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運用互聯網手機等新興媒體開展羣衆工作

         如何運用互聯網手機等新興媒體開展羣衆工作

                                何朱必

摘要:新形勢下運用互聯網、手機等新興媒體開展羣衆工作已經成爲當前一項緊迫的社會系統工程,關乎企業改革發展穩定大局。做好職工羣衆工作需要提高運用網絡新興媒體做職工羣衆工作的能力,提高深入聯繫職工羣衆、服務職工羣衆、協調各方協力推進職工羣衆工作的能力。

關鍵詞:羣衆工作;做深;做細;做實

2015年以來,互聯網+、工業4.0等大趨勢正快速推動着中國產業結構調整,產業創新、跨界融合等幾乎改變了所有行業,一個新的生態系統逐漸形成。在網絡浪潮的衝擊下,信息的傳播也沒有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通過互聯網,人們獲取信息更加便捷,已經深深影響人們的政治思想和道德情感,其生活和工作方式都在發生深刻的變化,也使人們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發生改變。如何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如何激活個體、提升敬業度?如何在新形勢下運用互聯網、手機等新興媒體開展職工羣衆工作,結合長期從事人事工作實際談談個人體會。

一、互聯網、手機等新興媒體對職工羣衆工作的影響和挑戰

隨着網絡的飛速發展,當下已是互聯網時代,每年上網人羣總數都成幾何級劇增,網絡改變着人們的工作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羣衆路線是黨的工作路線,一切爲了羣衆,一切依靠羣衆和從羣衆中來,到羣衆中去。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思想對了頭,一步一層樓。馬雲曾說,互聯網不僅是一種技術和產業,還是一種思想和價值觀。在網上走羣衆路線,關鍵是要樹立互聯網思維。其實互聯網思維就是一種大衆思維、興趣思維,本質上就是民衆關注熱點、方便快捷獲取信息或傳遞信息做到極致的一種看法。

針對國有企業職工羣衆而言,愛打聽消息、關心職工福利、政策或一個時段的熱點追蹤討論等等,職工思想活躍,接受新事物強,對互聯網等新興媒體興趣極高,互聯網作爲傳播信息的新媒體,已成爲他們獲取知識和信息的重要途徑,並密切聯繫着他們的日常生活,爲工作和生活帶來便利。但在網絡信息浪潮的衝擊下,有些網站也經常向網民傳播一些不健康、不文明的信息,甚至在內容上製造一些危言聳聽的議論,造成極爲惡劣的社會影響。從這一腐朽思想文化傳播的渠道看,網絡信息已成爲不法分子製造傳播黃賭毒的重要場所和載體。特別是近年來手機QQ及微信等溝通工具傳遞信息量劇增,全國每天上億條信息被互相轉發,好的方面是方便工作中快速溝通信息,從而提高工作效率;不好的方面是散佈小道消息快,信息管理難控制、容易蠱惑人心,從而誘發職工羣衆集體上訪、聚衆鬧事、破壞生產、罷工等不穩定因素,給我們做職工羣衆政治思想工作提出了更大的挑戰,也是新時期我們亟待研究解決的突出問題。

二、從戰略的高度重視互聯網等新興媒體的發展,充分利用這種形式,更多地、更強有力地做好羣衆工作

首先,強調樹立互聯網思維是羣衆思維。也就是信息受衆是核心、是重心。網絡是現實社會在虛擬空間的延伸,網絡必然反映羣衆現實的需求、實際的訴願,也包括意見建議。網絡是個大空間,在法律法規的前提下,要允許網民說話,管理者要多一些耐心和包容。網絡上不乏有益的建設性意見,不乏對組織措施的疑慮和不解,也都是羣衆的心聲,需要管理人員吸納。也就是要使“一切爲了羣衆、一切依靠羣衆”向網絡上延伸。

其次,互聯網思維強調“互聯互動”。從羣衆中來,到羣衆中去。“網絡問政”就是一個很好的形式。當下,許多領導幹部通過微博與網友交流、傾聽呼聲。也有媒體爆出,不少幹部在“網絡問政”面前丟醜,被網友問得啞口無言。這就需要官方對已經施行的政策進行反思,是不是從羣衆的角度出發,是不是宣傳不夠羣衆不理解,施政的結果是不是有利於羣衆,羣衆的怨言怨氣化解的是不是到位等等。對領導幹部來說,既要“網上”互動,瞭解民意。更爲重要的是在“網下”實幹,切實解決好羣衆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這纔是“互聯互動”的核心要義。

最後,互聯網思維強調“免費模式”。這是起源於商業裏的“免費模式”。要贏得政治思想工作的主動權,必須緊貼職工羣衆實際,既堅持教育人、引導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幫助人。不斷增強政治思想工作的質量和效果,切實把企業內部網絡信息平臺建設好、利用好、管理好,大力推廣和傳播健康向上的網絡文化,利用科學,健康的網絡文化爲企業各項工作又好又快的發展奠定良好的政治思想基礎。走羣衆路線,出發點和落腳地要放在爲羣衆謀福利、幹實事、幹好事上。這樣才能贏得羣衆心底裏的讚許和支持。

三、把握網絡媒體特點、順應網絡新興媒體發展規律,把利用網絡媒體做羣衆工作做深、做實、做細,實現企業管理與職工羣衆有效溝通、良性互動,從職工羣衆的角度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以提高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新形勢、新常態下,如何運用網絡媒體瞭解民意、開展工作,使網絡成爲傳播正能量和促進人們精神生活健康發展的綠色空間,已經成爲當代領導幹部的一門必修課,衡量領導幹部治理能力和水平的重要依據,各級管理人員特別是領導幹部務必不斷提高這項本領,從職工羣衆行爲習慣和心理變化出發,更好地與廣大職工羣衆有效溝通、良性互動,真正做到從羣衆中來到羣衆中去,讓網絡媒體成爲與羣衆溝通的快車道。

1.對建設性意見要及時吸納。通過網絡媒體,安排熟悉政策制定與執行的專門人員對羣衆提出的建設性意見予以積極迴應,對富有價值的建設性意見要進行細化分類,再組織相關領域專業人員對該建設性意見進行論證評估,對於符合發展規律的建設性意見應當及時吸納,並積極對意見提出者做出迴應,給予適當的物質或精神獎勵,推動決策在走網絡羣衆路線的過程中更“接地氣”,推動執行在走網絡羣衆路線的過程中更受歡迎。

2.對困難要及時幫助。網絡平臺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通過手機QQ及微信等網絡新興媒體,積極收集羣衆訴求,及時受理和解決有關職工羣衆關心的熱點難題,尤其是對於反映上來的職工羣衆在生活中的困難,務必認真落實工作,給予幫助。同時,還要及時進行反饋,與受助人建立長效聯繫,爭取“治標更治本”,從困難源頭解決困難羣衆面臨的問題。

3.對不瞭解情況的要及時宣講解答。走好新形式下的網絡羣衆路線,要做好網絡輿論宣傳講解工作,延伸好網絡輿論陣地、鞏固好網絡輿論陣地。網絡時代在給人們帶來快速高效便捷的同時,紛繁複雜的信息也是泥沙俱下,讓人無法適從甚至難以辨識。尤其對於涉及職工羣衆利益的福利待遇、政策的制定與執行,極其容易出現“好心辦壞事”的局面。面對這種情況,領導幹部應把握好網絡輿論宣傳講解工作,積極利用網絡媒體平臺發聲,針對人民羣衆不瞭解且反應強烈的情況,做好詳實、準確的迴應工作,在宣傳講解過程中,針對人民羣衆不瞭解的“點”逐條解答,以期獲得人民羣衆的理解與支持。

4.對怨氣怨言要及時化解。要切實加強網絡輿情監控與研判,建立健全輿情引導機制,打開職工羣衆情緒發泄出口,及時化解怨氣怨言。利用網絡輿情監控與研判,在發現網民集中性非理性言論時,發現苗頭與傾向要主動應對、及時疏導,堅持及時準確、公開透明、開放有序的原則,防患於未然,同時要因勢利導,尋找怨氣怨言的根源,打開網民情緒發泄出口,引導輿情走向理性狀態,在平等對話交流的互動中整合利益訴求,積極發揮矛盾調和作用,全面壓縮負面情緒,將網民關注點與表達方式引導到健康理性的軌道上來,在走網絡羣衆路線的過程中化解怨氣怨言,構建和諧社會秩序。

5.合理使用網絡媒體提高工作效率。隨着個人電腦或手機QQ及微信等廣泛應用,實實在在方便了大家日常工作信息傳遞,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網絡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虛擬情感世界的網絡溝通,減少了人與人之間的隔閡,日新月異的網絡媒體顛覆了人們傳統的一切溝通方式,如今,人們越來越離不開網絡了。但我們也不能誇大網絡作用,工作中過份依賴QQ幹活,少數管理部門經常出現不加思索也不整理文件資料,就隨便一個QQ傳遞下達業務,網絡的方便更加助長了這些職能部門的傲慢和慵懶工作作風。我們不能以圖方便,把原本網絡的利好變成了不負責任的推手,隨便用電話機幹活、QQ幹活,無論是因工作中疏忽大意忘記通知到位,還是懶於面對面疏通緩解工作中的矛盾,出了問題也都怪QQ闖的禍,業務差錯都推給了QQ等網絡媒體。

6.努力提高深入聯繫職工羣衆的能力。民情民意是作決策、定盤子的基礎,是抓好各項工作的重要依據。深入羣衆,是做好羣衆工作的前提。工會最大的優勢是密切聯繫職工羣衆,最大的危險是脫離職工羣衆。提高深入羣衆的能力,就是要解決真正深入的問題,而不能把下基層當成例行公事,甚至是擺樣子。工會幹部只有深入到職工羣衆當中,與職工面對面、手拉手、心貼心,說職工聽得懂的話,聽職工最想說的話,真心瞭解職工的所思所想,才能與職工羣衆的需求“同頻”,與職工羣衆的呼聲“共振”。要善於向職工羣衆學習,這是做好羣衆工作的基本前提。廣大職工羣衆生活在基層,最瞭解現實,最瞭解實際,在他們中有成千上萬個“諸葛亮”。只有向他們學習,工會工作才能符合實際、符合規律,才能避免“瞎指揮”、“亂決策”。

我們只有把握網絡媒體特點、順應網絡新興媒體發展規律,把利用網絡媒體做羣衆工作做深、做實、做細,實現企業管理與職工羣衆有效溝通、良性互動,從職工羣衆的角度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以提高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直接面向一線職工羣衆,深入地瞭解職工的利益訴求、掌握職工的思想動態,及時妥善地解決職工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化解矛盾糾紛,積極主動爲廣大職工辦實事好事,真正在工會和職工之間架起一座密切聯繫的橋樑、開闢一個良性互動的渠道,贏得了廣大職工羣衆的擁護和支持。

“善治必達情,達情必近人。”領導幹部在與職工羣衆溝通交流時,不僅要懂羣衆心理、會網絡語言,還要有爲民情懷。懂羣衆心理,就是要懂得網絡心理學,摸準職工羣衆的心思,有效對話,巧妙引導;會網絡語言,就是要修煉網絡溝通藝術,善用通俗易懂的網言網語,不擺架子、不裝腔作勢,讓職工羣衆願意聽、喜歡聽。

有爲民情懷,就是要以“視民如傷”的態度迴應職工羣衆訴求。不論是對企業工作提的建議還是對領導幹部個人提的意見,不論是和風細雨的還是逆耳忠言,無論是被“點贊”“灌水”還是被“拍磚”“差評”,都要熱情歡迎、傾情研究、真情解決。

網絡無疆、言行有界,人心向背、事關成敗。順應時代大勢,掌握好網絡工具走好網絡新興媒體羣衆路線,我們就一定能形成最大公約數、畫出最大同心圓,爲實現兩個一百年美麗的“中國夢”夯實思想基礎和羣衆根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