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企业文化

    几年前,与朋友或同事聊起企业文化,总觉得有些缥缈,不好琢磨和把握;而且,企业文化只有大的公司或企业才拿出来郑重其事地讲,中小型企业很少专门强调这事。但是,随着阅历的丰富,亲历几家公司的变化,却觉得企业文化好像一个隐性的深浸到每个员工内部的东西,大家都按照它的规则做事情,可能这些并没有规定在企业制度里;如果有人没按照大家认可的隐性规则办事,他很快就能区别出来。特别是企业之间兼并或者收购,企业文化的差异才能体现更充分一些。

    这还要从一个朋友的故事说起。
    前几年,朋友一直在一家独立的软件公司做,公司长期专注于某生产行业的应用软件,公司的效益很不错,朋友做的很开心。但是,公司好的效益被该行业的一个企业集团看中了,提出以较高的收购价格兼并该公司。开始时,公司老板还比较坚持,但最终抵御不住该集团的高价收购,将公司卖给了该集团,成为该集团的部门,同时也合并一些该集团做同类型工作的一部分人。原公司所有愿意留下的人,其待遇保持不变。朋友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也选择留下来。
    前一段时间见到他,问起现在公司的情况,他显得有些茫然,说部门没有了财权和人事权后,做什么事都讲流程,效率低而且原来公司的员工走了不少,大家也没有了原来的活跃氛围,自己很迷惑到底是选择留下,还是离开,很想听听我的建议。
    通过他的仔细介绍后,我发现企业文化的冲突,可能是造成部门整体低迷状态很重要的原因。过去了3年,需要弥合的文化鸿沟依然巨大,而且到目前为止,这个问题仍然没被大家(包括部门领导,以及大部分员工)重视。

    首先是,部门人员有三个来源,五分之三是原软件公司的人员,五分之一是原集团的软件开发人员,余下的五分之一是原集团的部署实施人员,三部分各出一主管领导,一正两副。不同的来源,导致员工的素质、企业的核心价值、工作氛围、员工的做事方式等都会不同,而这些是一种潜在的东西,也形成公司的一种习惯,它其实时时刻刻影响公司战略的制定、决策和执行,影响每个员工思考问题的方式和工作的效率。这恰恰是企业文化的管理范畴。企业文化内在的内容,并非一般企业口号里的“求实、创新”等,是企业内在的气质,它是从企业创建时,就逐渐培养起来一种氛围,正如电视剧《亮剑》里说的,某个部队的灵魂从它初建就开始形成,这种灵魂或氛围象一个看不见伸缩,将认同它的人紧紧得绑在一起,所有不认可的人都已离开,因此,企业文化的凝聚作用是隐性地起作用。而朋友部门所发生的故事,就是企业文化冲突的一种表现。
    原软件公司,是典型的IT公司,管理相对宽松,员工加班较多(但可换休),对考勤抓的不是太紧,重点是每天完成自己的软件开发、测试或维护等工作,至于自己怎么安排,一般不会被干预太多,是以业绩为核心的管理体系,而且员工彼此比较熟悉,合作和和互助的氛围很浓厚,下班后不加班的话一般都直接回家。
    原集团的软件开发人员,大部分成长于生产型企业,有很丰富的生产线经验,考勤很严,但上班后,效率不高,而且长期从事某一确定领域,比较熟络,很专业,但比较保守,不勇于尝试,常常认为自己没干过的事自己做不好,下班后喜欢聚在一起喝喝酒热闹热闹。而原集团的部署实施人员,其做事方式、经验和思维模式,与原集团的软件开发人员基本雷同,因此,从企业文化的角度讲,两部分人是一种企业文化。
    从企业员工行为和文化的对比,可以看出二者有较大的不同,需要花费很大的气力来弥补文化的差异。这个认识很关键,直接影响了后面的一切思维和活动。

    其次是,在认识到弥补企业文化差异的基础上,要采取行动。去年与他聊天为止,部门采取的行动比较少,只有几次团队建设(如拓展、旅游等)活动,也说明了领导只重视了工作,而对企业文化融合的认识不够,则必然做的不够,从工作交流或开会时,仍能体会到三个来源人员的界限,没完全认识到企业文化裂痕对公司开展业务的影响。
    从现在来看,至少应该做这几件事,在部门的中层领导班子中,提醒大家意识到弥补企业文化裂痕的重要性;调整部门管理架构,应故意将两个来源的团队混在一起,虽然开始开展工作困难,但随着时间推移,相互影响和促进,必然有团结的新团队;处理问题时,做到一视同仁,特别是涉及到员工的晋级和绩效方面,一定要做到尽可能的平衡和合理;多开展一些团队活动,加深彼此非工作时间的了解;开展一些内部互助式的培训工作,使两部分的员工能互补长短等。

    另外,应该花一些气力,专门教育原软件公司的员工,使其主动向集团这边的文化靠拢:一是,所有执行的管理体制是集团的,集团不可能因为部门的要求,而修改集团的一些规则;二是,目前工资是集团发的,即认清自己现在的老板是集团老板,原老板早已拿钱溜之大吉了;三是,部门对集团的贡献毕竟有限,自己的话语权需要通过开展更高效的工作来争取等。不论从那个角度讨论,都应该是原软件公司员工去适应集团的企业文化。否则,没有做好教育工作,角色转换没做好,总是在集团显得突兀和另类,对部门未来的地位和每个人的成长,都极为不利。

    通过朋友的聊天,感觉朋友部门领导也意识到文化差异对部门内伤很厉害,确实伤不起,但是,对后面的实际行动,以及原软件公司员工的教育,都做的很不够。我建议他,必要时,可以侧面建议部门领导做做这方面的工作,对弥补文化裂痕肯定裨益不少。
    朋友听后,觉得有些道理,决定再坚持下去。
    让我们一起,希望通过部门的文化重建,朋友的部门尽快变成一个高效的业绩部门!

转载联系方式:
Email: [email protected]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