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威商業逆襲成功祕訣

相信您一定知道《復仇者聯盟》、《美國隊長》、《鋼鐵俠》、《蜘蛛俠》、《雷神》等耳熟能詳的電影名稱,這些電影均出自『漫威』,每一部的上映都可以把票房拉高:5月份,漫威電影宇宙第19部電影《復仇者聯盟3:無限戰爭》斬獲20.45億美元的全球票房,位於影史第4位;8月份,漫威電影宇宙第20部電影《蟻人2:黃蜂女現身》上映兩週已砍下3億美元的全球票房。

2018-08-31_101904.jpg

    過去10年裏,『漫威』總共出品了20部電影,每部電影中都埋下了相互聯繫的伏筆,這些電影中的每個系列相互整合、串聯在一起,形成了一個世界觀統一的龐大整體,稱之爲漫威電影宇宙。可以看到,所有電影都有一條主線,該主線下相互關聯,而且是有時間線索可尋。事實上,這個做法是一個極其成功的商業案例:收入上來講,『漫威』用這20部電影在全球創造了160億美金的總票房紀錄;影響力來講,諸多好萊塢製片公司都在跟風漫威電影宇宙,這又正說明了『漫威』在電影行業的標杆地位。值得一提的是,不光電影間有聯繫,電視劇也有聯繫,《神盾局》就是可以將這幾部電影都串起來的。

    大多數電影公司只看到了『漫威』的成功,卻沒有細心研究『漫威』所做的努力和付出。作爲電影行業神話級的成功案例,作爲超級英雄電影的標杆,『漫威』成功的祕訣主要歸功於以下三點:有遠見反套路掌控力

1. 有遠見

    漫威電影宇宙的第1部電影《鋼鐵俠1》是在2008年上映的,但早在2000年的時候,『漫威』總裁兼製作人凱文·費奇(Kevin Feige)就已經在計劃搭建`漫威電影宇宙`了,計劃在超級英雄的故事拍成電影之後把他們全部串聯起來,變成一個龐大的系列電影。《鋼鐵俠1》中已經埋了彩蛋和伏筆,出現了神盾局局長,給電影宇宙今後的劇情鋪路,但當時誰也沒看出來『漫威』在下一盤很大的棋。『漫威』就這樣沉穩地拍了4年,直到2012年,《復仇者聯盟1》把超級英雄們串聯了起來,才一下引爆了整個世界,這就是『漫威』的野心和耐心的成果。

    說到『漫威』,不得不提其競爭對手『DC』,二者的超級英雄電影都改編自他們各自的漫畫。單論漫畫,『DC』纔是超級英雄的鼻祖,但在電影領域卻被『漫威』反超了。爲了和『漫威』競爭,『DC』也倉促上馬,要搞電影宇宙,結果卻只拍出了《蝙蝠俠大戰超人:正義黎明》、《正義聯盟》等口碑撲街的電影。

2. 反套路

    超級英雄電影很容易陷入套路化,但反套路卻是『漫威』的殺手鐗,說白了,就是持續地給人帶來全方位的驚喜。就電影類型來講,我們一般認爲超級英雄電影單純靠特效,但『漫威』給自己所有的電影都混雜了其他的風格,幾乎每一部新電影都力圖在之前的基礎上做出突破和改變,融入新元素。比如《美國隊長1》是按照戰爭片的形式來拍的,到了《美國隊長2》就用上了諜戰驚悚片的元素;《銀河護衛隊》則在外太空背景的題材上,融入了搞笑風格。

    再比如選演員,『漫威』的選角總能出人意料。誰也沒想到他們選了一個需要先減肥才能出演的小胖子演員來出演《銀河護衛隊》男主角,也沒人想到英劇《神探夏洛克》的男主角“卷福”居然會演《奇異博士》。又比如對劇情的改編,爲了給大家帶來驚喜,『漫威』甚至不惜殺死一些漫畫原著中的重要角色,改變劇情,甚至重啓整條時間線。總之,就是讓你想不到。

3. 掌控力

    這裏要提到『漫威』的用人之道。很多人抱怨『漫威』對自己旗下的內容控制得非常嚴格,給導演的自由度太少了,但其實優秀的公司一定是對品質控制要求極高的,『漫威』靠的就是一個類似智囊團的六人創意委員會,由編劇和製作人組成,主要負責討論角色、確定劇情走向、確定電影風格。另外,『漫威』選導演,不在意是不是大牌,而是看你有沒有合作的意願、能不能給電影帶來一些新鮮的元素。比如《銀河護衛隊》的導演之前是拍小成本喪屍電影的,沒什麼名氣,但『漫威』還是看中了他,他也果然讓電影大獲成功。

    總結一下,要『模仿』漫威很容易,但要複製『漫威』的成功就非常難了,『漫威』在電影行業激烈的競爭下還能成功,祕訣就在於有遠見反套路掌控力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