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件行業5年內遭遇30年一遇的革命大風暴

30多年前的一次行業革命,創造了今日的幾大巨頭,這包括微軟,甲骨文和 SAP,並催生了諸如計算機安全軟件這樣的新行業。現在,整個軟件行業正在經歷一場暴風驟雨的革命,將在5年之內發生這種每 30 年纔會遇到一次驟變新的行業巨頭和技術將在這一輪革命中崛起,也有一部分公司會因此退出歷史的浪潮。到底是什麼樣的誘因才會改變整個軟件行業格局呢?

 

1. 雲計算改變了各大公司購買軟件的遊戲規則

現在,大小公司只需購買訂閱服務,就可以通過網絡獲得所需軟件,而不是像之前那樣,每 3 到 5 年就要重新購買軟件許可證。而且,未來的大部分企業軟件都將以這種形式交易。

誰是贏家:諸如 Salesforce 這樣的軟件提供商,Google,以及提供基於雲服務的創業公司,包括 OnLive, Workday, Zendesk 等等。

誰是輸家:傳統的軟件提供商,包括微軟,甲骨文和 SAP 等。這些公司現在都花了大量資金在雲服務的開發上,但是目前沒有一家公司成功轉型。

2. “從下到上的營銷手段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公司實際會購買哪些軟件

    現在,很多軟件都是由公司內部的一個個員工購買,而不是由那些專業的 IT 人員來選擇。假如公司內部有很多員工都在使用同一款軟件,那麼對這家公司而言,爲了減少開支,或者爲了讓產品的信息更加安全,管理更加可控,它們很有可能 會最終購買被大多數員工使用的“大衆”軟件。

    誰是贏家:任何直接將軟件出售給公司員工的公司都可能是贏家。這也是微軟的 SharePoint 大受歡迎的原因。同時,那些能夠讓文件共享變得便捷的服務,比如 Dropbox,Asana,Evernote 等,也可能成爲大贏家。

    誰是輸家:各公司的 IT 部門,有的時候甚至是整家公司。爲什麼呢?文件和信息共享同樣也帶來信息泄露的隱患。同時,公司員工下載的軟件也可能攜帶了病毒。不過,這一問題可以由下面的虛擬桌面解決。

        

3. 虛擬桌面改變了企業提供軟件的方式

    企業員工會選擇自己的辦公設備和軟件;而對企業來說,他們需要保證重要數據的安全。由此,虛擬桌面應運而生。它更像是一個硬盤驅動器,因爲整個電腦的操作系統,軟件和各種設置將通過網絡提供,而這也被稱作 DaaS(Desktop as a Service )。

    誰是贏家:諸如 Dell,Wipro,VMware,Red Hat,Citrix 這樣的公司,還有一大批新興的 DaaS 公司,比如 Wanova,Dizzion 等。

    誰是輸家:目前來說好像沒有輸家。微軟的 Windows 系統是按機子數量來算價的,所以微軟不會虧錢。但是,DssS 倒是有一個問題:員工辦公的時候需要一直聯網。所以,假如員工經常有差旅,或者公司的網絡不夠給力,就不太方便。

 

4. 網絡應用打破了微軟的軟件壟斷

    諸如 HTML5 這樣的新型網絡技術可以支持用瀏覽器寫軟件,而不依賴於特定的操作系統,如 Windows。

    誰是贏家:包括 Google 這樣的基於雲/網絡的各大公司,軟件開發商,以及各大 Linux 商家,比如 Red Hat 和 Canonical。

    誰是輸家:微軟和一系列依賴 Windows 的軟件開發商。不過這種不利的局勢也可能是暫時的。微軟現在已經在大力改進 Windows,以更好地與網絡產生互動。同時,微軟也在推出基於雲的辦公軟件 Office 365 和雲服務 Azure。

    5. 微軟的 Windows 8 推出了 Metro 界面,而這對整個 Windows 系統來說都是一個重大改變

    關於 Windows 的一切都隨之改變:新的基於 Metro 界面的系統將不支持老的 Windows 應用,而且支持的是觸摸屏。

    誰是贏家:假如這一新型的操作系統市場反饋良好,PC 生產商就可能獲利,他們可以據此跟蘋果的 iPad 形成對抗。新的 Windows 應用開發商也可能獲利,因爲微軟正在簡化代碼開發的流程。而對消費者而言,他們可能在購買平板電腦時也可以有除了 iPad 之外的其他選擇。

    誰是輸家:誰也說不好,這款 Metro 風格的操作系統會不會像 Vista 一樣,黯然退市。

 

    6. 移動計算改變了軟件的使用場景和範圍

    現在,人們期待在任何地方使用任何移動設備來使用各種軟件(應用)。

    誰是贏家:基本上人人都能從這種改變中獲利:員工在辦公的時候得到了更多的自由,而諸如蘋果, HTC,三星這樣的移動設備製造商顯然也從中漁利。最後不要忘了推出 Android 的,和諸如 Cisco,Verizon,AT&T.這樣的網絡供應商。

    誰是輸家:那些無法順勢改變,適應移動端新格局的公司可能會變成輸家。實際上目前還沒有明顯的輸家,但是假如像微軟,甲骨文這樣的大公司不能在移動端實現轉型,那他們就有可能成爲輸家。

    7. 應用商店改變了用戶的應用支付習慣

    蘋果的應用商店改變了用戶的應用支付習慣:現在,消費者只要花上很少的錢(通常在 0 到 10 美元之間),就可以買到所需的應用。而不是像先前那樣,花上 30 到 100 美元的高價。

    誰是贏家:當然是消費者。還有那些成功通過應用內支付和其他手段盈利的創業公司,包括 Rovio 和 Zynga 等等。

    誰是輸家:那些任然專注於 Windows 桌面的傳統應用開發商。

 

 

 

8. 鼠標的沒落改變了應用和軟件的交互方式

    觸摸屏和手勢界面改變了我們與軟件的互動方式。

    誰是贏家:假如這些互動真的比鼠標交互更爲便捷,那麼消費者依然是贏家,也包括部分殘障人士。除此之外,諸如 Kinect 這樣的體感遊戲設備製造商也趕上了手勢互動的大潮。

    誰是輸家:諸如惠普,羅技,微軟和蘋果這樣的鼠標生產商和鼠標滾球生產商,還有那些尚未推出跟 iPad 抗衡的平板電腦的傳統電腦生產商。

 

    9. 開源改變了軟件的生成方式

    現在,很多軟件都是由很多開發者共同開發,而不是像先前那樣,由某家公司包辦。

    誰是贏家:使用該款軟件的公司和個人。還有諸如 Linux Foundation, Mozilla, Apache Foundation, Outercurve 這樣的開源基金會和開源社區,以及提供開源項目的公司,包括 Red Hat,Opscode 和 Rapid 7 等。

    誰是輸家:之前那些包辦軟件開發的封閉公司,比如蘋果,微軟,甲骨文等。這些公司往往對開源社區又愛又恨。

    10. 開源也改變了軟件的實際控制者

    很多開源項目都要求一款軟件必須始終保持“開源”,即每個人都可以看到源代碼並改變這些代碼。

    誰是贏家:那些使用這款軟件的用戶或者對軟件進行修改的開發者,還有諸如 Red Hat 和 Canonical 這樣的開源公司。

    誰是輸家:之前那些包辦軟件開發的封閉公司,比如蘋果,微軟,甲骨文等。對這些公司來說,他們還需要非常注意,不能在產品中使用一款開源的軟件,否則他們就有可能將自己的代碼信息泄露。

 

    11. 大數據催生新軟件

    諸如 noSQL 數據庫,Hadoop 這樣的新技術可以低成本實現數據的大規模採集,存儲和分析,而這也催生了很多基於這一應用的新軟件。

    誰是贏家:那些爲客戶提供雲服務軟件,並準備大規模擴張的公司:Zynga,eBay,AOL 等;需要做大量的數據採集和數據分析,但是預算有限的公司;諸如 Teradata 這樣的能夠推出新產品的數據倉庫解決方案提供商。此外,像 EMC 這樣的存儲設備製造商也可以出售更多的磁盤驅動器,還有像 Cloudera 和 MapR 這樣基於 Hadoop 技術的創業公司。

    誰是輸家:在大部分情況下,大數據並沒有對其他服務產生直接替代。不過,諸如 noSQL 數據庫這樣的服務已經拿走了 IBM,甲骨文和微軟的傳統數據庫業務的一部分。

 

    12. 社交媒體改變了軟件的使用方式

    現在,社交媒體幾乎無孔不入:從我們的電子表格到我們的電視機,都融入了社交媒體的元素,很多軟件也已經跟大的社交網站打通。而實際上,社交也是人們工作和生活的需求:人們希望能夠一起工作,討論,獲得實時的反饋等。

    誰是贏家:像 Facebook,LinkedIn,Google,Yammer 這樣的社交網路,諸如 Box,Salesforce 這樣的文件共享服務提供商,像 Lithium 這樣的社交媒體監測工具,還有任何在軟件中增加了社交功能的公司。

    誰是輸家:目前,大部分公司都從社交中嚐到了甜頭。

 

瞭解更多請關注:
粵嵌教育:
http://www.gec-edu.org

粵嵌新浪微博:http://e.weibo.com/gecedu

粵嵌騰訊微博:http://t.qq.com/gec-edu

 

本文由粵嵌教育(唯一具備研發實力的嵌入式培訓機構)提供,轉載請保留出處!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