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人的危機-非理性的繁榮

曾經的傳說

       在幾年以前,在技術圈子中,流傳中很多段子,其中,有一個可以反映出技術人員在社會中的地位。

       問:“你是搞IT的嗎?”

       答:“你纔是搞IT的,你全家都是搞IT的”。

wKioL1fhX9Kwyb-GAAP6Lg--IVQ323.png-wh_50


       現在回看過去,那個時候,大家對“做技術的”的,可以說是有些BS的。或許很早以前,還有人一直說“做技術的多好啊,搞科技的啊,工資高啊”……

 

做技術的光環,在過去幾年在逐漸的褪去。

 

空前的“盛況”

      自從2014年開始,特別是到了2015年,技術人員彷彿迎來了“黃金時代”。因爲到處在尋找技術人員,很多的公司都是“就缺少一個程序員”。各個踏入互聯網的公司,都在挖空心思的找“技術合夥人”。做技術的朋友,似乎已經可以“揚眉吐氣”,可以自豪的告訴別人“我是做技術的”。

 

       去年,尤其明顯:技術人員的工資已經完全衝破了其本身的能力和創造價值,一個隨隨便便說自己搞技術的人員,不管能力如何,連剛剛走出校園都是開着嚇死人的工資。很多公司去知名的互聯網公司挖人(即便只是知名互聯網公司的一個小螺絲釘),不惜代價,動輒百萬。很多的人從各個不同的專業轉到計算機,似乎認爲“搞技術是一個非常簡單而賺大錢的事情”。

wKiom1fhX9OAxdaRAALX4bEZCxo378.png-wh_50

       這真的很好嗎?

       因爲在我看來,技術市場已經浮誇,甚至開始泡沫了。技術人員待遇固然要提高,地位當然要重視,“過猶不及”就出問題了。尤其技術人員所要求的待遇已經和能力完全不匹配了。本來應該踏踏實實學技術的朋友,看到如此“盛況”,不甘落後,進入到了浮躁的行列。

 

       這無疑會導致技術圈子的災難。

舉個例子,每個人肯定都是想“高薪”,但是不是越高越好,一方面的,人的貪戀無止境,另一方面,會導致扭曲和社會成本增加。如果給一個新人工資3萬一個月,這個新人敢要嗎?

 

或許你會說,“你敢給我就敢要”。其實我們每個人肯定清楚,我們自己到底有幾斤幾兩,過早的接觸大量的金錢,不是特別好的事情,我見過很多在小小年紀(90以後的)就擁有大量金錢的朋友,在做事,做人心智方面真的出現了很多問題。


德位不匹配,必有災禍”,不是沒有道理的。

wKioL1fhX9XxYNTmAAM82X2shZo039.png-wh_50

       很多搞互聯網公司的朋友常常說,現在開公司比以前更加艱難了。人力成本急劇上升,因爲需要和各個大互聯網公司“搶人才”,“拼工資”,而且很多公司找投資人拿錢以外,沒有任何的收入來源,入不敷出。

 

能力危機

       常常和一些技術負責人朋友一起交流,大家都深感:現在招人好難。有時候,真的不是錢的問題,而是做事能力的問題。很多公司願意給可以做事的人高薪,但是後來發現“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wKioL1fhX9XBMbM_AAHtzLwMZwM716.png-wh_50

       一直以來,很多技術朋友在面試的過程中,總是會有意無意的強調自己的“工作經驗”, 尤其是入職場不太久的朋友,例如畢業2~3年的,突出自己“不是新人”。

 

       其實現在已經很多公司(技術負責人,HR)意識到了:能力與工作經驗,與工作年限沒有正比關係

 

以前在招找一個合適的人員的時候,可能只要面試十多個就可以了,現在不一樣了,找到了一個合適的,需要面試的人員數量已經翻倍了,而且越到後來,很多公司反而開始懷疑:是不是面試太嚴格,還是太苛刻。後來發現:也沒有啊,就按照必須的能力,而且很多的時候,還刻意的降低了要求。

 

       即便如此,還是找不到合適的。後來很多朋友說,現在面試技術人員,已經不要求他有太多的技能,如果我找JAVA的,不管他是PHP還是C++,都可以,只要人稍上進一點,踏實一點就成。

 

另外,很多公司招比較高端的職位的時候,例如找總監,如果他們在招聘網站看到某年紀稍微大的,第一反應就是:不要。理由很簡單:如果一個人混到這個年紀,還在海投簡歷,說的混的不怎麼樣。如果真的混的好的話,肯定有很多朋友幫助他推薦,很多公司盯着,搶着要

 

發展的迷茫


       初入職場的時候,認爲自己經驗,能力也不夠,於是,開始努力,一方面是因爲生存的壓力,另外也是因爲夢想。

 

       在幹了2-3年之後,發現自己做事能力可以了,但是在成長上面遇到了瓶頸,因爲參與的項目,“感覺都沒有技術含量”,很多人在離職原因那一欄會寫上“發展空間小”。

 

       在幹了3-5年之後,越發感覺自己虛,即便是有了很大的項目經驗,但是每次參加各種技術聚會和大會的時候,聽到“億萬用戶”,“大型分佈式”,“超高併發”…..,都感覺離自己好遠,都是“別人的公司”。對於自己,只是“聽”,或者“拜讀”文章,問起來,可以回答一二,但是真正實操的很少。

      

不管是什麼時候,也不管在哪裏,人才總是“八二原則”來進行分配的。衆多的人羣涌入計算機行業,看似繁榮了互聯網行業,而更多的是加劇了泡沫化了。

 

       對於公司而言,肯定是想花錢請到真正的有能力做事的人,雖然一時的熱潮,或者短暫的忽悠,可以讓企業爲其買單,但是,最終還是會迴歸到本質—爲價值買單

wKiom1fhX9bwl3dpAAIbiTHamEI234.png-wh_50

       在技術圈中,很多人迷茫,你隨便在科技園可以抓一個搞技術的,隨便問問,就知道大家不知道以後的路該怎麼走。在網絡上面搜索,就可以看到很多人在吐槽“畢業三年怎麼走”,“奔三了,怎麼辦”,“是做技術,還是管理”,“該不該轉型”,“技術人員35歲出路”……

 

高端危機

相信每個進入技術圈子的朋友,會想着哪一天可以成爲技術大牛,成爲大咖,成爲架構師,成爲CTO…….

 

成爲大咖之後,可以從此走向人生巔峯,拿着高薪,過着舒心的日子。同理,很多人羨慕老闆,認爲自己總是被老闆“壓榨”,老闆很有錢,如果哪天成爲老闆,就可以開開心心,迎娶白富美。

 

wKioL1fhYZaiB4mlAADNfJOWl9g892.png-wh_50

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很多CTO朋友爲自己做了一個總結,認爲自己屬於“四危”人員:健康危,家庭危,發展危,變現危

健康危:每天要處理很多的事情,產品研發,上線,團隊的建設、培養,跨部門的溝通,對上的溝通,對外的技術對接或者合作,處理隨時發生的突發情況,到處救火…..這些導致很多CTO朋友每天忙碌,身體自然能好到哪裏去。


家庭危:工作忙,無暇顧及家人;因爲創業,很多作爲技術合夥人,帶着情懷夢想,拿着很低的工資,家庭方面過得不太如意。


發展危:如果一旦公司發展不好,出去工作不好找,因爲每個公司畢竟只要一個CTO。不像以前,一個公司可以找N多技術人員。職位越高端,可選擇性就少,換工作的成本就越高。


變現危:很多CTO加入公司,就少希望哪一天可以走向頂峯,股份、期權可以變現,但是創業九死一生,很多的人無法套現。如果遇到高層互撕,那就更難了。

 

看完了之後,相信很多的朋友會有很多的想法,我們在後續一起和大家分享和探討:技術人員的自我救贖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