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廣核圖謀收購世界第五大鈾礦 力拓暗中攪局


日核危機引發中廣核重估海外鈾礦收購要約;而力拓的攪局,給這場原本走向清晰的併購案,增加了新的不確定因素 文/《財經國家週刊》記者 陳少智 3月11日的地震和海嘯,沉重打擊了全球核電行業。全球股市上,鈾礦開採商普遍遭遇重挫。 而在地震4天前,中國廣東核電集團(下稱“中廣核”)剛發起了一起海外併購,斥資7.56億英鎊(約合12.3億美元)收購卡拉哈瑞礦業公司(AIM/NSX:KAH)。 而突如其來的日本核泄漏,使得中廣核的收購價格看上去很像“冤大頭”。 “作爲大股東,我們對中廣核的價格表示滿意”,亞太資源有限公司(01104.HK,下稱“亞太資源”)首席財務官黃煒強告訴《財經國家週刊》。亞太資源,正是卡拉哈瑞礦業公司的第一大股東。 而中廣核內部人士面對採訪,卻顯得謹慎。據路透社3月24日報道稱,中廣核的一位高管曾表示,他們正在重新評估此次的收購要約。 不過,《財經國家週刊》接觸的一些業內專家卻認爲,日本核電危機並不能改變中國的核電大發展態勢,“高層的意見是不能因噎廢食”。 中國核能行業協會主任鄭玉輝告訴《財經國家週刊》,“中國核能企業去海外收購鈾礦資源,我們樂見其成。” 圖謀世界第五大鈾礦 公開資料顯示,卡拉哈瑞礦業公司(Kalahari Minerals PLC)是同時在倫敦證券交易所和納米比亞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其關鍵資產是持有Extract Resources Limited(ASX/TSX/NSX:EXT,下稱“Extract公司”)42.79%的股權和North River Resources Plc (AIM:NRRP)44.9%的股權。 而Extract公司正是中廣核此次的終極目標。該公司擁有納米比亞Husab項目100%的權益,該項目的鈾308總資源量16.67萬噸,爲世界第五大鈾礦。 中廣核正是看中了Husab項目的巨大潛力:Extract公司已獲得了Husab項目 EPL 3138區塊長達兩年的鈾礦勘查許可證延長期,同時已初步證實該地區有望成爲世界三大鈾礦之一。 中廣核官網資料顯示,中廣核現擁有大亞灣核電站、嶺澳核電站一期、嶺澳核電站二期1號機組共500萬千瓦的在運行核電機組。另外,嶺澳核電站二期2號機組、遼寧紅沿河核電站一期、福建寧德核電站一期、陽江核電站、台山核電站一期、廣西防城港核電站一期共19臺核電機組,已獲國家覈准,其中16臺核電機組已開工建設。湖北咸寧核電項目、遼寧紅沿河核電站二期、廣東陸豐項目一期共6臺核電機組正在開展前期工作。 “對於中廣核而言,此次收購對建立自主的核燃料供應保障體系,有着重要意義”,中廣核辦公廳宣傳處一負責人告訴《財經國家週刊》。 力拓攪局 對這起併購,力拓一直虎視眈眈。 在中廣核發布收購消息前,力拓曾和卡拉哈瑞礦業就簡化Extract公司的股權做過討論,意圖將力拓集團的羅辛鈾礦(Rossing uranium mine)和Extract公司的Husab鈾礦進行合併。 力拓集團不僅是卡拉哈瑞礦業的第四大股東,握有11.5%的股權;同時還是Extract公司的第二大股東,握有14.7%的股權;力拓集團的羅辛鈾礦距離Extract公司的Husab鈾礦僅有數公里之遙。 中廣核的報價,雖被卡拉哈瑞礦業看好,卻明顯觸動了力拓的神經。 3月9日,中廣核發布收購消息的第二天,Extract公司的獨立董事表示,計劃向澳大利亞政府監管部建議,以阻止中廣核入股其母公司卡拉哈瑞礦業的申請獲批。 根據澳大利亞相關規定,如果中廣核成功收購卡拉哈瑞礦業公司,中廣核必須向Extract發出二次收購建議;若投資者收購上市公司股份超過20%,必須履行全面收購義務。 中廣核一位內部人士告訴《財經國家週刊》:“這並不會影響中廣核的收購決心,中廣核正在向澳大利亞證券和投資委員會尋求豁免。而且,我認爲即使豁免被駁回,中廣核也依然會走下去。”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突然發生的日本地震海嘯,使得該收購變得越來越有故事性。 按照中廣核原來的計劃,中廣覈對卡拉哈瑞礦業的估價爲每股2.9英鎊,較3月4日卡拉哈瑞礦業的收盤價溢價11%,較3月4日之前6個月的平均收盤價溢價約38%。 3月10日,卡拉哈瑞礦業的股價一度升至2.99英鎊附近;接踵而至的日本核電事故,使得卡拉哈瑞礦業的股價急轉直下,很快跌至2.09英鎊附近。4月7日,卡拉哈瑞礦業的收盤價爲2.43英鎊,2.9英鎊的收購價格明顯高估。 伴隨着全球對核電前景的普遍擔憂,其他類似的併購合同都朝着有利於買方的方向重新談判。俄羅斯的JSC Atomredmetzoloto收購坦桑尼亞鈾礦公司股份的出價相對於原先縮水1.4億澳元(約合1.41億美元)。 而這,也正是中廣核想要降價的底氣所在。“我認爲降價是一定的,這也符合市場規律。但是具體降多少還需要看雙方評估的結果。”上述中廣核辦公廳宣傳處負責人告訴《財經國家週刊》。 然而,作爲被收購方的卡拉哈瑞礦業公司方面,卻有完全不同的看法。 卡拉哈瑞礦業公司執行主席馬克先生告訴《財經國家週刊》:“我認爲日本的核事故不會對此次的收購造成什麼影響,因爲包括中國在內的很多國家的核電發展計劃並沒有改變,這就不會影響到鈾礦市場的需求;而且我認爲日本的事故,反而還會導致全球鈾礦供應的緊缺,因爲事故會使新上鈾礦項目減少”。 黃煒強則告訴記者,“如果價格低於原來的2.9英鎊報價,我們是不能接受的。”黃煒強認爲,根據英國的法律,如果中廣核方面要調整價格,需要提出新的收購要約;而兩份收購要約之間必須要等3個月時間,再加上原有要約的3個月有效期,算下來就需要將近半年的時間。 黃煒強表示,據他所知,力拓已經準備在Extract公司的層面上謀求控股。如果此時中廣核走開,不光會損失一部分保證金;同時卡拉哈瑞董事將會轉而和力拓進行談判——這顯然不是中廣核想要看到的結果。 “在未來幾年的全球鈾礦市場中,中國是全球最具潛力的市場,中國對核燃料有着剛性需求。”黃煒強說。 還要走出去 近兩年來,中廣核、中核集團的海外鈾業有限公司、中鋼集團等國有企業紛紛着眼海外市場。 原因很簡單:國產鈾礦質量不如國外好,儲量也不夠充足;另一方面,國內對核能的大力開發,導致對鈾礦的需求量快速增長。 “國內的鈾礦開發相對來說還是比較滯後的”,原核工業第二研究設計院專家李爾康告訴《財經國家週刊》。 根據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報告,中國已探明鈾礦儲量約爲10萬噸,通常都是中小規模的礦藏,理論上只夠用到2020年,且大多爲0.05~0.3%的中低品位礦。 另外,國內對於鈾礦的勘查覆蓋面不足。全國鈾礦可勘查面積中,已勘查面不足50%,年開採的鈾礦不到1000噸。3月23日,國家科技部在京組織召開了鈾礦勘查、採冶技術研討會。科技部準備和國土資源部相互配合,通過國家“973”和“863”項目,切實推進鈾礦勘查,力爭在“十二五”有新突破。 目前,中國對天然鈾的需求高達每年1600噸,國內的產量只能滿足一半,中國不得不在國際現貨市場上購買鈾礦石,並和國外供貨商簽訂長期合同。 爲建立起穩定可靠的中國鈾礦石供應體系,走出去成了惟一選擇。 然而,目前世界上已探明鈾資源,絕大部分被發達國家礦業公司所分佔,並主導了世界鈾勘探開發的主要市場。 同時,全球一些新興經濟體大力發展核電,使得鈾礦需求量增加,也將使得中國走出去的過程,面臨激烈競爭。 但在未來5~10年裏,中國的實際購買力將會是全球鈾礦市場上的絕對主力。“中國對於市場的影響力將越來越大。”黃煒強說。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