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IT運維談(四)IT部門,如何對待你的“上帝”?

    業務部門既然是IT部門的用戶,那麼也就是出錢方。想要客戶出資,那你首先應該讓他看到爲什麼他需要出這個錢,向其說明投資的合理性,這個很關鍵。在中國,我們不能急功近利,迫不及待地爲了展現自己的成果而行盲目之舉。

    比如,我以前碰到過一些用戶,領導對IT部門的工作很不滿意。爲什麼呢?因爲領導說,好吧,我們 要重視IT,我前年投了幾千萬在機房裏,好的,你們帶我去看機房,確實建得很漂亮,去年又投了幾千萬,又看了機房,今年還要投幾千萬去看機房嗎?其實如果IT部門能將這些資源投向明確地彙報給領導,並講清楚需要這些投資的理由,領導不僅不會不滿,反而會更大力地支持IT部門的工作。

    我曾經到過一個地方的電信公司,在做評測的時候,發現他們的業務系統搭建是按時間來的,早前因爲上馬了很多業務系統,他們就買了一個小型機,這個小型機上運行了十幾個業務,隨着業務的繁重,這些業務系統就變慢了。後來他們又買了幾個小機,每個小機最多跑一兩個業務,但這些業務使用的頻度其實是不一樣。早些時候的業務都是核心業務,使用頻度很高,造成它的小機不勝負荷,而後面的資源是閒置的,爲什麼不能對它們進行優化呢?像電信企業,基本每年都要求投資,領導就很忐忑,爲什麼每年買那麼多的小機甚至大型機,還是不夠用?爲什麼沒人告訴我 這些東西都用到什麼地方去了?

    如果IT部門能用一個大屏或者是一個管理系統告訴領導,告訴業務部門,目前所有的資源都在如何發揮作用,需要怎樣遷移才能達到資源利用最優,這對大家都很重要。所以IT部門對自己進行的管理也是價值的體現,一方面是對外,對業務部門的交待,另一方面是對自己工作的檢查,我是否做了必要的工作,對所管理的資源進行了優化?

 

    再舉個例子,網絡、服務器、主機、應用都有其自身的管理系統,在整個系統裏看是比較龐雜的,如果你不能把它們統一起來,是不能有效地與業務進行結合的。像比如售票系統我點不進去了,有可能是網絡原因,也有可能是主機、中間件或者機房的問題,這些都可能會影響到它。所以要想搞清楚到底阻滯業務系統正常運行的因素是哪些,最後先考慮如何搭建一個綜合管理平臺,把這些數據能夠聯繫到一起,在這個基礎上才能將業務系統的運行狀態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如果開始的建設沒有考慮好,不是採用綜合管理的概念,而是“鐵路警察各管一邊”,那最後的結果不會好。綜合管理平臺的搭建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買一個產品就能解決的,在這個過程中你可能會碰到很多問題,首先要求詳盡,IT不留死角,涉及到的IT設備都可被管,這是第一步。

    再者應該考慮是否都能根據企業的自身特點去分析其業務,搭建每一個業務的模型,可以先搭建一兩個,請領導和業務部門來看。當看到價值後,我們纔好全面鋪開,把所有運行在基礎平臺上的業務透明化,展現出來,體現整個IT部門的管理價值。在這個基礎上你才能獲得上級領導的支持,才能改變部門的流程,包括職位設置等等。因爲IT流程建設是需要改變整個部門的崗位設置的,是需要把這些部門進行流程梳理的,這個工作是比較艱鉅的。也只有將業務梳理清楚,體現了自身價值後,纔可能說服領導,給予更多人力、資金的支持,提供更到位的IT運維服務。

   IT服務於業務,業務也能成就IT。相信在這樣的良性往復之下,IT的給予,終究會得到“上帝”的認可,並帶來豐厚的回報。

【您還可以來看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