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職經典問題

求職經典問題之一:頻繁跳槽的應對
對於任何一個公司而言,員工的不穩定是最大的隱患,這不僅導致公司招聘成本的增加,也破壞了工作的延續性。所以在面試過程中,公司也會特別關注應聘者的跳槽頻率。
但是,我對於頻繁跳槽的人並沒有太多的鄙夷。很多工作在應聘時是看不出好壞的。就像公司對新錄用的員工有一個所謂的試用期,那麼員工也可以在“試用期”後因爲自己的不滿而重新選擇自己合適的職位。所以無論是尋求穩定,還是儘快離開不適應的環境,只要本身沒有惡意,這些,都無可厚非。
但是,問題在於,這種頻繁的跳槽引起了新的用人公司的擔憂。在無法深入瞭解應聘者的情況下,一份頻繁跳槽的簡歷難免給公司負面的印象。所以,怎樣在面試中彌補這個問題,也就是這類求職者最需要解決和麪對的了。
我的專業是人力資源管理方面的,從專業角度來總結,一般的人事都期望應聘者向自己證明,該公司和職位就是他們最最適合的着陸點。尤其是某些企業,企業文化所致,公司也就特別喜歡能對公司產生歸屬感的人。
所以,在面對面試官提及你頻繁跳槽的問題時,一般需要強調以下兩點:
1.承認自己開始在確定職業目標上有些困難(態度上打動對方,表明自己是很容易溝通的,並不是想象中的喜歡一走了之的無情之徒),但現在已經十分明確了自己的職業方向(表明自己經過幾次跳槽已經給自己定位了,今後不會發生頻繁跳槽了)。
2.說明之所以離開之前的職位,僅僅是由於自己發現離開是爲了加重責任,拓寬經驗的方法(充分展現眼前的這個公司就是自己真正的歸宿)。
當然,每個公司有自己的策略和想法,每個人事招聘者都有自己的性格和思維,所以以上的理論只是參考,但是無論如何,都不能將之前的跳槽歸咎於之前公司或者上司同事的問題。頻繁跳槽是會給人負面印象,但是頻繁跳槽也不是沒有機會爲自己辯護,關鍵在於如何說明得合情合理,讓對方爲之動容。
這裏,也願之前頻繁跳槽的各位能夠吸取一些經驗,儘快找到非常適合自己的工作,然後穩定地工作下去。

求職經典問題之二:離職理由
衆所周知,對於除應屆生外的跳槽者來說,這個問題出現的概率幾乎爲百分之百。很明顯,這是一個非常矛盾且有難度的問題。從求職者角度來說,離職的原因不外乎這樣幾種:錢少、離家遠、沒前途、人際關係的危機等等。這些都是非常客觀和現實的問題,不能因爲這些原因而否定這個人。但是,從公司角度出發,雖然面試官明白應聘者心中的委屈不滿,但是他也同樣擔心一旦僱傭了這個應聘者,將來有一天他會用同樣的方法來對待自己的公司。所以,這個問題回答的關鍵,就是要處理好兩者之間的矛盾,既要表達合情合理的離職原因,又要隱藏自己對先前職位的不滿情緒。所以,一般的經典回答模式是:我在之前的工作中享受了樂趣(或者和大家相處得很好,再或者學到了很多東西,等等),但是我希望在這個領域更好地發展,去拓展新的未來,去挑戰自我(如果是跨行業的話可以說想學習更多方面的知識或在這個新行業更能發揮自己所長等)。
所以,這個問題回答的關鍵在於,要突出自己是“轉職”,而非“離職”;自己是“爲了提升”,而不是“從原公司離開”。即是說,應聘者在面試中遇到這個問題,無論如何回答,都要向面試官展示出自己是爲了尋求更多的責任,更好的發展機會和更大的挑戰而選擇新的公司,其客觀上也能幫助新的公司來發展,並不是單純地由於自己對目前工作處境的失望而不得不離開。突出了這一點的回答能夠讓應聘者在面試中處於心理上的主動。當然,爲了維護這個觀念,切記要避免對之前工作的不滿和負面評價的流露。
當然,還有一種情況。有些人確實是由於一些被動的情況而離開工作的,比如能力無法勝任,再比如最近很多在金融危機下遭遇減薪或裁員而不得不另尋出路的人。在惡劣的就業形勢下,這些應聘者甚至甘願找比現在級別更低、工資更少的工作。但是,我的建議是,即使真的爲處境所逼迫,也不要在面試中輕易表露出來。對於一個面試官來說,如果面對的是一個自願平級跳槽甚至降職的人,對他的第一印象就是他不夠自信,不願意去努力,同時也懷疑他在困境中尋找機會的能力以及堅持到底的精神。至少,如果是我,我會這麼想。雖然,我知道這樣的應聘者充滿了無奈,只是希望能有一份養家餬口的穩定工作。因此,我想說的是,正是因爲必須儘快找到工作,這樣的應聘者更應該在面試中充滿自信。如果說因爲金融危機被原來的公司掃地出門,那麼只是給自己創造了一個更廣闊的擇業空間。在面試中能展現這樣自信的人才,往往是新的公司最爲器重的,因爲任何公司都希望招聘一個能和公司一起患難,能有信心去衝破難關的人。

求職經典問題之三:談工資的技巧
這是從面試到錄用必須要經歷的一個過程,甚至說,有些即使還沒有想好是否要錄用你的公司也會提出這樣的問題:你的希望工資是多少。以此作爲參考或對人性格的評定。當然,如果一個公司提供的職位,其薪資能夠讓應聘者滿意,那麼似乎就不存在這樣的問題,但是其實在正式錄用之前,一個公司到底能給應聘者多少錢,一個應聘者到底應該爲自己標多少價,這完全就是一場心理戰。
也許有些人會說:我雖然沒有相關經驗,但我很喜歡某某職業,如果能從事這方面的工作,我可以降薪到多少多少。等等。雖然也許是真的,但是我想,大多數面試官不喜歡這樣自貶身價的人。試想,如果你作爲一個人事,在面試時聽到應聘者說:你們公司太帥了,這個職位太美妙了,給我一張桌子一部電話,其他我都不在乎。你是不是要嘔出隔夜飯?
所以,我給出的建議是,能迴避工資問題就儘量迴避。有些公司由於成本控制,有些公司由於等級制度,在某個職位的薪資預算上調整的幅度比較有限。如果一開始就亮出底牌,雙方因爲工資上的差異而造成彼此不是很合適的初步印象,那麼就會使接下去的交談變得坎坷。心理學中所說得“首因效應”,即是指由於第一印象的形成所導致的在總體印象形成上最初獲得的信息比後來獲得的信息影響更大的現象。所以第一印象是異常重要的。由此,面試時首先展示給對方的必須是好的印象。如果將自己的優點,以及和這個職位的符合度都展現出來,從而讓對方想錄用自己的時候,再來談工資就佔據了絕對的主動了。在避免過早談論工資的情況下,應聘者的價值可能會隨着面試的進行而提升。其實在現實中,最終工資比最初公司開出的工資大幅度提高的例子也有很多。
當然,我自己在找工作中也遇到過一些公司,強迫你回答這樣的問題。那麼,在無法迴避工資問題時該怎麼辦呢。應聘者不知道公司能給多少,說多了怕對方覺得自己眼高手低,說低了怕自己吃虧。那麼比較好的回答方法是不限定在一個具體數目中,並且這個範圍可以稍微廣闊一點。比如:3000--5000。其下限是應聘者的最低底線,或者略低於最低底線(記住,是略低),上限一般比下限多50%左右。
當然,有時候會有一些公司已經先行開出了不符合求職者價值的工資。但是必須明白一點,工資只是一個方面的參考,適合不適合工作不是光看工資,而是看職位要求和求職者的經歷是否匹配。只要雙方的意向不要相差過遠,很多公司還是願意爲應聘者調整工資的。

求職經典問題之四:你還有什麼要問的嗎
這又是面試進行到最後一個慣常的問題。以前我自己在參加很多次面試後有過這樣的想法,這個問題彷彿就是對行刑前的死囚說:你還有什麼遺言要交代的嗎。的確,如果一個讓公司一眼就看中或者在面試中自身價值被充分肯定的應聘者來說,這樣的問題確實很多餘。公司也不會提出這樣的問題,或者你回答暫時沒有什麼問題了也不會有事。但是,大多數應聘者並不是那種能三分鐘入對方法眼的人,大多數應聘者都是介於錄用或不錄用的考覈途中的。所以,即便面試官沒有想要淘汰你的意思,你也應該把這個出現在面試最後的問題當作關鍵的最後一次發言機會。如果這個問題處理得當,會給自己的面試增光添彩,力挽狂瀾。反之,則會讓對方覺得你對公司和職位漠不關心,或者思維不夠靈活等等。所以,一般情況下,請不要回答:沒有什麼要問的了。
那麼,究竟該問什麼好呢,這個問題沒有準備的情況下確實比較棘手。一般來說,公司情況介紹、職位介紹等比較普通的問題面試官會在面試過程中說明。但是,又不能直接了當地問一些諸如工資福利帶薪休假等很唐突的問題。還是那句話,問的問題要圍繞着這家公司,要讓對方覺得你很關心、很關注公司。
下面列舉一下我自己在過去的面試中總結的“最後一問”,以供大家參考。
1.貴公司的主打產品是什麼?主要涉及的領域是什麼?(面對公司產品涉及面較廣的情況下)
2.貴公司在中國國內市場發展的前景如何?(針對外企,尤其是剛進入中國市場的)
3.貴公司的總公司和出資方是哪些公司?
4.貴公司現在有多少員工?有多少辦事處或工廠?
5.貴公司有無針對新人的培訓計劃,具體是什麼?
6.貴公司接下來幾年的發展目標是什麼?
7.這個職位工作內容,以及報告對象是誰?
8.貴公司的企業文化如何?
以上等等,其實這些只是參考,各位自己還可以總結很多問題,在最後只要提出兩三個問題就算安全過關了。如果在之前做好功課,能和對方就某個問題探討甚至提出有見地的意見和建議,那麼可以說就是非常完美了。

求職經典問題之五:你找了多久工作
有些公司特別喜歡問一個問題,你在本次求職中至今找了多久的工作。這本是一個無所謂對錯,可以實事求是回答的問題。但是,許多面試官都認爲,一個人找工作的時間越長,就越表明別人不願意僱傭他(從而說明這個人自身有缺點)。所以,比較聰明的應聘者面對這樣的問題都會回答剛剛開始找。我也希望,所有在職中的應聘者都能夠這麼回答。至少,這是一個比較保險沒有壞處的回答方式。
當然,有些應聘者確實離職了很久,又沒有正當的理由去搪塞,所以很久也沒有找到工作的事實就很難掩蓋了。所以,這樣的情況下,不要硬撐着去編造“離職後我去旅遊了,然後又回老家休息了幾個月,這是我面試的第一家公司”之類的謊話(稍有經驗的面試官一眼就能看穿),而是去表達自己迫切想進入這家公司的願望。應聘者要告訴面試官的信息是,雖然找了很久工作,但是自己始終想要實現自己的理想和價值,之前參加的一些面試也許並不適合自己,而現在則找到了真正合適的職位。希望能有表現的機會。當然,這類問題對你的人品以及日後的工作並沒有什麼影響,基本只是面試時的一些表面問題。所以應聘者甚至可以說自己已經拿到了offer,但是考慮再三,還是放棄了,想尋求更適合自己的空間等等。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即使現在手頭真的已經獲得了別家的offer,也不要以此來威脅公司。

求職經典問題之六:你是否想過進入公司管理層
其實這個問題本來我也沒有考慮到,但是最近我的一些朋友在面試過程中屢屢遇到這樣的問題,並且來與我探討,這點引起了我的注意。
本來管理層這個概念對於剛畢業或者工作不久的人來說是很遙遠的,但是現在的公司往往有意無意會問你這樣的問題:你是否願意將來成爲公司管理層的一員?其潛臺詞就是:你是否願意在這個公司長期發展,爲公司奉獻一生。
這個問題又是一個兩難問題。如果給出肯定的答案,則顯示了你的雄心勃勃,關注職業進展,並且表現得有規劃有信心,但是如果應聘的職位無法提供廣闊的晉升空間呢?那麼這樣的回答顯然會令雙方都很尷尬。如果回答是否定的,則預示你是一個以穩步發展爲目標的人,如果這個公司競爭激烈,那麼你的這種回答無疑將導致你直接出局。
那麼,怎樣妥善地回答呢。還是兩個大原則:第一,要充分了解公司,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根據公司和職位的需要和發展狀況來對應這個問題。第二,面試這種充滿博弈的問題,不要說死,回答要有迴旋餘地。
其實,這個問題無論回答是或者否,都無所謂對與錯。你可以簡潔地這樣回答:首先我非常關心的職業發展,我也想要去承擔更多的責任,但是現在當務之急是做到目前的工作,我想經過幾年的努力,我也可以更好地爲公司貢獻自己的力量。
諸如此類的回答,既表達了自己剛進公司,無意去進行勾心鬥角的爭鬥,也勾勒出自己將來一個發展的框架和努力的方向,從而能夠更好地把這個問題過渡過去。

求職經典問題之七:關於出差、加班和遷居
“你願意出差嗎?”、“你願意加班嗎?”、“你願意重新遷居嗎?”
這樣的問題是不是一直被問到?有些公司或職位由於業務關係需要加班、出差,或者應聘者家離公司很遠,那麼公司就會對應聘者產生這方面的顧慮。
當然,沒有多少人喜歡一個月內三週都在出差,但是有些工作確實有這樣的需求。我們不能認爲公司或職位不好,只是每個職位都適應不同的人羣。尤其是在金融危機下,我也一直認爲,有時候應該避實就虛,選擇一些比較辛苦(指出差多或者加班多的工作,當然是指有正常需要的出差和加班)的工作,或者到一些偏遠的地方工作。這不表示你低人一等,只是說明你更好地去利用了工作的機會。
回到這個問題,我建議的回答方式是先承認這確實是很辛苦的,但是自己能夠想盡辦法克服,畢竟自己喜歡的是這個公司和職位,並不太在意出差、加班和工作地點偏遠等。
當然,這裏面還有一個注意點。人力資源學認爲,面試時越是具有淘汰性條件的關鍵性問題,越是容易被放到前面來問。所以,關於出差、加班和遷居的問題如果早早被擺上了檯面,說明公司真的是有這方面需要,如果你真的很厭倦出差、加班,或者無法適應上班路途遙遠,那麼你可以放棄這份工作。如果這類問題是在面試進行到一定階段而被隨意地問及一下,那我的理解是,公司只是想要考察應聘者,或者說出差和加班等還有調整的餘地。
所以,關鍵還是自己要把握好回答的分寸。

求職經典問題之八:你何時可以開始工作
面試進入最後階段,如果應聘者給公司留下很好的印象,或者還在公司考慮範圍之內,公司一定會問這樣的問題。這個問題已經是讓你接近成功的問題了,不過有時候就是在最後的關頭,要更加小心地應對。
一般情況下,已經離職的人可以馬上開始工作,而在職的人需要先辭去原先的工作。我國勞動法規定,在勞動合同生效期間,勞動者需要解除勞動合同,必須提前30天以書面形式向用人單位提出。這其實是對用人單位進行的保障,使他們有充裕的時間進行工作的交接和延續,並尋找其他替代者。不過,當你被新的公司錄用的時候,新公司肯定是希望你能儘早上班的。也許,你可以以各種理由立即或者僅用兩週就離開原來的公司,但我還是認爲,無特殊情況下,在職人員在回答這個問題時,還是說明需要一個月才能來上班比較好。一來,現在是有工作,並不會讓你蒙受經濟損失,二來,一般的公司更喜歡穩定而負責的人。如果你匆忙拋棄原來的公司,將來也可能以同樣的方式對待新的公司,這點會讓新公司不安。
然後來說一下離職者。前面已經說了,離職者一般可以馬上上班,但是任何人在找到工作後,都喜歡在緊張的面試過程和更緊張的新工作之間給自己安排一個緩衝期。離職者找到新工作後,可能需要休息幾天,可能想度個假,或者可能想去解決一些之前沒有做的私事。這可以理解,並且無可厚非。但是,如果真的這樣回答的話,會讓面試官覺得,你將自身的需要置於公司利益之上了。所以最佳的回答還是隨時能上班,服從公司的安排。即使你真的想放鬆幾天,也可以以一些客觀理由來推脫,比如需要在公司附近找房子,需要幾天時間等。
最後,再說下最不好的回答方式,那就是不確定什麼時候能上班。不管有什麼樣真實的理由,這樣的回答都讓人覺得很疑惑。既然你想要來從事這份工作,爲何不能回答這麼明顯的問題呢。更可怕的事就是,這個問題讓面試官聯想到你其實是不確定是否接受這份工作,也許你還在外面參與其他的面試吧。從而也讓面試官對你產生負面的信任危機。
好了,暫時就寫這麼多,希望能夠給大家的求職和麪試提供一些參考。
當然,再次重申,這個只是我的個人意見,並不是什麼面試寶典。
今後如果我還想到什麼問題,也會及時更新總結與大家一起分享。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