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長與倖存

回顧上半年看過的自傳裏,有兩本書感覺最好,一本是馮侖的《野蠻生長》,另一本是王佳芬的《新鮮---我和光明15年》。

這兩本書比較有意思,除去都是老闆外,都是08年上半年出的,還都是中信出版社,且好評如潮,卓越網乾脆就把這兩本書放到了一個組合。

但書裏體現的是兩個作者完全不同的精神氣質。

就閱讀樂趣而言,《野蠻生長》超過《新鮮》。《新鮮》像是在記錄光明乳業奮鬥史中的一系列重大事件,我從中看到的是王佳芬的堅持和勇氣,當然,她早期的國家事業單位背景與黨員身份,一直深刻影響着她的理想和信念,這是區別於民營企業家的一面。而《野蠻生長》之所以更好看,是因爲馮侖更多的體現出了他充滿哲學思想的一面,通過這本書,隱約可以讀出這位號稱“地產界思想家”大致的思想體系,包括他的價值觀和人生觀。馮侖呈現自己觀點時沒有用流水賬的方式,而是分別講了幾個主題,包括對金錢、女人、死亡的看法,也包括合夥散夥、企業原罪。在他提到的人物裏,非常明顯的,他對王石極具好感,基本上是把王石定位成了大陸職業經理人“優質偶像”的角色。

我總是對文筆好的公衆人物另眼相看。我堅信成大事者除去信念與毅力之外,一定要有豐富而深廣的人文情趣。

選擇做企業的同時也就選擇了要被商業現實所綁架,如果自己的金錢利益與詩人情懷發生衝突,難免要進行一定程度上的取捨。可以想象所有的馮侖們,在企業成功後可以又寫出精彩故事的馮侖們,都是自身經歷了無數這般衝突後的倖存者。

還是倖存的好。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