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企業雲計算落地從融合基礎架構開始

向企業私有云轉型的驅動力來自兩個因素:一個是業務驅動,IDC的數據顯示,業務部門對採用雲計算的渴求程度比IT部門高出5倍。第二個是IT面臨基礎設施散亂、控制與整合的挑戰,同樣數據中顯示,企業中70%的IT投入用於運營和已有的業務系統維護,只有30%的開支用於創新。

惠普提出的融合基礎架構被看作是企業雲計算的先行軍,能夠有效地解決業務與IT之間支持不均衡的現象。中國惠普有限公司技術服務事業部基礎架構解決方案中國區總經理周培勇同作者談到:“融合基礎架構將會向兩個方面延伸,一是向管理層面的延伸,我們用來管理業務、管理服務,而不是單純的管理機器。另一方面是向基礎架構的底層延伸,能夠讓我們更廣泛地管理IT平臺。”

融合基礎架構

實現了融合基礎架構的IT應該是怎樣的?從周培勇的介紹中可以看到,首先在數據中心可以根據業務的需要調整電源分配。不僅是設備本身的耗電,還包括很多輔助設備,比如空調、照明等。什麼情況下應該用UPS,空調應該是什麼樣的佈置?送風應該是什麼樣的形式?這些都直接影響到數據中心能源的使用效率。

第二點是虛擬化。通過虛擬化資源池將主機、存儲、網絡以及所有的基礎設施部分融合在一起,這其中也包括不同的異構產品。作爲融合基礎架構的關鍵特徵,虛擬資源池共享服務器、存儲和網絡容量的集合,根據應用程序的要求快速進行資源的重新配置。管理人員也可以方便地從資源池中實時獲取技術服務,更快速地支持不斷變化的業務需求。這不但實現了客戶資源的最大化,同時也提高了大規模基礎設施的可擴展性、靈活性和利用率。

第三點是彈性結構。企業中很多不同時期購買的設備型號不盡相同,軟件系統也在不同的版本中變化,很容易導致應用在擴展的時候受到很多限制。惠普的彈性結構基於行業標準,整合了多種協議規範,可以輕鬆實現IT基礎架構的高擴展性。

第四點是基礎設施的運營環境。現在能夠提供給客戶的不僅是一個平臺,還是一個能夠爲客戶的業務提供服務的資源。利用標準化的共享環境,降低運營的複雜程度,並通過基於策略的管理自動化、模板驅動的應用程序部署進行管理,大大縮短了應用程序從部署到對業務產生價值的時間。

中國惠普有限公司技術服務事業部基礎架構解決方案中國區總經理周培勇

周培勇認爲,真正能夠實現融合基礎架構的IT環境應該具備上述這四個特點。“從前IT被叫做成本中心,那麼未來我們希望成爲服務中心。”周培勇談到,“如果作爲服務人員,那我們眼中的IT一定是與現在的不一樣,這也是融合基礎架構真正的價值所在。”

加速向私有云轉型

企業私有云應該包含六個方面的能力:單一的治理與安全模式;按需提供自助服務;自動測量和計費能力;可及時擴展並可滿足關鍵任務的高可用性;對業務應用進行優化;開放的與第三方整合擴展的能力。因此,很多決策者會認爲,私有云的建立複雜程度高,實施週期長。惠普推出CloudStart解決方案,30天即可實現企業私有云的搭建及部署。

中國惠普有限公司技術服務事業部基礎架構諮詢服務高級顧問經理張俊詳細分享了惠普在加速企業私有云部署的三個解決方案,第一個便是CloudStart解決方案。“CloudStart用30天時間就可以完成一個企業私有云的搭建和部署,在企業防火牆內建立一個類似於亞馬遜雲服務的平臺,這是非常令人興奮的。”張俊談到,“30天之內用戶可以獲得企業私有云所包含的六大能力。當然,這個解決方案是基於BladeSystem Matrix之上的,因此在實施前期需要進行服務的規劃和定義、計算服務實施、分級備份策略、安全策略和費用分攤和報告等,也確保更好的實現應用程序資源分配和監控的基於Matrix的雲服務自動化。”

中國惠普有限公司技術服務事業部基礎架構諮詢服務高級顧問經理張俊

第二個是Matrix的升級服務。裏面包括兩個小的解決方案,一是基於Matrix的惠普雲自動化(CSA),二是通過StorageWorks軟件實現存儲資源簡化,加快應用程序部署。

第三個是全新的雲地圖。能夠幫助企業加速業務應用自動化,按照步驟快速持續地自助創建服務目錄,也可以開發一些腳本幫助客戶定製服務目錄。應用架構模板,將異構的應用程序植入Matrix,整合到客戶的應用環境中。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