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上半年網絡規劃設計師上午試卷、標準答案及分析Ⅰ

● E1線路是一種以時分多路複用技術爲基礎的傳輸技術,其有效數據率(扣除開銷後的數據率)約爲  (1)  Mbps。
  (1)A.1.344  B.1.544  C.1.92   D.2.048
試題分析:
  E1是歐洲電子傳輸格式,由ITU-TS設計並由歐洲郵政電訊管理委員會(CEPT)命名。E1線路將32個信道複用在1個E1的數據幀中,每個信道佔8個比特,每秒傳輸8000幀。因此E1的速率爲32×8×8000=2.048Mbps。
  E1的一個幀被劃分爲32個相等的時隙,時隙的編號爲CH0~CH31。其中時隙CH0用作幀同步用,時隙CH16用來傳送信令,剩下CH1~CH15和CH17~CH31 共30個時隙用作30個話路。
  因此,E1線路的有效數據率爲30×8×8000=1.92Mbps。
標準答案:
  (1)C

 

● 兩個節點通過長度爲L(米)、數據率爲B (bps)、信號傳播速度爲C(米/秒) 的鏈路相連,要在其間傳輸長度爲D (位) 的數據。如果採用電路交換方式,假定電路的建立時間爲S(秒),則送全部數據所需要時間爲  (2)  。如果採用分組交換方式,假定分組的長度爲P(位),其中分組頭部長度爲H(位),採用連續發送方式。忽略最後一個分組填充的數據量,要使電路交換方式的傳送時間小於分組交換方式的傳送時間,則應滿足的條件是  (3) 
  (2)A.L/C   B.D/B+L/C    C.S+L/C  D.S+D/B+L/C
  (3)A.S<L/C  B.S<D*H/(B*(P-H))  C.D/B<P/H  D.L/C<P/B
試題分析:
  電路交換傳送全部數據所需要的時間=電路建立時間+信號傳輸時間+數據發送時間=S+L/C+D/B
  對於分組交換來說,數據發送時間=D/(P-H)*P/B,傳送全部數據所需要的時間= L/C+ D/(P-H)*P/B。要使電路交換方式的傳送時間小於分組交換方式的傳送時間,就需要滿足以下公式:
  S + D/B < D/(P-H)*P/B,將該公式簡化,得到S < D*H/(B*(P-H))
標準答案:
  (2)D,(3)B

 

● 曼徹斯特編碼和4B/5B編碼是將數字數據編碼爲數字信號的常見方法,後者的編碼效率大約是前者的  (4)  倍。
  (4)A.0.5    B.0.8    C.1   D.1.6
試題分析:
  曼徹斯特編碼的效率是50%,而4B/5B編碼的效率是80%。
標準答案:
  (4)D

 

● 萬兆局域以太網幀的最短長度和最大長度分別是  (5)  字節。萬兆以太網不再使用CSMA/CD訪問控制方式,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措施  (6) 
  (5)A.64和512   B.64和1518   C.512和1518  D.1518和2048
  (6)A.提高數據率    B.採用全雙工傳輸模式
     C.兼容局域網與廣域網  D.使用光纖作爲傳輸介質
試題分析:
  萬兆以太網是在以太網技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繼承了802.3以太網的幀格式、最大幀長與最小幀長,充分保證對已有應用的兼容性。萬兆以太網既可作爲LAN,也可作爲WAN使用。萬兆以太網在工作速率上有了很大的提高,適用範圍也得到推廣。
  萬兆以太網使用光纖進行通信,只支持全雙工數據傳輸,而不再支持半雙工工作模式,這意味以太網的傳輸將擺脫原有CSMA/CD協議對距離的限制,從而突破局域網的概念,使以太網成爲通用的組網技術。
標準答案:
  (5)C,(6)B
個人評價:
  (5)不應該是C。既然萬兆以太網繼承了802.3的幀格式、最小幀長和最大幀長,則它的最小幀長就應該是64個字節,最大幀長是1518字節,因此應該選B纔對。

 

● 802.11n標準規定可使用5.8GHz頻段。假定使用的下限頻率爲5.80GHz,則爲了達到標準所規定的300Mbps數據率,使用單信道條件下,其上限頻率應不低於  (7)  GHz。
  (7)A.5.95   B.6.1  C.6.4  D.11.6
試題分析:
  IEEE 802.11n標準的核心是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多入多出)和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頻分多路複用)技術。IEEE 802.11n使用2.4GHz頻段和5GHz頻段,傳輸速度300Mbps,最高可達600Mbps,可向下兼容802.11b、802.11g。
  OFDM的主要思想是:將信道分成若干正交子信道,將高速數據信號轉換成並行的低速子數據流,調製到在每個子信道上進行傳輸。正交信號可以通過在接收端採用相關技術來分開,這樣可以減少子信道之間的相互干擾。每個子信道上的信號帶寬小於信道的相關帶寬,因此每個子信道上的可以看成平坦性衰落,從而可以消除符號間干擾。而且由於每個子信道的帶寬僅僅是原信道帶寬的一小部分,信道均衡變得相對容易。
  OFDM的頻譜利用率很高,頻譜效率比串行系統高近一倍。這一點在頻譜資源有限的無線環境中很重要。OFDM信號的相鄰子載波相互重疊,從理論上講其頻譜利用率可以接近Nyquist(尼奎斯特)極限。
  爲何在單信道條件下要達到300Mbps數據率需要600MHz帶寬,國內網站上沒有資料,國外網站上有些產品提到了使用5.9GHz~6.4GHz的信道,但原理沒有解釋。
標準答案:
  (7)C

 

● 用戶要求以最低的成本達到劃分VLAN的目的,且不能以MAC地址作爲依據,規劃師在規劃VLAN時,最可能採用的方法是  (8) 
  (8)A.採用具有VLAN功能的二層交換機,按端口劃分VLAN
     B.採用無網管功能的普通交換機,按IP地址VLAN
     C.採用具有IP綁定功能的交換機,按IP地址VLAN
     D.採用具有VLAN功能的三層交換機,按端口劃分VLAN
試題分析:
  既然要將成本降到最低,且不能以MAC地址爲依據,那就採用最簡單最基本的劃分方法,使用二層交換機按端口劃分。
標準答案:
  (8)A

 

● 存儲轉發方式是實現網絡互聯的方式之一,其主要問題是在每個節點上產生不確定的延遲時間。克服這一問題的最有效方法是  (9) 
  (9)A.設置更多的緩衝區  B.設計更好的緩衝區分配算法
     C.提高傳輸介質的傳輸能力 D.減少分組的長度
試題分析:
  延遲是因爲線路上的數據流量過大,接近或超過了傳輸介質的傳輸能力,因此一些數據不得不留在緩衝區中等待,這就產生了延遲。因此,提高傳輸介質的傳輸能力是克服這個問題的最有效方法。
標準答案:
  (9)C

 

● 鏈路狀態路由算法是OSPF路由協議的基礎,該算法出現不同節點使用的鏈路狀態信息不一致的問題。爲解決該問題,可採用的方法是  (10) 
  (10)A.每個節點只在確認鏈路狀態信息一致時才計算路由
     B.每個節點把自己的鏈路狀態信息只廣播到鄰居節點
     C.每個節點只在鏈路狀態信息發生變化時廣播到其它所有節點
     D.每個節點將收到的鏈路狀態信息緩存一段時間,只轉發有用的鏈路狀態信息
試題分析:
  同時如果網絡的一部分已經啓動,而另一部分正待啓動,或者網絡的一部分刷新速度快,而另一部分刷新速度慢的話,就會造成網絡的不同部分擁有不同的L-S圖,這就造成了L-S算法的不一致問題。
  L-S對問題的解決辦法:
  1)減少對資源的需求:儘可能降低路由刷新頻度,用Multicast取代Broadcast(flooding),將網絡拓撲結構劃分爲不同層次和區域,在層次間和區域交接處交換路由信息。
  2)協調L-S刷新:對LSP(Link-State Packets,鏈路狀態數據報)加時間戳標識和序列號標識,用分級路由管理網絡的邏輯分組。
  3)使用L-S算法的路由協議只是當網絡拓樸結構發生變化時才生成路由更新數據報。當鏈路狀態發生變化時,檢測到這一變化的路由器就生成一個關於該鏈路(路由)的鏈路狀態通告。隨後該報告通過一個特殊的組播地址傳播給所有路由器。每臺路由器都會保留該報告的拷貝,並向其相鄰路由器轉發,這個過程稱爲擴散(flooding)。然後各路由器會更新其拓樸結構數據庫(這是一個包含網絡所有鏈路狀態的信息表)。鏈路狀態報告的擴散被用於確保所有路由器都能瞭解到這個變化,這樣就能夠更新它們的數據,並生成一個反映最新網絡拓樸結構的路由表。
  每個節點各自計算路由,並不互相協商覈對鏈路狀態是否一致,所以A是錯的。
  L-S算法使用的是組播,所以B和C是錯的。
  至於D,什麼叫做有用,什麼叫沒用?這個說法不嚴謹,不過也只好選它了。
標準答案:
  (10)D

 

● SDH網絡採用二維幀結構,將STM-1幀複用成STM-4幀的過程可簡述爲  (11) 
  (11)A.將4個STM-1幀的頭部和載荷分別按字節間插方式相對集中在一起作爲STM-4幀的頭部和載荷,頭部長度佔幀長的比例不變
     B.將4個STM-1幀順序排列,封裝成一個STM-4幀,頭部的長度佔幀長的比例不變
     C.將4個STM-1幀的頭部和載荷分別集中在一起,頭部的長度佔幀長的比例不變
     D.選取一個STM-1幀的頭部作爲STM-4的頭部,將4個STM-1的載荷順序集中作爲STM-4的載荷
試題分析:
  SONET/SDH 是基於時分多路複用(TDM)的一種技術。SDH基本的信號傳輸等級是STM-1,高等級的信號系列STM-4、STM-16等,都是將低速率的STM-1通過字節間插同步複用而成,複用以4爲倍數。
  所謂字節間插複用,可以下面的例子來說明。
  有四個信號,幀結構各爲每幀3個字節,即A幀:A1A2A3,B幀:B1B2B3,C幀:C1C2C3,D幀:D1D2D3。若將這四個信號通過字節間插複用方式複用成信號E,那E就應該是一個12字節的幀,結構爲:  A1B1C1D1A2B2C2D2A3B3C3D3
標準答案:
  (11)A

 

● 利用WiFi實現無線接入是一種廣泛使用的接入模式,AP可以有條件地允許特定用戶接入以限制其他用戶。其中較好的限制措施是  (12) 
  (12)A.設置WAP密鑰並分發給合法用戶
     B.設置WEP密鑰並分發給合法用戶
     C.設置MAC地址允許列表
     D.關閉SSID廣播功能以使無關用戶不能連接AP
標準答案:
  (12)C
個人評價:
  B其實也是合適的選擇,比較省事,缺點是不能精確到單個電腦。另外,MAC地址也是可以仿冒的。

 

● 設計一個網絡時,擬採用B類地址,共有80個子網,每個子網約有300臺計算機,則子網掩碼應設爲  (13)  。如果採用CIDR地址格式,則最可能的分配模式是  (14) 
  (13)A.255.255.0.0      B.255.255.254.0
     C.255.255.255.0     D.255.255.255.240
  (14)A.172.16.1.1/23     B.172.16.1.1/20
     C.172.16.1.1/16     D.172.16.1.1/9
試題分析:
  子網掩碼和CIDR這麼簡單的,就不必多說了。
標準答案:
  (13)B,(14)A

 

● 在IPv6協議中,一臺主機通過一個網卡接入網絡,該網卡所具有的IPv6地址數最少爲  (15)  個。
  (15)A.1   B.2  C.3  D.4
試題分析:
  網卡至少有三個地址,分別是:
  1. 可聚集全球單播地址(Aggregatable Global Unicast address),地址格式前綴爲001。可聚集全局單播地址是在全局範圍內唯一的 IPv6 地址,等價於公用 IPv4 地址。在 IPv6 Internet上,它們是全局可路由和可達的。可聚合的全局單播地址也稱爲全局地址。
  2. 鏈路本地地址(Link-Local Unicast Address),地址格式前綴爲1111 1110 10。鏈路本地地址用於鄰居發現協議和無狀態自動配置中鏈路本地上節點之間的通信。使用鏈路本地地址作爲源或目的地址的數據報文不會被轉發到其他鏈路上。
  3. 站點本地地址(Site-Local Unicast Address),地址格式前綴爲1111 1110 11。站點本地地址與IPv4中的私有地址類似。使用站點本地地址作爲源或目的地址的數據報文不會被轉發到本站點(相當於一個私有網絡)外的其它站點。
標準答案:
  (15)C

 

● 利用ICMP協議可以實現路徑跟蹤功能。其基本思想是:源主機依次向目的主機發送多個分組P1、P2、…,分組所經過的每個路由器回送一個ICMP報文。關於這一功能,描述正確的是  (16) 
  (16)A.第i個分組的TTL爲i,路由器Ri回送超時ICMP報文
     B.每個分組的TTL都爲15,路由器Ri回送一個正常ICMP報文
     C.每個分組的TTL都爲1,路由器Ri回送一個目的站不可達的ICMP報文
     D.每個分組的TTL都爲15,路由器Ri回送一個目的站不可達的ICMP報文
試題分析:
  traceroute是路由跟蹤實用程序,用於確定IP數據報訪問目標所採取的路徑。traceroute命令用IP生存時間 (TTL) 字段和ICMP錯誤消息來確定從一個主機到網絡上其它主機的路由。
  traceroute是利用ICMP和TTL進行工作的。首先,traceroute會發出TTL爲1的ICMP數據報(包含40字節數據,包括源地址、目標地址和發出的時間標籤)。當到達路徑上的第一個路由器時,路由器會將TTL減1,此時TTL爲0,該路由器會將此數據報丟棄,並返回一個超時迴應數據報(包括數據報的源地址、內容和路由器的IP地址)。當traceroute收到該數據報時,它便獲得了這個路徑上的第一個路由器,接着traceroute再發送另一個TTL爲2 的數據報,第一個路由器會將此數據報轉發給第二個路由器,而第二個路由器收到數據報時,TTL爲0。第二個路由器便會返回一個超時迴應數據報,從而traceroute便發現了第二個路由器。traceroute每次發出數據報時便將TTL加1,來發現下一個路由器。這個動作一直重複,直到到達目的地或者確定目標主機不可到達爲止。當數據報到達目的地後,目標主機並不會返回超時迴應數據報。traceroute在發送數據報時,會選擇一個一般應用程序不會使用的號碼(3000以上)來作爲接收端口號,所以當到達目的地後,目標主機會返回一個ICMP port unreachable(端口不可到達)的消息。當traceroute收到這個消息後,就知道目的地已經到達了。
標準答案:
  (16)A

 

● OSPF協議規定,當AS太大時,可將其劃分爲多個區域,爲個區域分配一個標識符,其中一個區域連接其它所有的區域,稱爲主幹區域。主幹區域的每標識符爲  (17) 
  (17)A.127.0.0   B.0.0.0.0 C.255.255.255.255  D.該網絡的網絡號
試題分析:
  OSPF主幹是特殊的OSPF區域0(通常寫爲區域0.0.0.0,因爲OSPF區域ID典型是以IP地址格式表示)。
標準答案:
  (17)B

 

● TCP協議使用三次握手機制建立連接,其中被請求方在第二次握手時需應答的關鍵信息及其作用是  (18) 
  (18)A.確認號是發起方設定的初始序號加1之後的數值,確認被請求者的身份
     B.確認號是發起方設定的初始序號加1,確認發起方的身份
     C.確認號是被請求者設定的初始序號加1,同步將要接收的數據流編號
     D.確認號是被請求者設定的初始序號加1,確認發起方的身份
試題分析
  TCP使用三次握手協議(3-Way Handshake)來建立連接,下圖描述了三次握手建立的過程。
     

 

三次握手TCP連接建立過程

  三次握手的報文序列爲:
  1.第一次握手(Connection Request,CR):連接發起方(通常稱爲客戶或請求端)發送一個 TCP報文,設置SYN標誌,指明客戶打算連接的服務器的端口,以及初始序列號ISN(在圖中爲x)。
  2.第二次握手(Connection Confirm,CC):服務器發回一個 TCP報文作爲應答,該報文設置了SYN標誌和ACK標誌,將確認號設置爲客戶發來的ISN+1(在圖5-36中爲x+1),將序列號設置爲服務器端的ISN(在圖中爲y)。
  3.第三次握手(Connection Establish,CE):客戶開始向服務器發送數據,並設置ACK標誌,將確認號設置爲服務器發來的ISN+1(在圖中爲y+1),將序列號設置爲客戶的ISN+1(在圖中爲x+1)。
  當服務器收到第三次握手的報文時,客戶和服務器之間就建立了連接。因此,連接可以由任一方或雙方發起,一旦連接建立,數據就可以雙向對等地流動,而沒有所謂的主從關係。
  三次握手協議可以完成兩個重要功能:確保連接雙方做好傳輸準備,使雙方統一初始順序號。一般來說,初始連接序號的選擇採用基於時鐘的方案,每隔4微秒初始連接序號加1。因此每個連接都將具有不同的ISN。分組的最長壽命爲120秒。
標準答案:
  (18)A

 

● 由10個AS連接組成的網絡,使用BGP-4進行AS 之間的路由選擇。以下敘述正確的是  (19) 
  (19)A.AS之間的路由選擇由邊界路由器完成,選擇的輸出路由是下一個邊界路由器的地址
     B.AS之間的路由選擇由BGP發言人完成,選擇的輸出路由包含路徑上所有BGP發言人的地址
     C.AS之間的路由選擇由BGP發言人完成,選擇的輸出路由是下一個網絡的地址
     D.AS之間的路由選擇由邊界路由器完成,選擇的輸出路由是包含所有邊界路由器的地址
試題分析:
  Internet由很多自治系統(AS)組成,在AS之間進行路由就要用到BGP(Border Gateway Protocol,邊界網關協議)。BGP基本上是一個距離矢量協議。
  BGP的產生和完善經歷了較長的時間。最初的BGP產生於1989年,被稱爲BGPv1,這是一個不支持VLSM和路由匯聚的協議。經過四年的發展到現在已經是BGPv4版本了,目前的BGP已經支持VLSM和CIDR,並且支持路由匯聚,是一個很完善的網關協議。
  每一個自治系統的管理員要選擇至少一個路由器作爲該自治系統的“BGP 發言人”(BGP speaker)。一般說來,兩個 BGP 發言人都是通過一個共享網絡連接在一起的,而 BGP 發言人往往就是 BGP 邊界路由器,但也可以不是 BGP 邊界路由器。自治系統之間的路由選擇由BGP發言人完成。
  每個BGP路由器不僅維護它到每個目標的開銷,還記錄下所用的路線,同時它並不是定期告訴它的鄰居關於每個可能目標的估計開銷值,而是告訴它們確切路徑。
標準答案:
  (19)B

 

● 有人說,P2P應用消耗大量的網絡帶寬,甚至佔網絡流量的90%。對此的合理解釋是  (20) 
  (20)A.實現相同的功能,P2P方式比非P2P方式需要傳輸更多數據,佔用更多的網絡帶寬
     B.實現相同的功能,P2P方式比非P2P方式需要傳輸更多數據,佔用更多的網絡帶寬
     C.P2P方式總是就近獲取所需要的內容,單個P2P應用並不比非P2P方式佔用更多的帶寬,只是用戶太多,全部用戶一起佔用的帶寬大
     D.P2P方式需要從服務器獲取所需要內容,單個P2P應用比非P2P方式需要佔用更多的帶寬
試題分析:
  P2P的思想是:人人爲我,我爲人人。P2P軟件會儘可能去充分使用所有可用的帶寬,以實現資源分享。
標準答案:
  (20)C

 

● 某網絡內部計算機採用私有地址,通過一個路由器連接到Internet。該路由器具有一個合法的IP地址,現在要求Internet上的用戶能訪問該內網上的Web服務器,則該內網上DHCP服務器及路由器應滿足的條件是  (21) 
  (21)A.DHCP服務器爲Web服務器分配固定IP地址,路由器設置地址映射
     B.DHCP服務器爲Web服務器分配路由器具有的合法IP地址,路由器設置地址映射
     C.DHCP服務器爲Web服務器動態分配IP地址,路由器取消80端口過濾功能
     D.DHCP服務器爲Web服務器動態分配IP地址,路由器取消21端口過濾功能
試題分析:
  這是在內網中架設web服務器的最常見方法。首先給web服務器設置一個固定的IP地址,然後在路由器上設置地址和端口映射。
標準答案:
  (21)A

 

● 使用SMTP協議發送郵件時,可以選用PGP加密機制。PGP的主要加密方式是  (22) 
  (22)A.郵件內容生成摘要,對摘要和內容用DES算法加密
     B.郵件內容生成摘要,對摘要和內容用AES算法加密
     C.郵件內容生成摘要,對內容用IDEA算法加密,對摘要和IDEA密鑰用RSA算法加密
     D.對郵件內容用RSA算法加密
試題分析:
  由於郵件的內容可能很大,因此不適合直接使用非對稱加密算法進行處理。解決方法是二元加密體系,創建一個隨機密鑰,用對稱算法IDEA對內容進行加密。爲了防篡改,還要對內容進行摘要處理,將摘要值和IDEA密鑰一起用RSA算法進行再加密。
標準答案:
  (22)C

 

● SMI是MIB組織信息的方式,其中每個節點對應一個編碼。因第1級只有3個節點,所以採用了壓縮編碼。節點1.3.6.1對應的壓縮編碼爲  (23)  ;該節點上安裝的是SNMPv2協議,當該節點出現故障時,網絡可能進行的操作是  (24) 
  (23)A.1.3.6.1   B.0.3.6.1  C.4.6.1  D.43.6.1
  (24)A.故障節點等待GetRequest消息 B.故障節點發送Trap消息
     C.故障節點等待SetRequest消息 D.管理節點發送Trap消息
試題分析:
  SMI的壓縮是將頂級和二級結點合併成子標識符,若頂級結點和二級結點的值分別爲X和Y,子網得出的子標識符的值爲40X+Y。這樣就得出節點1.3.6.1在進行編碼時的對象標識符爲43.6.1(即佔兩個字符的 1.3 壓縮爲佔一個字符的 43),節省了一個字符的空間。
標準答案:
  (23)D,(24)B
個人評價:
  真夠偏的。

 

● DiffServ是Internet實現QoS的一種方式,它對IP的主要修改是  (25)  ,其實現過程可簡述爲  (26) 
  (25)A.設置DS域,將IP分組分爲不同的等級和丟棄優先級
     B.設置DS域和RSVP協議
     C.定義轉發等價類
     D.定義多種包格式,分別封裝不同優先級的數據
  (26)A.邊界路由器對數據包進行分類,設置不同的標記,並選擇不同的路徑LSP轉發
     B.邊界路由器對數據包進行分類,設置不同的標識,並根據SLA和PHP選擇不同的隊列轉發
     C.對數據包進行分類,並據此實施資源預留,對不能獲得資源的包實施丟棄
     D.在網絡中設置不同優先級的路徑,按照數據包的優先級分別選擇相應的路徑轉發
試題分析:
  由於基於RSVP(Resource Reservation Protocol,資源預訂協議)的綜合服務在實現上的困難,IETF提出了區分服務(DiffServ,Differentiated Service)。DiffServ重新定義了IPv4的TOS(type of service,服務類型)域,改稱爲DS域。IETF區分服務工作組提出將優先級比特數擴展到6個,有 64個可用的狀態。這6個比特稱爲DSCP (Differentiated Service Code Points,區分服務碼點)。每一個DSCP都有一種轉發處理行爲PHB(Per-Hop Behavior,逐跳行爲)與之對應,一種PHB也可對應多個DSCP。
  DiffServ 的特點是:
  (1) 區分業務模型簡化了信令,對業務流的分類粒度更粗。以類爲單位提供 QoS 服務,而不是針對流。
  (2) 它採用匯聚和PHB方式來提供一定程度上的QoS保證。它本質上是一種相對優先級策略。
  (3) 匯聚 (Aggregate) 指路由器可以把 QoS 需求相似的業務流看成一個類,減少調度算法處理的隊列數量。
  (4) PHB的含義在於逐跳的轉發方式,每個 PHB 對應一種轉發方式或 QoS 要求。目前,定義了加速轉發EF PHB 和確保轉發AF PHB。
    1) EF PHB 用於低丟失率、低時延、低時延抖動、確保帶寬的端到端服務,即不需要和很少需要排隊的服務。
    2) AF PHB用DSCP的0~2比特將通信量劃分爲4個等級 (001、010、011、100);每一等級再用DSCP的3~5比特劃分出“丟棄優先級”(010、100、110,丟棄優先級越高的分組在網絡擁塞時,最先被丟棄)。
  DiffServ的工作流程如下:用戶會事先與他的ISP簽定一個SLA(Service Level Agreement,服務等級協議),明確所支持的業務級別以及在每個業務級別中所允許的業務量。它可以是靜態的,也可以是動態的。靜態SLA需要定期協商,動態SLA的客戶用某種信令協議(如RSVP)請求所要求的服務(注意RSVP並非是DiffServ中的一部分,只是二者可以結合使用)。用戶可以標記自己的DSCP(Differen-tiated Services CodePoint,DS編碼標記)以指定QoS的服務,也可以讓邊界路由器根據多字段MF(MultiField)分類來標記。
  在ISP的入口,包被分類、計量、標記,也可能被整形。在邊界路由器,所有的分類和整形規則均依據SLA,並按照SLA分爲不同的行爲聚合BA(Behavior Aggregation),每個行爲聚合都由DS編碼點標記。這些操作所需要的緩衝空間也依據SLA確定。在DiffServ的核心路由器中經過粗顆粒化的數據流進行調度分配路由。當一個包從一個域進入另一個域時,它的DSCP可能會被重新標記,這由兩個域之間的SLA確定。
標準答案:
  (25)A,(26)B
個人評價:
  “邊界路由器對數據包進行分類,設置不同的標識,並根據SLA和PHP選擇不同的隊列轉發”中將PHP寫錯了,應該是PHB(Per-Hop Behavior,逐跳行爲)。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