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蔡康永的說話之道》-表現自己,體現別人

原創作品,允許轉載,轉載時請務必以超鏈接形式標明文章 原始出處 、作者信息和本聲明。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http://zhangjunhd.blog.51cto.com/113473/502486

作者: 蔡康永
出版社: 瀋陽出版社
ISBN: 9787544143158


我在讀豆瓣上的點評,很多人把書中總結性的條條目目摘下來。這本書是在很輕鬆的環境下,通過類似於講故事的手法,將一條一條的“語錄”不經意地展現出來了。所以比起語錄來,似乎故事更有意思。能夠體會到作者很平和,很自然地將很多事情做了小小地分類,然後記錄了下來。所以讀起來感覺很隨意,很簡單。

想了解一個人,可以去讀他寫的書。爲什麼要去讀這本書,也許是平時常常看到蔡康永和小s鬥嘴,嘻嘻哈哈,所以想看看不鬧的環境下,他是怎麼樣的一顆人,假定他寫書的時候會比較安靜。至少在書裏面,我讀出了安靜。當然還有幽默,臺灣腔。還有最重要的,爲人的細緻。

書裏面一共分了四十段文字,每段文字的標題就是一條說話的忠告,故事一點都不“硬”,這點很棒,因爲以前也讀過類似的書,講故事擺道理,但是故事太“硬”了,感覺就是爲了一條標題,硬生生地附加其上,被束縛的死死的。讀這本書卻沒有這種感覺。讀着讀着,還會聯想起作者主持節目時鬥嘴的情景,就更詫異作者爲人的細緻。

說實話作者本人比較吸引我,書本身的主題,說話之道,我覺得其實體現了兩條:表現自己,體現別人。與人溝通是爲了表現自己,但同時也許是更重要的是要把別人也放到你的系統中,要時時刻刻的照顧到他人的感受,情緒,要觀察他人的細微動作。自己與他人,都要照顧到,這纔是“道”。

不信,可以看看下面的“語錄”,是不是體現了這兩點:
1、你說什麼樣的話,你就是什麼樣的人:“You are what you say”.

2、別人並不是爲了你而存在的。

3、如果怕沉默帶來的冷場,請不要給自己壓力,不要逼自己隨時要找話題。請優先把事情交給音樂來處理。

4、當你不同意對方的時候,不要硬要對方認輸認錯,可以語帶保留,可以迂迴地提醒;當你遇到很強勢、非逼你認輸不可的人,如果認個輸並不會傷害到你的原則,我就建議你一笑置之,把那個無謂的勝利讓給對方。

5、約會就是約會,就是要含情脈脈,吃喝點菜都是“調情”的好機會。面對外文菜單,你可以嘲笑自己在外文上鬧過什麼笑話,讓對方覺得你好親切;也可以趁機講一個自己去旅行時見識到的小風俗,讓對方覺得你狠見多識廣。在這樣做的時候,你當然要不時望着對方,帶着一點點觀察,讓對方充分感覺到,他在你眼中的存在;讓對方覺得“被重視”。

6、遇上對方提起了一個你完全不想接的話題,不必急着要抵抗,而是輕巧地把對方熱衷的話題連接到一個很生活的方向,就行了。

7、話題卡住了,就換話題,不要戀棧。我知道有些話題你起了個頭,是希望問出一個結果,或是要告訴對方某件事,但卡住了就是卡住了,暫且丟開就不會手忙腳亂,有機會再繞回來就可以了;

8、問的問題越具體,回答的人越省力。回答的人越省力,他就越有力氣和你聊下去;

9、聊天時,每個人都想聊自己的感覺;

10、如果問題很尖銳,可以試着把心裏假設的事,倒推回去兩三步來問。

11、適度的挑釁,絕對能讓談話熱絡。因爲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意見被重視、被探討,而不是被一個完全沒有原則的人敷衍了事地點頭稱是,應付過去。

12、如果不想交淺言深的話,應該避開的地雷。

。。。。。。

本文出自 “子 孑” 博客,請務必保留此出處http://zhangjunhd.blog.51cto.com/113473/502486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