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中心虛擬化不是IT變革的終點

[導讀]如今,越來越多的企業注意到傳統數據中心的侷限性,開始向更高層次的架構與理念轉移,而“邁向雲計算”無疑是衆多用戶的理想。 

  走向雲計算的途徑

  如今,越來越多的企業注意到傳統數據中心的侷限性,開始向更高層次的架構與理念轉移,而"邁向雲計算"無疑是衆多用戶的理想。6月初,微軟召開的首屆虛擬化峯會上,微軟公司副總裁、大中華區首席運營官Michel Van der Bel表示:"雲計算已拉開IT架構變革的大幕,服務器與數據中心的虛擬化只是一個開始,而不是架構變革的終點。"

  走向雲計算的途徑

  毫無疑問,"虛擬化"是當前服務器與數據中心領域裏最爲熱門的詞彙,而且與前幾年更多地停留在觀望與評估層面不同的是,現在越來越多的企業已經將虛擬化用於實際的部署,虛擬化運動如火如荼。

  在微軟看來,虛擬化並不是企業IT架構變革的終點,恰恰相反,它只是一個新的起點,所謂的服務器整合/削減、處理資源的聚合、更爲靈活的資源調度只是一個基礎,一個邁向更高臺階的基礎,那就是雲計算。

  記者瞭解到,微軟作爲全球最大的x86服務器操作系統供應商,其最新的Windows Server 2008 R2免費附帶了Hyper-V R2,爲用戶提供了強大的虛擬化功能與性能。這種獨特的組合,再加上微軟自己強大的全面的服務器和虛擬化管理工具System Center,帶給用戶很好的便利。

  微軟大中華區市場戰略部總經理孫建東指出,數據中心要實現雲計算,虛擬化無疑是一個重要的基礎,但是虛擬化本身並不是雲計算,而只是走向雲計算的途徑之一。虛擬化並不代表全部的雲計算中心的形態,它讓數據中心的計算能力更具伸縮性,供給也更爲靈活,從而可以更好地爲雲計算服務。

  孫建東特別強調,現在的一些企業和IT人員存在一種誤解,即認爲雲計算還是空中樓閣,更多是一種概念性的東西,它的落地和實施存在很大難度,因此這些企業往往是一味等待,錯失良機。他指出,雲計算的落地其實並不難,它的實施也並非像過急流險灘。問題的關鍵在於,企業要做好IT規劃,將企業的IT戰略與雲計算緊密結合在一起,並小心部署。雲計算的最終目的是給終端用戶提供更好的用戶體驗,以及更靈活和強大的IT服務支持,這纔是雲計算的立身之本。

 未來的數據中心

  如果說虛擬化幫助數據中心實現了計算能力的有序、按需調配,那麼雲計算就是針對應用的一種按需交付與供給模式。由於計算能力爲應用服務,所以我們也就不難理解虛擬化與雲計算之間的關係。

  簡單說,雲就是某種應用的集中供給中心,比如存儲雲、辦公雲、數據庫雲等等。而傳統的數據中心更多的是數據的集中,更多的還是與物理架構打交道,雲計算的出現讓數據中心具備了一種智能,一種爲客戶提供應用服務而不僅僅是數據服務的智能。

  孫建東說,數據中心要實現雲計算,虛擬化無疑是一個重要的基礎,但是虛擬化本身並不是雲計算,而只是走向雲計算的途徑之一。所以虛擬化並不能代表全部的雲計算中心的形態,它讓數據中心的計算能力更具伸縮性,供給也更爲靈活,從而可以更好地爲雲計算服務,不過在當前的技術水平下,虛擬化也不是萬能的,也因此,微軟在建立雲平臺時爲用戶提供了更爲全面而完整的跨越虛擬與非虛擬平臺的解決方案與管理手段,爲用戶提供更爲合理的雲計算中心的基礎架構。

  記者瞭解到,微軟雲計算中心運行於Windows Server平臺之上,並處於微軟System Center的管控之下。它承載了微軟面向企業用戶及消費者提供的關鍵業務。目前,微軟雲計算中心耗資5億美元,佔地相當於60個足球場,並且服務器數量以每月1萬臺的水平不斷增加,該平臺每月承載了28億次的搜索、600億個企業郵件處理、2400億條即時通信消息發送,併爲200萬個企業最終用戶提供服務。

  憑藉着這樣的公有與私有云計算平臺的構建經驗,微軟無疑是企業客戶優秀的雲計算夥伴,不管企業是需要私有云,還是公有云、混合雲,微軟均有充分與成熟的解決方案。

  讓私有云真正落地

  雲計算的最終目的還是爲了給終端用戶提供更好的用戶體驗、更靈活和強大的IT服務支持。微軟一直提倡的"雲+ 端"的策略,一方面通過雲帶來更加強大與靈活的後端支持以及集中管控的IT系統;另一方面,強大的"雲"需要新一代的"端"來支持,雲與端的配合使得終端用戶可更加便利地訪問各種信息與系統。

  孫建東說,如果說服務器與數據中心虛擬化強調的是計算能力在後端的集中與靈活供給,雲計算強調的是應用在後端的集中與靈活供給,那麼桌面與應用虛擬化就是在前端對計算能力與應用的靈活接收。它將接收端的設備最大限度的透明化,讓用戶更關注於隨時隨地地獲得自己所需的應用。

  虛擬桌面架構(VDI),讓傳統的一臺電腦裝一套操作系統與應用的模式成爲歷史,所需的操作系統與應用都部署在數據中心,前端的設備更多的只是扮演一種指令輸入與顯示輸出的角色,所有的應用處理與應用生成的數據都在後臺。用戶也可以保留現有的電腦與操作系統,而有本地桌面,只是接收後臺的應用服務,這就是應用虛擬化。這兩者本質上都是一種接收遠程應用交付服務的方式,只是虛擬桌面連操作系統都是虛擬的。

  孫建東說,通過桌面與應用虛擬化,企業可以在幾十分鐘內,把上萬個員工的辦公環境統一升級到Windows 7或是office 2010,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用戶甚至可以用iphone來接收Windows桌面與應用(或僅是應用),這無疑極大提高了日常辦公的靈活性與效率。而且,即使用戶的終端丟失,也不用擔心企業數據的泄露,因爲一切應用數據均在雲上,並不是在本地終端上。

  相較之下,虛擬桌面不需要本地有強大而功能齊全的終端設備,更適合需要高度集中管控,或想對大數量IT用戶進行統一管理的企業,比如金融、電信等行業的企業,而僅做應用虛擬化則給終端留出了較大的靈活性,適用於那些需要更靈活的本地處理能力,但又想確保應用數據安全的用戶,比如公司的中高級與移動工作者、中小企業用戶等。而這類用戶的電腦本身也完全可以接收虛擬的桌面,從而爲企業IT主管打造針對不同用戶的應用與管理模式提供了更大的便利。


原文出自【比特網】,轉載請保留原文鏈接:http://datacenter.chinabyte.com/57/11590057_2.shtml


原文出自【比特網】,轉載請保留原文鏈接:http://datacenter.chinabyte.com/57/11590057.shtml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