗多姿的東西,而是尊重他們的價值體驗,從每一個細節中透露出來的人性的關懷,透露出來的經營智慧和企業文化。

現在商業在快節奏的競爭中,也許走的太過的着急,我們僱傭了一批深喑此道的高手發展企業,但是卻在客戶的體驗和需求上研究不多,投入太少。粉飾門面和鋪天廣告或許可以讓客戶有一絲心理面的安全感,但是感情體驗也是他們認可企業的一個重要手段,這就是爲什麼有些大企業客戶開發的多,流失的更多,開發成本遠遠大於維護成本。溫情的做生意,是一種商業思維,以平和的心態和負責任的態度,來進行商業決策,每一步都會收穫感動,感動客戶,感動自己,由此而來的是那份商業的自信和意想不到的客戶回報。同質化的今天,拼創新,可以開拓發展,以溫情的思維做商業,可以收穫核心競爭力,守住企業發展的成果。

說到這,騰訊入股京東就是個很好的例子,互聯網其實沒有太大的創新,但是兩個生態圈的融合,就給了移動端客戶和電商端客戶一種新的體驗,可能騰訊還是騰訊,京東還是京東,但是在電商領域並不成功的騰訊上,體驗成功電商京東的購物感覺和信賴度,會是什麼樣子,這就是給了客戶一種選擇,也許在電商爭奪如火如荼的今天,也不透漏着一絲微微的溫情嗎?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