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规划设计师考试分析(2009下~2010上)

 网络规划设计师考试是软考网络系列的最高级考试。全国软考办希望达到的目标是:通过该考试的合格人员,应熟悉所涉及的应用领域的业务;在需求分析阶段,能分析用户的需求和约束条件,写出网络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在规划设计阶段,能根据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完成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选用适宜的网络设备,按照标准规范编写系统设计文档及项目开发计划;在部署实施阶段,能按照系统设计文档和项目开发计划组织项目施工,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成本管理,能具体指导项目实施;在评测运维阶段,能根据相关标准和规范对网络进行评估测试,能制定运行维护、故障分析与处理机制,确保网络提供正常服务;能指导制定用户的数据和网络战略规划,能指导网络工程师进行系统建设实施;具有高级工程师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从这个目标来看,全国软考办是将网络规划设计师定位为具有网络管理员和网络工程师水平,并在理论和技术更深一筹的技术型人才,并且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础上具有网络规划与设计、项目管理、财务基本知识和应用数学等方面的更广泛的知识结构。
 

  对2009下半年~2010上半年的网络规划设计师上午考试的知识点分布进行分析,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网络规划设计师上午考试的知识点分布统计表(2009下半年~2010上半年)

 

对2009下半年~2010上半年的网络规划设计师下午考试Ⅰ的知识点分布进行分析,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网络规划设计师下午考试Ⅰ的知识点分布统计表(2009下半年~2010上半年)

 

网络规划设计师下午考试Ⅱ是论文编写,这一部分另文进行分析。

  从上午考试的题型分布情况来看,2010上半年与2009下半年相比,明显增加了网络规划与设计、网络安全方面的比重,减少了网络资源设备和项目管理方面,没有了财务管理方面的知识,另外以CSMA/CD方面的知识为背景设计了一条应用数学的题目(由于该题主要考查的是考生对CSMA/CD知识的理解程度,故在统计时归入了“局域网”部分)。


  有人曾经向我咨询财务管理方面的知识以后是否不会再考,我认为不至于。既然大纲将其单列出来,就不会轻易取消,估计每次考试所占分数为1分。至于将来若干年后是否需要修订大纲取消该部分,那就由全国软考办决定吧。
 

  下午考试总共只有三道大题,每题25分。从内容上看来,2010上半年与2009下半年两次考试的内容完全没有重叠,尚不能据此判断考试的重点。目前来说,只可以寻找一些两次考试的共同特点。列举如下:
 

  1.题目内容都围绕着网络的规划、设计和优化。
  2.都有一道计算题。09下是流量计算,10上是存储计算。
  3.都有一点电信接入网方面的知识,09下是CPOS,10上是EPON,不过只是停留在基础知识层面。
  4.都注重路由器的知识。09下是OSPF的DR与虚链路设置,10上是OSPF负载均衡技术。
  5.都有冗余设计方面的内容。

 

  以下就题目的内容对这两次考试做一些分析。
 

  网络规划设计师是高级考试,自然要求会比网络工程师要高。不过,这个“高”是体现在难度方面,还是层次方面,就大可商榷。我个人的看法是:网络规划设计师应该在知识领域体现出广度,在知识架构上体现出高度,但在细节上倒是无需要求过细。比如说09下的48题:
 

 

还有10上的23题:

 

说实在的,考到这个程度未免太细太偏,对于一个真正的网络规划设计师而言,完全没有意义去了解到这么细。考试内容细到这个程度,感觉像是高级网络工程师,而不是网络规划设计师了。
 

  从考试的难度来说,显然网络规划设计师考试的难度会比网络工程师要高一些,但从层次来看,却颇显不足,很多题目还有很多争议。比如说09下的30~31题:

这道题是存在争议的。假如楼层是圆形结构,2000平方的楼层半径仅仅为25.24米。如果网线是从圆心扩展到各处,则水平布线长度大概也就是26米。8层楼(楼层高度按4米计算)的垂直线路长度为32米。两者相加为58米,绝对不超过布线的规定。因此,在没有详细说明图纸说明布局和布线情况之前,以上说法多少有些牵强。此外,1200台计算机就算平均分配,每层就是150台。现在AP只能提供20台左右计算机的并行通信,就算每层3台,也远远不够。如果设计时采用有线为主、无线为辅的方式,也不是部署三个AP。通信运营商采用的方式恰恰是每层只部署一个AP,只是将该AP的天线引至各处,使楼层各处都可以接入,这样既好管理又节省成本。
 

  再比如说10上30~31题: 

 

 子网的数量是根据用户的需要来决定的,在本题中如果用户真的需要建立这么多子网,也是没有问题的。网络规划设计人可以使用三层交换机来接入各个子网。如果必要的话,三层交换机可以再通过一个路由器接外网。现在的电信接入商基本上都使用NAT方式提供用户接入服务。比如用30个正式IP实现几千个用户的接入,问题的关键在于NAT设备的处理能力是否足够。在本题中没有提到NAT设备的处理能力,又怎么能说NAT成为瓶颈了呢?
 

  这样的题目还有很多很多,粗略估计一下:09下半年上午题的争议题有13分,10上半年上午题的争议题有15分,很多都是网络规划设计方面的题目。至于下午试卷Ⅰ中,同样也存在着一些争议。
 

  从题目内容来看,命题老师“学院派”特色较明显,可能比较缺乏具体的工程经验;对综合布线比较熟悉,但对现代通信不熟悉,有些内容还有点陈旧。比如09下考的CPOS,这是现代通信中正在被淘汰的技术,不是很值得拿出来考。再比如10上考的EPON,现实工程中,不会有任何一个运营商会采用D→C→B→A的方式布线,除非分光器不要钱。
 

  最后再点评一下整个考试的难度。刚开始看到时确实给吓了一下,但分析过后,觉得除了面广了点,部分内容深了点,其实也没难到那里去。在我看来最大的难度就在于揣摩命题老师的思路,否则的话有时真不知道选什么为好。比如10上38~39题:

38题中,任何一个指标都是用户关心的,如果揣测不到命题老师的心思,这样的题目根本就没法回答了。

 

  我无意将题目中的各种问题都翻出来评论一通。毕竟这个考试只进行了两次,命题老师的经验也不足,还不能很好地拿捏尺度。我只是希望在将来的考试中,题目设计的层次能更加合理,不必要的争议尽可能减少,把未来的考试组织得更好一些。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