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浪潮之巅》-第一版-11.硅谷的另一面

wKiom1d0fQ3QzY0PAAIWCESrvrI660.jpg

创业者的条件  

并非每个人都适合创业,一个小公司要想成功,有很多因素必须同时具备,一个科技创业者需要具备:

    1.创始人很重要。任何梦想家都不足以成事,因为所有的成功者都是实干家。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书中有两类聪明人,一类是曹操、司马懿那样的领袖人物,另一类是出点子的谋臣,像郭嘉、诸葛亮。办公司需要的是前一种人。


    2.创业者还必须精力过人,因为他们必须能熬得住几年每天在简陋的车库里工作16-20小时的苦日子。


    3.他们必须是多面手,因为在创业初期,他们必须干所有的脏活。著名的语音技术公司Nuance的共同创始人Mike Cohen博士曾说,创业是一件极麻烦的事,创办一家公司的初期,小到安装一个传真机这种杂事都得自己干。


    4.成功的创业者必须有一个小而精的好团队,里面每个人都得不计较个人得失,同甘共苦,否则成则争功,败则互相推诿。


    5.在技术上,团队成员必须有自己的金刚钻,他们的技术必须是不容易被别人学会和模仿的。如果看到yahoo挣钱就去搞网站,那基本上可以肯定是要失败的。


    6.光有好的团队和技术远远不够,他们有商业头脑而且必须找到一个能盈利的商业模型,Ebay和google的成功很重要地在于它们很早就找到了好的商业模式。但找到一个好的商业模式有时比发明一项技术更难,即使最有经验的风险投资专家在这上面也经常栽跟头


    7.判断力和执行力,办起一个公司并不难,把它从小做到大并且做到盈利就不容易。执行力是保证正确决定能够最终实现的因素。判断力和执行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经验。创业的年轻人天生具有非凡的判断力和执行力并不容易,为了保证一个起步良好的公司能够成功,一般风险投资家在投资时同时,要为公司寻找一位专业的CEO就是这个目的


    8.外部环境,很多很有前途的公司因为在创办的时机不对,也会随着经济大环境的衰退而夭折



嗜血的硅谷

    1.硅谷的加班氛围,每个人都自愿加班


    2.硅谷的失业率高企,很多人为了使技术不荒废,宁可不要工资工作(在硅谷,如果雇人的公司发现一个申请者半年以上没有工作,就会很不愿意雇佣这些人,因为公司会觉得这个申请者要么技术已经荒废、要么自身条件不强,否则为什么半年还找不到工作)


   3.硅谷会有一些小公司,打出招人的广告,讲明是没有工资的(当然,用了一个好听的说法叫"合伙创业",可以得到一些可能有意义,也可能是废纸的股票)



创新的硅谷

   1.机会均等

    在硅谷谋职,简历固然重要,但是个人的本事(包括和人打交道的软本领)才是各个公司真正看中的,硅谷需要的不是指手画脚的权威而是实实在在的干事件的人。

  硅谷几十年经验证明,那些初出茅庐能干具体事件的年轻人可能比一个经验丰富但是已经眼高手低的权威对公司更有用。在这方面google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例子,google更相信自己通过面试得到的判断而不是简历和推荐信,所以,在招人的时候,总喜欢考一考,不管面试者的名气有多大,水平多高,过不了考试也是白搭。从google和ebay以及无数硅谷公司成功的经验看,这种不迷信权威,公平对待每一个人的做法总体上是对的。它确实有时候使得公司和一位称职的权威失之交臂,但是使得硅谷的公司能更多的吸收新鲜血液,充满了活力。


    2.饥渴感

    红杉风投的投资家们和我谈过他们选择投资对象的原则,其中一条就是创业者一定要有饥渴感,很难想象一个腰缠万贯的富翁比一个急于脱离贫困现状的缀学生更有把公司办好的可能 。因为前者办公司不过是为了锦上添花,而后者则是要置于死地而后生。这就是乔布斯勉励年轻人要保持饥渴感的原因。


   3.做实事

  如果一个人不能脚踏实地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即使名气再大,才高八斗,在硅谷也很难混下去。硅谷公司需要的是能真正做事情的人,而不太看重那些不能带来实际效益的名气。


   4.创新

    虽然现在半导体已不是硅谷的主要产业,但这没有影响到硅谷的发展,因主硅谷的灵魂是创新。



扩展

    仙童公司的两个儿子是intel和AMD

    硅谷有两间重要的大学,斯坦福、伯克利大学

    以google和yahoo代表的互联网公司,颠覆了以微软代表的软件公司向每个终端用户收钱的商业模式。


关键字:专注、创新


阅读总结自吴军博士所著《浪潮之巅》第一版,第十一篇:硅谷的另一面

欢迎订阅我的微信公众号:bitnote 天天都有好分享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