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億政策資金撬動雲計算萬億產業潮

政策扶持雲計算產業的力度與速度明顯好於市場預期。去年10月,工信部與發改委聯合印發《關於做好雲計算服務創新發展試點示範工作的通知》,將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無錫五個城市作爲先行試點示範城市。時隔一年,今年10月,發改委針對五地雲計算應用示範工程的首批近7億元扶持專項資金已經下撥。

  與此同時,工信部牽頭的雲計算“十二五”規劃也在加快編制進程。據知情人士透露,雖然雲計算的“十二五”規劃編制工作纔剛起步,但是工信部內部希望加快編制的進程,並希望與已經完成的物聯網“十二五”規劃一同面世。

  據瞭解,編制中的雲計算“十二五”規劃,將重點鼓勵雲計算應用服務發展,並明確在資源、氣候條件適宜的地方建設雲計算數據中心,而非僅侷限於現有5大試點城市,並主張對雲計算給予財政支持。

  服務商成最大受益者

  發改委扶持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無錫五個城市15個雲計算示範項目的首批近7億元專項資金日前已下撥。入選首批扶持資金的企業主要有聯想、百度、騰訊、阿里巴巴、華勝天成(600410)、華東電腦(600850)、金蝶軟件等企業分享了首筆資金。

  據知情人士透露,資金集中於5個試點城市,各個入圍企業獲得的資金支持相對較大。由於雲計算專項資金重點支持雲服務領域,因而百度、阿里巴巴兩互聯網公司獲得的資金支持力度更大,兩公司獲得的資金金額均超過1億元。其餘10家入圍企業,大多獲得1500萬-2000萬元的扶持資金。

  該人士指出,從獲得資金扶持的項目來看,面向中小企業的雲服務提供商更受政策青睞。據瞭解,此次入圍發改委專項基金的企業多是互聯網公司,而計算機應用領域的金蝶軟件、華勝天成、華東電腦之所以獲得資金支持,也是因爲其雲服務多面向中小企業。

  上海對申報雲計算應用示範項目的企業設有較高的應用門檻,主要要求是:申報人應有明確的運營主體單位,併成功實現市場化運作,商業推廣模式清晰,具備可行性方案,建成後系統服務覆蓋不少於500家企業或1萬個個人用戶;雲計算改造示範項目應具有典型的雲計算技術架構,運用服務器虛擬化或桌面虛擬化技術,建成後系統客戶端數量不少於100個;應用示範項目應在當年完成建設並正式上線運用等。

  雲計算“十二五”規劃也將重點支持雲計算服務。據權威人士透露,雲計算“十二五”規劃草稿已經形成,正在工信部內部徵求意見,草稿中鼓勵的雲服務有:以百度爲代表的公共雲服務、電子政務服務和行業雲服務。

  或引爆萬億產業潮

  “資金的下撥或觸發雲計算應用熱潮。”業內人士指出,今年以來,“應用”將作爲雲計算的主要發展方向,急需通過一批具有引導性、示範性的產業示範項目來促進行業應用。

  據瞭解,北京和上海已分別推出“祥雲計劃”和“雲海計劃”;上海市推進智慧城市建設2011-2013年行動計劃,也將雲計算列入重大專項之一;上海還發布了《上海市雲計算產業基地財政扶持政策實施辦法》,宣佈設立雲計算產業發展專項扶持資金。深圳在今年8月成立深圳雲計算產學研聯盟,並啓動“鯤雲計劃”,預計到2015年,深圳將產生10家年銷售收入超10億元的企業,帶動相關產業產值超過千億元。無錫、佛山、杭州、成都等地也率先啓動雲計算基礎設施、雲計算服務平臺和雲計算產業園區建設。

  據東方證券測算,預計未來五年,全國雲計算產業鏈規模可能達到7500億至1萬億人民幣,有望佔到2015年戰略性新興產業15%以上的產值規模。

  如何尋找增值服務、探索盈利模式,是雲計算能否在中國落地的核心問題,此次下撥的專項資金只是政策扶持引導資金,牽頭企業和地方政府還需根據示範項目進度自籌資金。資料顯示,華勝天成(600410)定向增發募投項目之一便是“雲計算環境下的信息融合服務平臺建設及市場推廣項目”。

  不過,雲計算的全面推廣尚需時間。有入圍企業表示,由於行業標準缺失,市場上不同廠商所提供的雲服務並不相同,甚至互不兼容。同時,企業在選擇雲計算服務時仍有一些顧慮,特別是安全性方面的考慮較多,目前大多數企業還不能將全部信任交付給服務提供商。

  工信部電信研究院信息管理中心資源部主任湯剛認爲,雲計算應用成效將出現在“十二五”末,而云計算服務的大規模應用將出現在“十三五”期間。他認爲,雲計算是未來行業應用方向無疑,但目前國內尚沒有成熟的盈利模式,如今政策先行,有望帶動企業研發投入。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