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躁的年代,瘋狂的創業

本文轉載至:http://www.williamlong.info/archives/4378.html


導語:投資人閻焱說過一句話:如果全民創業,這也是這個民族的悲哀了,說明國家沒有給這個社會提供一個好的選擇機會和社會保障。


   從15歲開始折騰互聯網,到17歲真正有意識的創業,再到兩年後的今天做着自己認爲正確的事情。比起總理今年提出“大衆創業,萬衆創新”時纔開始進行互 聯網創業的年輕朋友們多經歷了那麼一點。筆者深刻地體會到了當美國青年能夠在科技,互聯網領域大展拳腳的時候,中國青年無法通過簡單的方式實現自己的想 法。此刻,因爲我們身處中國。在這片神奇的土地,難度又在無形之中增加了一個等級。


  浮躁的年代,瘋狂的創業


  從今年2月份開始,基於政策的發佈,在神州大陸,創業開始呈現一幅欣欣向榮的景象。15年前沒有全民創業,創業還是小部分人的事情。現在創業成了潮流,隨便做個APP就想融資幾百上千萬的年輕人實在太多了。


   投資人閻焱說過一句話:如果全民創業,這也是這個民族的悲哀了,說明國家沒有給這個社會提供一個好的選擇機會和社會保障。其實創業一定是一個社會中間少 數人的事,而且它應該只適合於少數人。如果全民創業一定是社會在它的功能上有所欠缺。在中國目前這個機制下,政治體制下,相對來講創業的人多一點倒是個好 事。因爲如果說年輕人都去考公務員、去當警察、去國企工作,那可能是更壞的。所以在這些壞的中間比較,創業可能稍微好點。


  媒體的鼓吹,社會的膨脹


  媒體對社會氛圍的影響太大了,現在我看到的天使輪基本上都是500萬以上的了,幾千萬美金的A輪隨處可見,我想咱們中國人真牛逼。現在滿世界都創業者,我們可以拍部電影了,取名爲《進擊的創業者》,一定熱賣。


   鼓吹創業的人,都在講白手起家的例子,聽到這些的沒有經歷過的年輕人,就像打了雞血一樣,開始想change the world。但是不是打擊你們,剛出來沒有資金,人脈,資源是很正常的,很多人其實也明白。但是看了那些媒體的報道“大學生賣切糕日入十萬”,“創業青年 賣APP月入百萬”……馬上打了一針興奮劑,覺得自己就是下一代馬雲,自己也能搞定一切事情。要知道那些光鮮的90後能有多少,成千上萬的創業大軍就上了 那麼幾個。肖恩在《社交網絡》中說過,這個時代idea最值錢,但是你要好好想一下,你身處的是在中國,這片神奇的大陸。


  媒體喜歡報道 年輕創業者,吸引關注度。投資人喜歡投被媒體關注的創業者,方便下一輪資金的接入。創業者喜歡數據誇大,大家也都喜聞樂見了,這對三方來說是一種何樂而不 爲的事情。Too young too naive啊。從某種意義上來講社會是進步的,從剛開始媒體報道的犀利哥,芙蓉姐到90後富二代,官二代。至少今天滿世界的創業新聞比當時的滿屏幕負面新 聞正能量了。這是媒體的力量,可以改變一個社會的風氣。


  創業不適合大多數人,個人選擇個人自由


   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才是新聞。那麼媒體報道的是少數情況還是多數情況就顯而易見了。影響新聞價值的因素包括:影響、時間性、接近性、衝突性、異常 性。狗咬人太多了,所以沒有什麼大的影響了。但是人咬狗就從來都沒出現過,佔了異常性,吸引讀者,關注度高,相對的新聞價值就高。那些經常發生的、習以爲 常的事情不是新聞,而那些很少發生或偶爾發生的事情纔是新聞。在這大衆創業的時代,成功的創業者能有多少呢?


  自己沒有資金,沒有人脈, 沒有背景,沒有資源,沒有經歷。那麼年輕創業者的熱情,信念,激情,天真便是他們最大的財富了,當然這也爲他們能輕而易舉被打雞血做下了良好的鋪墊。你知 道的越少時你越覺得自己能改變世界,你對這個世界瞭解的越多時,你越覺得自己渺小。創業要選對方向,盲目的跟風只會讓自己一敗塗地。好好想想你的產品能爲 用戶帶來什麼價值?你產品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你積累了足夠的知識了嗎?你現在能成爲一位優秀的leader麼?……


  現在衡量成功的標 準不再是爲社會爲人類創造了多大的價值,更多的融資了多少,公司估值多少。現在的創業者可以想想,現在你是在爲了什麼創業。爲了名譽,爲了過上更好的生 活,爲了改變世界,還是爲了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徐小平說過:創業是人生資源總和的爆發。如果你現在很年輕而且出身在一個有資本有背景的家庭,你可以試試 創業。如果不是,我希望你能明白這個世界是不公平的,生命嘛,休輪公道。跟風魯莽創業,失敗率很高,把這時間拿來做能豐富你自身,投資你未來的事,遠比你 現在創業要更具價值。多積累,厚積薄發,總有比現在更好的時間段進行創業。


  在創業的過程中大家可能因爲種種因素而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 我希望各位年輕的創業者:勿忘初心,方得始終。只有經歷過後,纔會刻苦銘心。自己經歷過的感受會很深,爲你們說出來了,但是你們沒經歷過,可能會不太在 意。個人選擇,個人自由,因人而異,不是大多數人現在就適合創業的。多積累,多經歷,再創業。慎重創業,自己抉擇,做你喜歡做的事吧,即使那是"創業"。


  也許有朋友會問我現在你在做什麼:我想讓這個世界變得美好那麼一點點,這是我想做也是我正在做的事。


  來源:投稿,作者微博@偉大的子健,95後創業者,自媒體評論人士,關注互聯網金融及營銷領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